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微信改版,容易找不到尹哥的文章,大家記得把尹哥設為星標?? 哦~
當“定制嬰兒”和“基因智力提升”一同出現時,它所激起的已不僅僅是科技圈的好奇,更是全社會一道深刻的倫理警鈴。這并非對未來圖景的前瞻性探討,而是正以一種近乎冷酷的方式,將人類推向一個我們必須警惕的十字路口:我們是否要親手開啟一個用基因財富劃分階層、用科學手段定義“完美”的危險時代?
對此,我的立場無比堅定:我們必須對“定制嬰兒”計劃說“不”。因為這不僅建立在尚顯薄弱的科學基礎之上,更是在倫理的懸崖邊玩火,導致人類從細胞層面就開始了毫無價值的“內卷”,而其潛在的社會后果將是災難性的。
![]()
七年前,中國科學家賀建奎擅自編輯嬰兒基因,震驚全球,也踩下了科學倫理的急剎車。而就在這兩天,埃隆·馬斯克的“定制嬰兒”計劃又一次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據報道,他已擁有十多名子女,并有孩子接受了提升智力的基因篩查。
你沒聽錯,就是“定制嬰兒”,這不再是科幻電影的橋段,而是正在發生的商業選擇。據披露,這項服務的價格高達5萬美元,Herasight公司甚至聲稱可以篩選出智商相差15點的胚胎。
![]()
△ 來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1883年,英國學者弗朗西斯·高爾頓提出“優生學”時,或許未曾想到,這個以“優化人類基因”為名的科學理想,會在半個世紀后成為納粹屠殺的遮羞布,更在21世紀因基因編輯技術而深陷倫理漩渦。
我們今天討論的正是硅谷近年來掀起的胚胎多基因篩查商業化浪潮。這項新興技術并未直接踏入基因編輯倫理禁區,而是通過篩選胚胎的多種性狀基因,從疾病風險到智商、外貌,以一種更隱蔽的方式,逼近“定制嬰兒”的倫理紅線。
如果說傳統的胚胎基因檢測是為了“避害”,那么胚胎多基因篩查則是在引導父母“趨利”。它通過分析胚胎的DNA,為其在多種復雜性狀上打分(如心臟病、糖尿病、精神分裂癥風險,甚至智商、外貌),供父母在植入前進行擇優選擇,如同在線上商城挑選“商品”。從2020年首位經由多基因檢測篩選的嬰兒誕生至今,已有數百名兒童在這項技術下“被選擇”出生。
![]()
△ 來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與基因編輯不同,胚胎基因篩選目前處于法律與倫理的灰色地帶。在美國,由于缺乏聯邦層面的統一監管,這項技術服務的商業化開展目前主要依靠行業自律,這也是硅谷相關產業得以發展的原因之一。這些公司在營銷中刻意引導并強調“優化”后代的可能性,的確吸引了部分希望為孩子爭取所謂“最好人生開端”的富裕階層客戶。
然而,一個殘酷的現實是,花大價錢購買這些服務的客戶,可能根本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大量研究和權威機構指出,多基因篩查的預測能力,在極少數胚胎樣本量中幾乎無效。2024年5月《臨床醫學雜志》的論文也指出,尚未有臨床研究綜合評估該策略在胚胎中的有效性。
![]()
△ 來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一個胚胎的多基因評分高,并不意味著其未來就一定更“優秀”。多基因風險評分本質上就是一個統計學工具,用于預測大規模人群中的疾病風險趨勢,而非精確預測單個胚胎的個體命運。并且,這些算法依賴的基因數據庫大多來自西歐血統的個體,對于其他族裔背景的人群來說,可靠性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這些評分完全忽略了環境、生活方式和無數其他后天因素。DNA不是命運,將復雜的人類特質簡單歸因于基因是一種危險的還原論。
馬斯克鼓勵高智商女性多生育,并親自篩選母親的這種做法,讓我不禁想起歷史上那些優生學的陰影。這種將優生學商業化的行為,本質上是對生命價值的異化。更何況,將生命的價值,交由一串基因序列、一份風險評估來預先定義,何其可笑。
研究基因的人都懂,基因層面根本無法定義何為完美。今天的“劣勢基因”,可能在明天就會被證明是人類的寶貴財富——就像導致地中海貧血的基因突變,卻大大降低了瘧疾感染的致死性。所以,基因編輯的邊界應把控在“把錯的改對”,而非“把好的變優”。
![]()
我始終強調“生命是曠野,不要輕易被別人定義”。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奇跡,其價值不應被簡化為幾個基因位點的組合。試想一下,當科技成為少數人的特權,當固有的社會不平等將在基因層面上被固化,這是我們想要的未來嗎?
作為企業家,我理解技術創新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然而,真正的企業家精神不僅僅是“敢為天下先”,更重要的是引導技術為人類福祉服務。
在基因領域,華大集團成功研發具有完全國產自主知識產權的測序儀,將測序成本從千美元級降至百美元級。進而在多地與政府合作推廣無創產前檢測等民生項目,成功地將一項尖端技術轉化為一項普惠的公共產品,實現了個體家庭福祉、公共衛生效益與產業技術發展三者的共贏,為預防新生兒嚴重缺陷的發生提供了關鍵窗口。這種普惠基因科技的價值,遠比打造“超級嬰兒”更有意義。
![]()
所以,科技的意義不在于滿足個別人群的優生幻想,而在于為全人類謀福祉。當我們面對“定制嬰兒”這樣的技術時,應當多一分敬畏,少一分狂妄;多一分包容,少一分優越;多一分責任,少一分沖動。
沒有科技的人文可能是愚昧的,但沒有人文的科技一定是危險的。生命的價值在于其無限的可能性,在于與生俱來的尊嚴,在于在曠野中自由生長的力量。如果我們忘記了這一點,再先進的技術也會將我們引向歧途。在這個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保持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或許是我們最不該丟失的初心。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