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11時50分
我們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
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霜降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葉秋”常年霜降節氣期間,影響我國的冷空氣越來越頻繁,多地天氣由涼轉寒,晝夜溫差增大。隨著氣溫走低,冬季的地盤也開始擴張,內蒙古、東北大部、山西、河北北部等地往往在霜降時節步入冬季,秋天最前沿會抵達江南南部地區。
![]()
從中國天氣網推出的常年霜降節氣全國天氣地圖可以看出,霜降期間,西北、東北多寒潮過程,部分地區已呈現出一派“寒風落葉”的初冬景象,尤其是黑龍江、吉林、新疆北部一帶還需警惕強風雪天氣,有計劃前往當地的小伙伴,不要小覷初冬時節寒潮的威力,要做好防凍保暖工作。同時,華北、黃淮一帶時有霧擾,能見度不佳,公眾盡量減少在霧和霾高發時段外出,如果開車出行,注意控制車距。
霜降時節養生重在溫補陽氣
23日將迎來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霜降。中醫專家介紹,這一時節是秋冬氣候的轉折點,氣溫將進一步下降,晝夜溫差增大,養生防病重在藏陽護陰,溫補陽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于霜降提到:“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血液病科主任醫師唐旭東說,霜降時節天氣漸寒,始降霜雪,萬物收藏,此時也是陽氣由收到藏的過渡,養護的重點宜順應自然轉向內在積蓄。
“俗話說‘補冬不如補霜降’。霜降屬土,應以淡補為原則、補血氣以養護脾胃。”唐旭東說,可選用牛肉、羊肉、雞肉等溫熱性食材搭配生姜、紅棗等提升陽氣,還可用紫蘇、山藥、桂圓等溫補脾胃的食材煲湯或煮粥食用;應對“秋燥”可選雪梨、銀耳、百合等滋陰潤燥之品。
起居也需格外注意。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血液病科主治醫師李蕊白說,霜降節氣晝夜溫差較大,應及時添衣,特別是做好腳部和胃部保暖;宜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睡眠,睡前可以熱水泡腳以緩解疲勞;可通過郊游、登山、賞菊等活動舒緩心情,但不宜過度勞累、大汗淋漓。
“霜降時節還可采用多種中醫藥適宜技術應對常見健康問題。”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徐寅舉例,艾灸關元、足三里、肺俞等穴位能溫通經絡、扶助陽氣;對于“秋燥”引起的咽干、皮膚干癢,可按揉列缺、照海等穴位以緩解不適;用艾葉、紅花等藥材煮水泡腳,還可促進氣血循環,祛除寒濕。
來源: 中國天氣網
編輯:劉賽
審核:李強
免責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