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浮宮被偷了!
這事兒比《驚天魔盜團》還魔幻,卻在2025年10月19日真真切切發(fā)生了。當全球網(wǎng)友還在震驚時,法國警方已經(jīng)扒出了這起“草臺班子”級別的盜竊案細節(jié)——四個蒙面人穿著反光背心,開著升降機,用角磨機割開玻璃,七分鐘內(nèi)搶走九件拿破侖時期的珠寶,最后還慌慌張張把皇冠落在了博物館外。
![]()
一、七分鐘盜走國寶:這操作比我上班打卡還快
你以為盧浮宮的安保是銅墻鐵壁?現(xiàn)實卻是“皇帝的新裝”。四個劫匪偽裝成施工人員,大搖大擺地開著升降機從塞納河一側(cè)的施工區(qū)爬上二樓,用角磨機割開玻璃展柜,搶走價值8800萬歐元的珠寶。更離譜的是,整個過程警報器只響了一分鐘,保安連劫匪的影子都沒追上,人家就騎摩托車溜了。網(wǎng)友調(diào)侃:“這哪是搶劫,分明是來盧浮宮‘進貨’的吧?”
最戲劇的是,劫匪逃跑時把歐仁妮皇后的皇冠遺落在了博物館外,這頂鑲滿鉆石和祖母綠的王冠被發(fā)現(xiàn)時已經(jīng)“骨折”了。法國媒體氣得直罵:“他們偷的不是珠寶,是法蘭西的臉!”
![]()
二、安保漏洞百出:施工區(qū)變“綠色通道”,保安比游客還少
盧浮宮的安保系統(tǒng)這次徹底翻車了。施工區(qū)本應是重點防范區(qū)域,卻連攝像頭都沒有,劫匪就像逛自家后院一樣輕松進入。更諷刺的是,盧浮宮近15年砍掉了200個崗位,其中包括大量安保人員,案發(fā)時阿波羅畫廊只有4名保安,而游客卻有幾百人。工會早就警告過“安保漏洞嚴重”,但管理層充耳不聞,直到文物被盜才如夢初醒。
更讓人無語的是,展柜的防彈玻璃號稱“堅不可摧”,卻被角磨機幾分鐘就割開了。網(wǎng)友吐槽:“這玻璃是拼多多買的吧?” 就連《蒙娜麗莎》所在的展廳離案發(fā)地只有250米,都跟著一起“躺槍”。
![]()
三、文物去哪兒了?黑市的刀比角磨機更狠
被盜的九件珠寶件件都是“頂流”:瑪麗-阿梅莉王后的藍寶石項鏈、瑪麗-路易絲王后的祖母綠耳環(huán)、歐仁妮皇后的鉆石胸針…… 這些承載著法國王室榮耀的文物,如今卻面臨被拆解的命運。專家警告,劫匪很可能把寶石撬下來重新切割,黃金底座熔化成金塊,讓這些“無價之寶”變成黑市上的普通商品。
不過,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警方已經(jīng)在嫌疑人的手套和頭盔上提取到了 DNA,追回文物只是時間問題。盧浮宮館長也承諾,未來將加強安保,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fā)生。
![]()
四、歷史輪回:從《蒙娜麗莎》到拿破侖珠寶
這不是盧浮宮第一次“遇賊”。1911年,《蒙娜麗莎》被盜,三年后才在意大利追回;1998年,柯羅的畫作《塞夫勒之路》被盜,至今下落不明。如今,拿破侖時期的珠寶又遭黑手,網(wǎng)友感嘆:“盧浮宮的安保就像法國的浪漫一樣,中看不中用。”
這次盜竊案撕開了一個殘酷的真相:在犯罪分子眼里,文物只是可以變現(xiàn)的商品。但對人類文明來說,每一件文物都是不可復制的記憶。正如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所言:“攻擊盧浮宮,就是攻擊我們的歷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