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印度國防部長辛格正式官宣,已敲定兩份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系統出口訂單,總價值約400億印度盧比,折合4.5億美元,此訂單堪稱重磅。盡管辛格未透露具體客戶國,然而這一突破意義非凡。它標志著布拉莫斯導彈自2022年進軍菲律賓市場后,再度在國際舞臺上撕開新缺口,不僅印證了印度國防本土化技術的成熟,更凸顯其從“武器進口依賴國”向“出口玩家”轉型的關鍵進展。
![]()
要讀懂這份訂單的分量,首先得揭開布拉莫斯導彈的“硬實力”底牌。這款由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攜手俄羅斯NPOMashinostroyenia聯合打造的超音速巡航導彈,自2005年首射以來,已進化為多平臺適配的“全能戰士”既能從陸地發射車轟鳴升空,也能從艦艇甲板呼嘯出擊,更可由戰機掛載、潛艇潛射。其最大射程約290公里且符合國際導彈技術控制制度限制,具備出口合法性,飛行速度高達2.8-3馬赫(約合每小時3400-3700公里),遠超美國“魚叉”反艦導彈(0.85馬赫)、中國鷹擊-18(2.5馬赫)的亞音速/跨音速水準;更能以“貼海飛行”僅距離海面5-10米的姿態規避敵方雷達掃描,突防能力堪稱“海上刺客”。
實戰驗證更讓其口碑加碼。2019年印巴空戰硝煙未散,印度陸軍便在邊境部署陸基布拉莫斯導彈。當時彼時,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公布的數據表明,此次導彈試射表現卓越,精準命中300公里外的模擬靶標,誤差成功控制在10米以內,展現出較高的打擊精度。。這份“實戰成績單”,成了其打開國際市場的關鍵背書,菲律賓2022年采購時,就明確將其視為“應對海上安全威脅”的核心裝備;此次新訂單的客戶,大概率也是看中其“超音速突防+精準打擊”的雙重優勢。
此次訂單并非布拉莫斯的“首次出海”。2022年,印度與菲律賓簽下首份布拉莫斯出口合同,價值189億菲律賓比索。約3.22億美元,為菲律賓打造3套陸基海防炮臺及配套導彈系統。這份訂單的戰略價值,遠不止“賺錢”二字:菲律賓將這些炮臺部署在呂宋島、巴拉望島等南海沿岸要地,構建起覆蓋周邊海域的防御屏障;印度則借此次合作,首次實現“超音速導彈”出口,一舉打破美俄中法在該領域的長期壟斷。
菲律賓的使用反饋更成“活廣告”。2024年,菲律賓軍方順利完成首批“布拉莫斯”導彈實彈試射。隨著指令下達,導彈自呂宋島呼嘯升空,如利箭般直撲南海海域,最終精準無誤地命中靶船。彼時,菲律賓國防部長洛倫扎納坦言:“布拉莫斯的出現,使我方終獲‘區域拒止’之能,此等成效,是過往諸般裝備皆難以企及之高度。”
文中提到,越南、印度尼西亞近年對布拉莫斯頻頻釋放興趣,卻遲遲未簽協議,背后藏著需求與現實的博弈。從需求端看,兩國的防御訴求十分明確:越南身為南海周邊國家,近年將國防預算的15%投入反艦導彈采購,一心想強化海岸線防御,而布拉莫斯的超音速優勢,恰好能針對性應對大型艦艇威脅;印尼是群島國家,需守護約5.4萬公里的漫長海岸線,布拉莫斯290公里的射程,恰好能串聯起多個島嶼的防御網絡,且印尼此前已與印度有防務合作,如聯合生產“西格瑪”級護衛艦,合作基礎本就扎實。
遲遲未能落地,核心卡在“成本”與“技術適配”兩大難題上。布拉莫斯單枚造價約300萬美元,比越南此前采購的俄羅斯“天王星”導彈(約120萬美元)貴出一倍多,對財政并不寬裕的越南來說,大規模采購無疑是沉重負擔;印尼則更看重“技術轉讓”希望印度提供導彈組裝技術,以便適配本土艦艇,但印度目前僅愿轉讓部分維護技術,雙方在核心技術分享上始終談不攏。不過此次4.5億美元新訂單的落地,或許會給越南、印尼注入信心,推動后續談判提速。
布拉莫斯的出口破局,正是印度國防本土化政策的生動縮影。2014年莫迪政府上臺時,印度國防裝備本土化率僅約40%,國防出口額不足2000億印度盧比,折合24億美元;到2023-24財年,印度國防出口額已飆升至1.6萬億印度盧比,折合192億美元,本土化率也提升至65%其中,布拉莫斯、“阿卡什”防空導彈、“光輝”戰機等本土裝備,貢獻了近40%的出口額。
布拉莫斯的“本土化進階路”,更具代表性。這款導彈初期嚴重依賴俄羅斯提供發動機、導引頭等核心部件,國產化率僅60%;但歷經十年打磨,如今其發動機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自研的“Manik”渦扇發動機、主動雷達導引頭的國產化率已飆至85%。2024年北方邦新投產的布拉莫斯工廠,更是實現了“全流程本土生產”辛格在工廠投產儀式上展示的首批導彈,便完全由印度本土組件組裝而成,這也成了其對外出口時“技術自主”的硬核籌碼。
辛格的表態,正是這一轉變的最佳注腳:“印度不再只是武器的‘接收方’,如今我們能為伙伴國提供先進裝備。這正是‘自力更生的印度’的愿景,也是莫迪政府十年耕耘的成果。”
對印度來說,布拉莫斯出口絕非“單純賺錢”更關鍵的是借武器合作擰緊地緣紐帶。此次未披露的客戶國,據印度《經濟時報》援引防務專家解讀,大概率是中東或東南亞國家(比如阿聯酋、馬來西亞)。這些國家此前多依賴美俄武器,印度借布拉莫斯切入,有望提升在地區安全事務中的話語權;對菲律賓、越南等國而言,采購布拉莫斯則意味著在大國博弈中多了“第三方選項”,能構建更靈活的防務布局。
不過需警惕的是,布拉莫斯出口也可能觸發區域軍備競賽。例如,巴基斯坦加速與中國合作研發“哈爾巴”超音速反艦導彈,其射程300公里、速度3馬赫,旨在應對印度導彈優勢。若南海周邊國家大量列裝超音速導彈,區域海上安全格局或隨之改變。
總體來看,這份400億盧比的布拉莫斯訂單,既是印度國防技術的“成績單”,也是其戰略雄心的“試金石”。從“國防進口大國”到“武器出口玩家”,印度的國防轉型已初見成效,而布拉莫斯,無疑是這場轉型中最亮眼的“名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