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幾年最讓人上頭、也最讓人頭疼的生意,恐怕就是“奶茶”。
從街角小鋪到商場金鋪,從三線小城到北上廣CBD,奶茶杯子換了一批又一批,名字一個比一個奇怪。
但結果都一樣,紅得快,涼得更快。
數據顯示,僅過去一年,全國茶飲門店關掉了接近14萬家。
這個數字,幾乎相當于每小時都有十幾家店在熄燈。
如今又一位跨界勇士敗下陣來。
這次栽跟頭的,不是創業新品牌,而是老牌乳業巨頭完達山。
![]()
他們的乳此新鮮奶茶項目,曾被寄予厚望,從“國貨老字號創新”的角度看,本來是件挺有意義的事。
開業時火爆打卡、排隊到深夜,官方還放出豪言,兩年開一百家、五年兩千家。
結果,不到一年半,北京首店悄然關門。
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落差,比一杯45塊的冰淇淋還冰。
01
完達山的名號,在中國乳業可以說是活化石。
1958年在北大荒誕生,靠著計劃經濟時代的軍供乳出身,曾連續多年拿國家獎章。
那時候喝完達山意味著品質、健康、國家榮譽。
但幾十年過去,乳業江湖早已不是當年的樣子。
伊利、蒙牛早早上市,光明、三元緊隨其后,而完達山卻屢次沖刺IPO無果,市場份額連年被擠壓。
在業績下滑、渠道老化、品牌老化的夾擊下,他們需要一個第二增長點。
于是,奶茶成了救命稻草,輕資產、年輕化、高毛利,還帶流量。
對一個做了60年牛奶的企業來說,茶飲似乎是條看得見的陽光大道。
![]()
2023年夏天,“乳此新鮮”首店在北京豐臺正式開業。
開業那幾天,店門口排起了長龍,熱門榜上連跳數級,抖音探店視頻一天刷屏。
他們主打不加一滴水,用自家奶源做冰激凌和奶茶,還推出了兩款網紅爆品,煙囪面包冰淇淋和大茶缸冰淇淋,售價高達49元。
完達山想借此打造國潮奶茶和高端乳制品的新形象。
開局確實漂亮。
門店裝修清新、LOGO文藝,消費者拍照、打卡、轉發,形成了天然流量循環。
那時候的完達山,看起來終于要翻身了。
可熱度轉瞬即逝。等秋風一吹,奶茶杯也涼了。
到2024年10月,北京首店租約期滿不再續租,全國僅剩54家門店,距離當初的五年兩千家還差一個零后再加一個零。
從“網紅”到“退場”,只用了短短18個月。
02
其實,完達山不是第一個跨界做茶飲的乳企。
娃哈哈曾推“HAHATEA”,王老吉也要開三千家“王老吉奶茶”,結果一個無人問津、一個加盟商維權。
這些失敗案例的共同點在于,看似順理成章,實則格格不入。
奶企有奶、有品牌、有供應鏈,但不懂茶飲那一套,選址邏輯、服務節奏、產品迭代、年輕人心理。
奶企賣奶靠渠道、靠經銷,講的是穩定,茶飲賣情緒、賣體驗,拼的是“快”和“潮”。
一個是工廠思維,一個是社交思維。
完達山的乳此新鮮從一開始就踩在兩頭不靠的中間地帶:
定價高于大眾品牌,卻沒有高端體驗,產品主打健康純奶,卻缺乏差異創新,營銷借助國潮,卻沒有持續內容輸出。
![]()
網紅冰淇淋的確吸引了第一波人,但復購率極低。
畢竟在今天的消費環境下,49元一杯冰淇淋,幾乎等于一頓快餐的價格。
茶飲不是開個門賣個味道,而是一整套系統工程。
上新慢、價格高、口味平庸、復購低,這幾條一疊加,基本宣告死亡。
更糟的是,茶飲行業此刻本身就在“退潮”。
自2022年以來,整個新茶飲市場的增速大幅放緩,連喜茶、奈雪都不得不降價求生。
在這種背景下,完達山的跨界更像是一次“逆周期賭博”。
03
為什么這么多品牌擠破頭要賣奶茶?因為看上去門檻低、毛利高。
但“看上去”這三個字,就是最大的幻覺。
一個中型茶飲品牌,從門店選址到裝修,再到食材儲存、人員培訓,投入動輒上百萬。
產品線要不停上新、社交平臺要持續投流、供應鏈要保持冷鏈運輸。
稍有掉鏈,就會出現“成本高、客流降、復購低”的死循環。
更關鍵的是,茶飲業的紅利期已經過去。
喜茶、奈雪、古茗、蜜雪冰城早就瓜分了頭部市場,新品牌要突圍,只能靠極致性價比或者極致特色。
![]()
但完達山既不便宜,也不獨特。
他們的奶茶售價在15到25元之間,已經跟喜茶持平,卻缺乏能形成記憶點的爆款。
消費者會為一杯“9.9元的快樂”復購,但不會為“49元的嘗鮮”買第二次。
口碑上更是頻頻被吐槽“性價比低、口味一般、賣相普通”。
所謂“靠營銷出圈”的餐飲,生命周期往往就兩年。
從爆紅到崩塌的過程,誰都逃不過,說到底,完達山不缺奶,但缺“人”。
他們太習慣工廠邏輯,做出好產品,就該有人買單。
可在消費領域,好產品只是入門票,好故事才是通行證。
04
完達山的困局,不止在奶茶。
它折射出所有老國企在品牌轉型中的共同病灶,慣性太重,思維太舊。
他們一邊喊要擁抱年輕人,一邊沿用幾十年前的市場打法。
一邊強調要創新,一邊又害怕風險、害怕虧損。
結果就是,表面新潮,骨子老派。
實際上,完達山如果真想靠奶源優勢做文章,不必自己下場賣奶茶,完全可以像伊利、蒙牛那樣,為現有新茶飲品牌做B2B供應。
![]()
比如伊利給“滬上阿姨”定制專用牛乳,雀巢為“茶顏悅色”提供定制奶源。
這才是乳企真正的“護城河”:做別人做不到的上游。
可惜,完達山選擇了最辛苦的一條路,自己卷前端。
沒有強運營團隊,沒有現象級品牌力,也沒踩準年輕消費節奏。
他們想靠乳此新鮮打造國潮復興,卻沒意識到,年輕人喝的不只是奶茶,更是情緒。
當情緒價值供給不足,所有的國潮包裝、營銷語錄,都會顯得虛。
05
完達山的奶茶夢,涼得并不意外。
它既是一個品牌跨界的失敗樣本,也是一個時代的商業注腳。
茶飲業的繁華,從來都只是短暫的流量泡沫。
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不是誰做得更“潮”,而是誰能真正理解消費者的心。
從14萬家倒閉的奶茶店,到乳此新鮮的關店潮,中國餐飲行業一次又一次證明了一個規律。
風口來的時候,豬都能飛;風停的時候,連牛都摔疼。
![]()
對完達山來說,奶茶只是一次試錯。
更重要的是,它該重新回到自己擅長的地方,乳業技術、奶源品質、品牌信任。
在動蕩的消費市場里,比起一夜爆紅,活得久才是最大的勝利。
或許,有朝一日,當國人再次端起一杯奶茶時,杯底用的依舊是完達山的奶。
那時它不需要再“出圈”,因為它已經融進了日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