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撰文,對比了田文鏡和年羹堯在江南籌款賑災中的表現,進而比較出了年羹堯在其中的小九九和田文鏡做事的義無反顧。
![]()
今天,咱們繼續對比二人在追比國庫欠款差事中的具體表現,我們還能看到倆人更多的差別。
江南籌款賑災差事完成后,年羹堯和田文鏡二人都隨著胤禛去到了北京。
此時,康熙推出了追比國庫欠款的差事。
與江南籌款賑災相比,追比國庫欠款的難度級別,提升了好幾個指數,以至于康熙要以冊封親王爵位作為籌碼。
不過,眾皇子還是紛紛避之,導致最后胤禛還沒回京的時候,就提前中標。
于是,年羹堯和田文鏡需要再次協助胤禛開展這項工作。
咱們且看二人在這項工作中的具體表現吧。
江南籌款賑災面對的僅僅只是八爺黨位于揚州地區的一部分爪牙,即令如此,年羹堯尚且避其鋒芒,唯恐自己太過出圈,和八爺黨的人結下梁子。
追比國庫欠款,則是要面對皇親國戚和文武百官,涉及面太廣。以年羹堯的尿性,自然是更加機關算盡,確保自己不會因為參與這項差事,而和眾人為敵,影響自己的仕途。
我們可以在電視劇中看到一個細節:田文鏡讓年羹堯去宣布帶陳文盛、魏東亭兩個老臣進堂回話的時候,年羹堯跑到大殿外,十分明確地告知眾官員,是田文鏡讓傳喚這兩個人——與他無關。
年羹堯必然知道這兩個老臣的資歷和影響力,所以才把自己撇得干干凈凈,那番甩鍋操作簡直不要再露骨了。
估計田文鏡在屋里聽見了,也只能在心里暗自吐槽一番。
誰讓他追隨胤禛比年羹堯晚呢?
![]()
至于整個追比國庫欠款差事,從開始到結束,基本上都是田文鏡沖在最前面,和文武百官硬剛。年羹堯是毫無作為。
需要二人同時出面的時候,年羹堯的身形永遠落后田文鏡一個身位。
年羹堯將“明哲保身”的精明,運用到了極致的場面,當屬他阻攔十阿哥鞭打田文鏡。
十阿哥和一伙官員在前門大街叫賣家當的時候,田文鏡依舊憨憨地跑到現場,試圖阻止十阿哥等人的行為。
他難道不知道十阿哥對他正在氣頭上,對他恨之入骨嗎?
自然是知道的,但是胤禛的命令他又不得不執行。
所以,不管再艱難的場面,他必須到場。
果不其然,他不僅被十阿哥羞辱一番,還被十阿哥下令抽得皮開肉綻。
而年羹堯的表現則大不相同。
胤禛因為還要在皇宮阻攔上訪的官員,不能分身去前門大街。
隨胤禛一起的年羹堯,就是再沒眼色,也明白自己必須親自下場了,否則經過這場差事后,自己在胤禛心目中的地位就一落千丈了。
所以,他主動請纓,替胤禛去前門大街平息風波。
在他快要到現場的時候,他先是吩咐李衛去通知八阿哥到場,然后再到現場,解救田文鏡。
面對正在氣頭的十阿哥,年羹堯也沒有多說什么,而是主動替田文鏡擋鞭子。
年羹堯沒擋幾鞭子的時候,就被趕來的十三阿哥和八阿哥及時叫停了,然后這場鬧劇也就終止了。
有人說這是年羹堯運氣好,碰到了八阿哥,才沒有像田文鏡那樣倒霉。
實則不然。
因為年羹堯在下場之前,就已經把一切都算計好了:他讓李衛盡快去通知八阿哥,八阿哥聽聞必然會第一時間趕來。他到現場之后,再拖延一下時間,使得他不會像田文鏡那樣,被揍到生活不能自理。
那么,在這場鬧劇中,損失最大的當然是田文鏡,挨了鞭子、顏面掃地,日后甭管他做多大的官,他被十阿哥當街毆打的事會被旁人流傳下去,成為田文鏡永遠無法遮掩住的傷疤。
而受益最大的,卻是年羹堯。
年羹堯及時到場,勸阻十阿哥,展現了自己的大局觀;他果斷替田文鏡擋鞭子,又展現了自己的擔當——其實他也沒挨幾鞭子。
他的這個舉動,被趕來的十三阿哥看到了,也被八阿哥、十阿哥等人看到,更被田文鏡看到。無論對哪一方,他都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這使得他在損失最小的情況下,獲得了最大的收益。
很快,他的這份收益就變現了:八阿哥直接向康熙推薦年羹堯去四川擔任提督,一下子落到手中一個地方大員的肥缺。
而“倒霉的”田文鏡,明明在這場差事中,出力最多、受委屈最多,卻被康熙貶到陜西一個偏遠縣擔任七品縣令。
年羹堯、田文鏡的這番對比,正是應了那句話:
能干的,比不上會干的;會干的,比不上會演的。
至于大家是認同田文鏡多一點,還是認同年羹堯多一點,皆看大家的眼光吧。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