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四川省廣播電視局主辦的電視劇《灼灼韶華》研討會日前在京舉行。
《灼灼韶華》改編自石頭與水熱銷小說《野心家》,以女性視角切入,多維度展現了民國時期的社會風貌與人文風情,并通過褚韶華不服輸、敢拼搏的成長經歷,詮釋了“灼灼之心,其焰燎原”的進取意識。據悉,該劇于2025年9月11日起在央視電視劇頻道和優酷同步播出,取得良好的收視成績和積極輿論反響。
![]()
電視劇《灼灼韶華》研討會在京舉行。主辦方供圖
主創代表,該劇總制片人王錦分享了該劇從紙面到熒屏的創作經歷。他表示,主創團隊從“如何抓住民國女性精神內核”“如何讓女主的成長落地有聲”“如何讓離我們很遠的民國時期女性精神與當下觀眾形成共鳴”三個維度深入思考,每個環節力求精準,力爭傳遞女性堅韌不拔、自主自強的精神,實現從“小我”到家國情懷的超越。
該劇編劇蘇曉苑表示,原著《野心家》最打動自己的一點是“野心”,是女性不甘傳統束縛、命運擺布,想要沖破時代、沖破桎梏的進取精神,這種精神是能夠與當下女性情感契合、具有現實意義的。
該劇導演余丁表示,該劇展現了民國女性的奮斗史,是在民國亂世的底色上講述的真正立得住的女性故事。為了更好講述“褚韶華”這個帶有傷痕的普通人的故事,主創團隊著力還原歷史細節與時代質感,讓女主角的生長有扎實的歷史土壤可依。主創團隊堅持“去神性”,保留“真人性”,保留不完美,通過嚴謹的邏輯,讓故事更加可信感人。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文藝評論家仲呈祥,北京語言大學特聘教授王一川,北京文藝評論家協會視聽委員會副主任高小立,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戴清,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徐海龍,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慕玲等專家認為,該劇在當下長短共生的傳播生態下,為長劇在保障作品品質前提下更好吸引觀眾積累了新的經驗。該劇通過在磨難中淬煉出的女性力量,傳遞“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價值觀念;通過劇中女性的成長軌跡,繪制出性別秩序重構的精神地圖;通過詮釋女性自主自強的進取精神,傳遞具有時代意義的現實觀照。該劇在歷史與現實的對話中,拓展了“她題材”創作邊界,將女性敘事、商戰權謀、家國大義相結合,實現了“小敘事”與“大歷史”的統一。與會專家還圍繞年代質感的還原、人物細節的處理等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討。(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