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走丟,大家也可以在“事兒君看世界”找到我
關注起來,以后不“失聯”~
按理說,33歲正是闖的年紀,可美國小哥Luke Jonathan Parkhurst卻辭掉17萬美元的高薪工作,搬回母親家,做起了“全職兒子(stay-at-home son)”。
![]()
(Luke和母親Patty)
“全職兒子”也稱“傳統兒子(trad sons)”或“老公兒子(hub-sons)”,和“全職太太”相似,并不是在家躺平享受、當媽寶啃老,而是要承擔起所有家務、料理家事,來“換取”在父母家蹭住的資格。
于是Luke的一天通常是這樣安排的:去超市采購食材,回家做飯,清潔泳池,修理家具家電,還要陪侄子侄女踢足球……
好處是他不用在外風吹雨淋地工作,也不用承擔房租,而他的母親也可以減輕生活壓力,在家放松享受。
![]()
(Luke和母親Patty)
目前,這種生活方式在國外年輕男性中越發流行,一部分原因是失業率上升和住房危機,導致他們很難獨立生存,每年畢業季尤其盛產“全職兒子”。
比如,讓這個詞流行起來的小哥Brendan Liaw,就屬于這種情況。
Brendan畢業于UBC,擁有化學生物學學士學位和政治學碩士學位,然而依舊沒找到滿意的工作。
今年5月他參加了智力競賽節目《危險邊緣(Jeopardy!)》,出場時為放松氣氛,他要求主持人介紹自己為“應屆畢業生兼‘全職兒子’”,不過他特意強調,自己并非在家白吃白喝,每天都會陪三位退休姨媽玩紙牌,并看著她們以往鬧出意外。
![]()
(Brendan Liaw)
后來這個詞火了,也引發了相關討論,更多年輕的失業男孩都跟著這樣形容自己。
來自芝加哥的24歲男孩Abdullah Abbasi也是一樣,自疫情以來他一直沒有工作,考慮到家里經濟條件不錯,父母暫時也不指望他賺錢回饋,他干脆回家當起了“全職兒子”。
從此,他的任務就是確保家里大事小情運作順暢,并負責開車接送家人。
他會送父親去開早會、順便幫忙記筆記,還要送姐姐和她的孩子去其他地方,總之,家人去哪他就要跟去哪。
閑暇之余,他還和朋友共同成立了一個服裝品牌,就叫“Stay At Home Sons(全職兒子)”,口號是“無所事事也很累。”
或許在其他人眼中,跟父母同住不夠自由,但現在Abdullah十分滿足,不用擔心開銷和房租,也不用面對職場壓力,他反而能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事。
“我有些朋友每周工作80小時,只為了賺更多錢、追求獨立。但對我來說,目前的生活方式更好……這種生活是一種奢侈。”
![]()
(Abdullah的服裝品牌)
嘗到“全職兒子”的甜頭后,回家對Abdullah來說就不再是無奈之舉,而是主動選擇,這點對Luke也是如此,他甚至從小就夢想著成為“全職兒子”。
“上學時,老師問我長大后想做什么,我的答案一直是‘全職兒子’。”
正如前面提到的,他原本有一份高薪工作,還在休斯敦買了房,經濟狀況很好。可高壓的生活模式讓他內心空虛、身心俱疲,終于他不愿繼續忍受,決定追求夢寐以求的居家生活。
目前他回家也才三個多月,精神和身體狀況都有所改善,也學會了照顧家庭的重要性,他說暫時不想再回職場了,對此母親Patty熱烈歡迎:“有人幫我買菜和倒垃圾,真是輕松。”總之母子倆都很滿意。
![]()
(Luke)
但針對是否應該追尋這種風潮,社會上存在不小的爭議。
有人表示贊成,認為男性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學會更多技能。還有心理學家從專業角度判斷,認為這樣可以為年輕男性提供情感支持,培養他們獨立生活,也給父母提供幫助,有助于促進家庭關系。
可也有人提出反對,擔心這會引發一系列負面影響。
福克斯新聞主播Laura Ingraham直言“全職兒子”是“衰落的男人”。
知名保守派政治評論家Tomi Lahren也表示“這只是懶惰”,并警告男性“女性化”趨勢:“年輕女性想要組建家庭,而太多年輕男性只想叫外賣、窩在媽媽的地下室里。”
![]()
(圖左:Laura Ingraham,圖右:Tomi Lahren)
一些崇尚“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妻子”更是不以為然。
以“傳統妻子”自居的博主Janea Elizabeth表示:“大多數女性覺得‘全職兒子’這一想法既沒有吸引力、又不受歡迎、不值得尊重是有原因的。因為我們天生渴望有領導力、能養家、能在外打拼的男人。”
不少網友也都不贊成:
“媽寶的最終形態。”
![]()
(來自tiktok評論區)
“媒體報道的作者,把‘全職兒子’描寫得好像承擔了和家庭主婦一樣多、甚至更多的家務和責任,簡直夸張得離譜。”
![]()
(來自tiktok評論區)
其實也難怪有人反對,自“全職兒子”這個詞走紅后,有一個微妙的改變是,一些年輕人開始以無所事事“為榮”,他們甚至連家務也不做,只是單純啃老,唯一的任務成了拍視頻炫富。
比如博主Shaavir Noorani,因為父母是富豪,他作為“全職兒子”的日常生活就是開著豪車外出享受消費,可能唯一的勞動就是給自己做杯咖啡。
![]()
(博主Shaavir Noorani)
好在不管做不做家務,“全職兒子”的現象都不會持續太久。就連自幼夢想著回歸家庭的Luke也承認,未來不可能一直和母親同住,還要成立自己的家庭,尋找新的生活模式。
“全職兒子”終究只是一個過渡期,調整過后,大部分人仍要回歸現實生活……
ref:
https://nypost.com/2025/10/07/lifestyle/stay-at-home-gen-z-and-millennial-hub-sons-are-2025s-tradwive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