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們曾有過這樣的體驗:在市場上漲期間收獲了不錯的回報,卻在快速下跌中悉數交換。明明懂得“低買高賣”的道理,但在實際操作中卻發現自己總是在“追漲殺跌”。
這背后其實隱藏著一個有趣的現象:影響投資結果的,往往不僅僅是我們獲得了多少信息,更在于我們如何與自己的心理機制相處。當面對復雜變化的市場時,我們每個人都會受到一些天然心理傾向的影響,這些傾向本身并無對錯,但了解它們卻能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
#1
近因效應:最近信息的放大作用
我們的大腦天然地會對最近發生的事件給予更多權重,近期的市場表現也容易影響我們對未來走勢的判斷,這種現象叫做近因效應。
這種現象在投資中很常見。牛市高峰時,連續的上漲讓人容易產生樂觀預期,可能會忽視估值層面的考量;市場調整時,短期的波動又可能讓人忽視一些優質公司的長期價值。選擇基金時,我們也很容易被最近的業績排名所吸引,這同樣是近因效應在起作用。
當我們意識到大腦有這種傾向時,就可以有意識地拉長觀察的時間維度。正如巴菲特觀察到的:“時間是優秀企業的朋友,平庸企業的敵人。” 培養長期視角,關注企業持續的競爭優勢而非短期價格變化,往往能幫助我們看得更清楚。
#2
過度自信:對自身判斷力的高估
當在投資中連續取得幾次不錯的結果后,我們很容易對自己的判斷能力產生過高的評估。但這種心理狀態可能會驅使我們加大投資力度,甚至使用杠桿,最終在高位面臨意想不到的回撤。
數據顯示,A股市場個人投資者的換手率通常遠高于機構投資者。在牛市中,一些朋友因為幾次成功的操作就認為自己掌握了市場規律,但可能沒有充分考慮到運氣因素的存在。
查理·芒格曾經分享過“能力圈”的概念:“了解自己真正擅長什么,在自己理解的領域內做決策。”這不是要限制我們的探索,而是要我們誠實地認識自己的知識邊界,在有把握的領域內做出更從容的判斷。
#3
損失厭惡:對虧損的敏感反應
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通過研究發現,人們對損失的痛苦感受約為同等收益快樂感受的2.5倍。這種不對稱的情感反應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保護機制,在投資中也會自然地影響我們的決策。
這種影響有多種表現形式。比如,很多朋友會不自覺地長期持有被套的股票,期待著回本的那一天;而對于盈利的投資,又容易過早地“落袋為安”。還有一種情況是對“成本價”有著特殊的情結,即使公司基本面發生了變化,仍然希望等到回本再做調整。
從更廣的視角看,過度的損失敏感可能讓人過于偏好看似“安全”的投資方式,卻忽略了通脹對財富的長期影響。
當我們理解損失厭惡是人的天性時,就能更客觀地審視自己的投資決策。重要的是在投資前就想清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資產配置策略。
#4
羊群效應:群體行為的影響力
作為社會性的存在,我們天然具有關注群體行為的傾向。在投資領域,這表現為容易被大多數人的選擇所影響,覺得“大家都在買,應該有道理”。
回顧歷史,每當人們普遍看好市場,比如2007年、2015年上半年和2021年初投資者排隊入市時,往往預示著市場情緒已經相當高漲。
A股市場的主題投資熱潮也體現了這種現象。每當出現新概念,相關股票往往會被快速推高,一些朋友可能在還沒有充分了解公司實際業務的情況下就參與其中。
巴菲特曾經分享過他的觀察:“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這不是說要刻意與眾不同,而是要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基于自己的判斷來做決策。
#5
從理解到實踐:一些可行的思路
了解這些心理現象只是開始,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實踐中運用這些認識。
培養概率思維。投資本質上面對的是不確定性,沒有任何方法能保證每次都正確。那些長期表現出色的投資者,通常專注于提高整體決策的質量,而不是追求百分百的準確率。
建立多維度的分析框架。投資決策可以從多個角度來考慮:宏觀環境、行業發展、公司基本面等。制作一份適合自己的投資檢查清單,從不同維度審視每個決策,往往能幫助我們看得更全面。
設定投資目標和規則。預先設定一些投資原則并盡量堅持執行。當市場波動較大、情緒容易受到影響時,給自己一些冷靜思考的時間,往往能避免沖動性的決策。
持續記錄和反思。定期回顧自己的投資決策,分析其中的得失。重點不只是關注結果,更要關注決策過程是否合理。可以記錄這樣幾個問題:
- 這次決策主要基于什么信息?
- 是否受到了短期波動或市場情緒的過度影響?
- 這個決策在我的理解范圍內嗎?
- 萬一出現虧損,我有什么應對預案?
通過長期的記錄和思考,我們可以逐步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投資認知體系,從“憑感覺”向“有依據”轉變。
投資路上機遇與挑戰并存,而這些挑戰不僅僅來自市場的復雜變化,也來自我們內心的心理傾向。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注定要被這些傾向所困擾。
那些在投資中獲得長期成功的人,通常不是因為從不犯錯,而是因為能夠不斷地認識自己、調整自己。通過理解常見的心理現象,建立科學的思考框架,并在實踐中持續完善,每個人都可以在投資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
風險提示
本資料觀點僅供參考,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以上內容不構成個股推薦。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管理人不保證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市場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