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采摘“高塬玫瑰”搶抓上市最佳時間。
![]()
工人們在高塬玫瑰生態農場抓緊采摘。本版圖片由受訪者供圖
![]()
“高塬玫瑰”迎來豐收即將上市。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公益記者 李璟
在延安市富縣茶坊街道伏龍村,百畝高塬玫瑰生態農場里香氣誘人,飽滿鮮艷的有機蘋果已經到了最佳采摘時節。
10月23日迎來霜降,蘋果園里一片忙碌——富縣高塬果業專業合作社總經理孔建軍親自“下場”,帶領果農們抓緊采摘果實,搶抓最佳上市時間。
孔建軍告訴長江商報記者,近期富縣一直陰雨綿綿,部分蘋果可能會稍微延后上市,但總體產量并不受影響。今年全縣蘋果種植面積37.4萬畝,預計產量將超過70萬噸,有望創歷史新高。
持續降雨會不會影響蘋果豐收?市場供需波動會不會造成“豐產不豐收”?在孔建軍看來,如今這些問題早已迎刃而解。
近年來,隨著蘋果期貨市場的日漸成熟,延安地區蘋果產業鏈企業和收購商開始嘗試借助期貨工具進行風險管理。在這里,全國首個蘋果“保險+期貨”項目的成功試點,為當地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為穩收增收注入新動能
位于陜西北部的延安,不僅是中國革命圣地,也是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的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據統計,全國每九個蘋果中,就有一個來自延安。
在這里,蘋果不僅是農民增收的“致富果”,也帶動了冷鏈物流、加工、電商等全產業鏈發展,成為當地農業經濟的“頂梁柱”和推動鄉村振興的核心引擎。
2008年,孔建軍創立了高塬果業合作社,并將當地果農聯合到一起,打造了1000畝有機蘋果種植基地,帶領果農們一起敲開致富幸福門。
2020年10月,長江商報公益聯盟“延安公益行”走進富縣,并與孔建軍一手打造的“高塬玫瑰”有機蘋果品牌簽訂公益助農合作協議,幫助果農更好銷售農產品,助力當地鄉村振興發展。
經過多年發展,高塬果業合作社規模不斷擴大,孔建軍又投資300余萬元打造了100畝高塬玫瑰生態農場,開啟以生態有機為農業標準的集果業生產、新技術引領、采摘觀光為一體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
然而,黃土高原溝壑縱橫的地形與頻發的極端天氣,是孔建軍和當地果農們一直以來不得不面對的嚴峻挑戰。再加上近年來蘋果市場季節性規律減弱、替代水果沖擊、種植成本上升等問題,也讓果園的生產經營面臨較大風險。
但如今,一場持續超5年的金融創新實踐,正在這里結出碩果,并將改變傳統農業的風險管理方式。
2019年,鄭州商品交易所在富縣推出了“農險無憂”蘋果“保險+期貨”價格險項目,通過金融工具創新,為當地蘋果提供風險保障。這也是國內第一期蘋果“保險+期貨”試點項目。
據了解,該項目首次實現富縣8個蘋果主產鄉鎮全覆蓋,包括北道德鎮、交道鎮、牛武鎮等核心產區及多家合作社,惠及3092戶果農,覆蓋種植面積5.6萬畝,承保現貨總量6.63萬噸,總保額達4.85億元,實現“應保盡保”。
2024年,孔建軍也加入了“保險+期貨”項目,為生態農場的76畝果樹買了保險。一畝地保費50元,他共花費3000多元。
“去年市場價格下滑,但是我們買了這個險,結果獲賠了1萬多塊,這風險太有保障了!”孔建軍告訴記者,以前即便蘋果長得再好,也得揪著心,就怕賣不上好價錢。但如今有了“保險+期貨”項目的加持,告別“靠天吃飯”的焦慮,他對今年的收成信心十足。
金融賦能果業高質量發展
孔建軍所說的蘋果“保險+期貨”項目,是一種將傳統農業保險與金融衍生工具相結合的模式。
長江商報公益記者了解到,項目具體運作中,不僅有果業局和保險公司,還有期貨公司也參與其中。果農向保險公司投保,保費收繳完成之后,保險公司通過購買場外期權將風險轉移至期貨公司,期貨公司再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對沖。蘋果集中上市后,各方通過共同研判行情趨勢,選擇最有利的時機進行期貨交易,幫助農戶獲得最大化的價格風險的保障,實現項目效益的最大化。
記者了解到,保障蘋果價格的不單單是保險,而是“保險+期貨”。將籌集到的保險資金選擇合適的時機開展期貨交易,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對沖。一旦蘋果現貨價格下跌,就能通過期貨市場獲得收益,再以保險的形式賠付給農戶。
該項目由太平洋財險陜西分公司承保,申銀萬國期貨聯合浙商期貨、東證期貨等5家機構共同參與,采用了增強亞式及觸碰式障礙期權進行價格風險轉移。農戶所繳納的保費只占總體保費的20%左右,其余部分則來自政府補貼和鄭州商品交易所、期貨公司等機構的資金支持。
富縣蘋果產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保險+期貨”項目最初實施2萬畝,到今年增長達到了6.1萬畝,力爭讓項目覆蓋更多的果農戶和果園,保障果農戶增收。今年,項目的財政補貼達650萬元,同比增長8.3%,將為更多戶農戶帶來價格保障。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4年間,富縣蘋果“保險+期貨”項目累計覆蓋果園19.5萬畝,惠及農戶12263戶,總賠付金額達6120.59萬元,戶均獲益近5000元。
項目深度契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通過鄭商所“農險無憂”平臺搭建、地方政府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協同發力,為積極參與試點的果農撐起了面對“自然風險+市場風險”的雙重防護傘,同時推動傳統蘋果產業向標準化、品牌化、現代化全產業鏈躍升,形成“風險共擔、多方共贏”的創新模式。
2024年,項目試點圓滿結項,標志著富縣蘋果產業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邁出堅實一步。而該項目的成功實踐,不僅為全國農產品風險管理提供了“富縣樣本”,也為保障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貢獻了金融智慧。
如今,“保險+期貨”這道價格保障,已經成為當地越來越多農戶的“定心丸”。孔建軍告訴記者,2026年他還會繼續參與項目,并將發展更多中小農戶加入生態農場,爭取規模達到2000畝。“項目增強了我們種蘋果的信心,抵御市場風險的信心,我們會繼續擴大種植面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