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老白第226篇原創筆記
前言
很喜歡《菜根譚》的這句話: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年輕時,因它的唯美而向往;中年后,為它的意境而折服。
回顧半生,見過無數“能人”、“狠人”征服職場,也看到很多“庸人”、“俗人”虛度光陰。
終于徹悟:有一種通透,是把“淡”字刻進日常。
01淡情緒,不焦慮
與人相處久了,你會發現:
職場上,真正擊垮一個人的,大多不是突然經歷糟糕,而是日復一日的焦慮和煎熬。
尤其對于中年人來說,工作的繁雜,家庭的瑣事,人際關系的紛擾,身體機能的抗議,諸多因素累加,讓情緒管理幾乎成了無解的難題。
扎心的是,你以為強迫自己不發脾氣,不悲不喜就是“情緒穩定”,殊不知,積壓久了,它會以更猛烈的方式,突然爆發難以收拾。
弘一法師曾說:
“能傷害你的,往往是自己的想不開;能干擾你的,往往是自己的太在意。”
情緒就是這樣,它從來無法被壓抑,也不甘被管理,但可以被淡化。
正視它,理解它,包容它,你才能實現“情緒自由”——憤怒時也能清醒表達;難過時不會無法自拔;焦慮時依然堅定步伐。
02淡關系,不內耗
馮唐說過一句很通透的話:
“人越過越孤獨,是好事。既省去了無效社交,也逐漸明白了:真正需要經營的關系,只有那么幾個。”
年輕時,總覺得人如酒,越濃越好;中年后,才發現情像茶,越沖越淡。
很多時候,你掏心掏肺的付出,換不回相等的回應;你拼盡全力的維系,關鍵時刻卻叫天天不靈。
當你把人際關系看淡些,就會領悟它的真諦:先篩選,再經營。
篩選不是趨炎附勢,去一味尊崇強者,而是剔除純消耗型的、負能量的、三觀認知差異無法融合的關系。
經營也不是刻意逢迎,時刻懷揣功利心,而是珍惜信念同頻、可以相互成就、愿意陪你共同成長的人。
在我看來,最舒服、最健康的職場人際關系,莫過于此。
03淡得失,不奢求
《增廣賢文》有言: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這個世界上最難看破的,莫過于“得失”二字。
升職、加薪、榮耀、實權......這些外在認可曾讓多少人拼盡全力?但人到中年,回頭再看,也只是一些階段性的標志。
我始終認為,40歲后在職場的最好狀態是,做個“佛系狠人”——既不躺平擺爛,也不奢求飛躍式提升。
職責之內,盡全力效勞;邊界之外,絕不做徒勞。不把工作看成全部,更不把他人評價當指標。
盡本分,但不透支;求上進,但不鉆營。信命,但不認命;玩命,但先惜命。
看淡得失不等于無欲無求,而是明白,進有進的歡喜,退也要退的從容,人生下半場,平平淡淡,也是一種幸福。
寫在最后
蘇軾在《定風波》中寫道: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淡”也一樣,它能平復心情,更能提升心境。
畢竟,心淡了,路就正了;人淡了,生活就真了。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