我覺得大家應該知道新加坡為什么對北極航道這么氣急敗壞,因為北極航道會讓中日韓減少對馬六甲航道的依賴,進而極大地影響新加坡在全球航運格局中的地位。
從現實角度來看,新加坡的繁榮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馬六甲海峽。作為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水道,馬六甲海峽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道之一。長期以來,中日韓等亞洲國家與歐洲、非洲之間的貿易往來,大量貨物運輸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新加坡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圍繞馬六甲海峽發展起了龐大的港口經濟,包括港口裝卸、倉儲、物流、航運金融、船舶維修等一系列產業,使其成為了全球重要的航運中心和金融中心。
然而,北極航道的開通改變了這一格局。北極航道主要包括東北航道和西北航道,其中東北航道對于中日韓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以中國到歐洲的航線為例,走北極航道比傳統的經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的航線,航程可縮短近萬公里,運輸時間能節省10到15天。這對于航運企業來說,意味著更低的運輸成本和更高的運營效率。對于貨主而言,像高附加值的電子產品、精密機械等貨物,能更快地送達目的地,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先機。而且,北極航道還能避開馬六甲海峽附近的海盜威脅,以及蘇伊士運河可能出現的堵船問題。
新加坡所謂的“不安全”論調,其實是站不住腳的。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層逐漸融化,北極航道的通航條件在不斷改善。數據顯示,2023年北極東北航道有178艘商船航行,僅發生1起輕微事故,事故率不足0.6%,低于馬六甲海峽的事故發生率。并且,中國和俄羅斯在北極航道的開發和運營中,不斷加強合作,投入了先進的破冰船等設備,如中國的“雪龍2號”,為船舶航行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
在環保方面,新加坡的指責更是毫無道理。事實上,北極航道航程的縮短,使得船舶燃油消耗大幅減少,相應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也顯著降低。據航運業研究機構的數據,一艘標準集裝箱船通過北極航道單航次可減少約15%至20%的二氧化碳排放。中國運營北極航道的貨輪,也都按照國際海事組織(IMO)的最新極地規則進行了升級改造,使用低硫燃料并配備廢氣清洗系統,最大程度減少對北極環境的影響。
北極航道的開通是全球航運領域的一次重大變革,它為中日韓等國家提供了新的貿易運輸選擇,也對傳統的航運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新加坡應該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看待這一變化,積極尋求轉型和合作,而不是試圖通過無端指責來維護自身的既得利益。只有這樣,才能在新的全球航運格局中找到自己的發展機遇,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