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老白第225篇原創筆記
前言
工作20年,我發現,幾乎每個單位都有這種人:
只要領導出個聲,立馬秒回“收到”,無論何時何地。
但奇怪的是,這種唯命是從的人,并沒有得到更多垂青;反倒是我行我素的人,更容易等到機會降臨。
曾對此困惑不已,直到向老領導請教時,他一語道破天機:
管理者從不缺“忠誠”的手腳,但稀缺“叛逆”的大腦。
01不聽話,不等于叛逆
和叛逆期兒子斗智斗勇的那幾年,總讓我心力交瘁,“聽話”幾乎成了對他的唯一奢望。
然而,越和他苦口婆心講道理,效果越適得其反。
其實,單位里也一樣,很多人不知不覺形成共識:
以為“聽話”就等于“靠譜”,“服從”意味著“忠誠”。
親身經歷卻告訴我,真相并非如此,而是:
越是執行力強,領導用著順手,就越會讓你固定在他需要的位置。越讓他依賴你,他就越不舍得培養你。
而管理學的“海豚效應”指明了另外一種方向:尊重個體差異,鼓勵探索試錯,讓人們更愿意表達觀點,發揮創意。
所以,在任何一個有格局的管理者眼里,“不聽話”并不等于叛逆,團隊有不同聲音,才能集思廣益,更有效解決問題。
02敢說話,不等于頂撞
曾仕強先生有個觀點:
“我們中國人最講究面子。有了面子,什么都好商量;沒了面子,什么都沒得商量。”
我覺得,這就是領導很難聽到反對聲的根本原因。
但別忘了,“敢說話”和“頂撞”不能混為一談,兩者有著本質區別。
記住,頂撞是對人,敢說話是對事;頂撞是情緒化,敢說話是職業化;頂撞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敢說話是為了結果是好的。
誠然,在很多單位里,公開場合和領導唱反調絕不是明智行為,畢竟絕對實力面前,理智往往毫無勝算。
更殘忍的是,當一個單位只有一種聲音,余下只剩沉默,也就意味著,這艘船正在接近沉沒。
于是,那些懂得給領導留“面子”,有意見私下溝通,有想法單獨交流的“勇者”,即使意見不同,也會得到發自內心的尊重。
03有想法,不等于越界
工作久了,相信你不難發現:
當競爭極其激烈,“創新”這個詞就讓無數人奉為圭臬。畢竟,一個優秀想法創造的利益,足以讓發起人的貢獻不可磨滅。
可現實中,很多想法剛露出苗頭,就被扼殺于搖籃之中,又是何原因?
《哈佛商業評論》有研究指出:
“管理者可能出于個人利益,而拒絕員工有價值的創意,從而抑制創新。”
比如,跨部門合作方案,上級一句“你決定”可能意味著“責任你自己扛”;改進建議被否決,則大多是為了鞏固現有權威。
這些無形的“邊界”,考驗的不只是思維,更考驗為人處世的智慧。
但歸根結底,卓越的組織和管理者,都歡迎既有執行力,又能獨立思考的員工,而不是坐享其成的“甩手掌柜”。
寫在最后
電影《天下無賊》有句經典臺詞:
“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
單位里的人才,都深深明白:
不聽話,是一種思考;敢說話,是一種擔當;有想法,是一種創造。
用“忠誠手腳”證明可靠,用“叛逆大腦”提供思考,這就是人才的價值所在。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