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美國以簽證問題阻礙多國領導人赴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的事件,再次將聯合國總部所在地的合理性與東道國責任推上國際輿論的風口浪尖。
從簽證封鎖到會費拖欠,從政治施壓到規則踐踏,特朗普政府對聯合國東道國特權的濫用,不僅暴露了單極霸權的衰落軌跡,更催生出國際治理體系變革的迫切需求
在這一背景下,聯合國職能的多元化布局趨勢加速推進,而中國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其中中國以務實行動構建的新型多邊框架也正成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的關鍵力量。
![]()
外交工具化的極端演繹
2025年9月10日,距離聯合國大會高級別周開幕僅剩9天,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率領的80人代表團在紐約肯尼迪機場遭遇集體拒簽,這并非孤立事件。
伊朗核不擴散會議代表的簽證申請被以“安全審查”為由無限期擱置,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因批評美軍行動被吊銷簽證,就連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派往加沙的醫療專家組也因簽證問題延誤三周。
![]()
數據顯示,2025年第三季度美國拒簽率較去年同期激增470%,涉及43個國家的外交、學術、人道主義領域人員。
這種系統性封鎖背后,是特朗普政府精心設計的政治算計,3月17日泄露的內部備忘錄顯示,白宮將簽證政策與地緣戰略直接掛鉤。
對支持巴勒斯坦建國的國家實施“全面禁止入境”,對采購中國5G設備的國家進行“部分限制”,對未達到美國防務支出標準的盟友設置“特別審查程序”。
![]()
9月26日佩特羅簽證被吊銷事件,更是將這種工具化操作推向極致,哥倫比亞作為美國在拉美的重要盟友,僅因在巴以問題上表達獨立立場,便遭遇外交報復。
聯合國秘書處統計顯示,簽證危機已導致12場國際會議延期或改址,原定在紐約舉行的“全球氣候適應峰會”被迫轉移至布魯塞爾,參會國家數量從預期的147國銳減至98國。
這種連鎖反應正在侵蝕紐約作為國際外交中心的根基,法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在安理會閉門會議上直言,當東道國將簽證變成政治武器,聯合國總部就失去了存在的道義基礎。
![]()
國際責任的經濟轉嫁
聯合國財政危機在2025年10月17日達到臨界點,秘書長古特雷斯在第五委員會預算報告中警告,若會員國再不足額繳費,這個支撐全球秩序80年的機構將面臨破產。
截至當日,聯合國常規預算缺口達7.2億美元,34%的會員國未履行繳費義務,而在這場危機的核心,站著拖欠30億美元會費的美國。
![]()
這個占聯合國常規預算22%、維和預算26.15%的最大出資國,自特朗普2025年1月上任后幾乎停繳所有費用。
美國財政部的數據顯示,2025年美國應繳聯合國常規會費8.23億美元,實際支付為零,應繳維和經費13億美元,僅支付6.82億美元,這而種系統性欠費導致聯合國啟動史上最嚴厲的緊縮措施。
裁員2681人,削減預算15.1%,將部分行政職能遷往曼谷,甚至暫停非洲地區脊髓灰質炎疫苗接種項目,在剛果(金),因維和部隊縮編導致的部族沖突已造成2300人死亡,這個數字是同期美軍在阿富汗行動傷亡人數的3倍。
![]()
特朗普政府的邏輯充滿悖論,一方面在聯大發表長達57分鐘的演講,宣揚“美國黃金時代”,另一方面卻以“聯合國不辦事”為由拒繳會費。
這種雙重標準在2020年已有先例,當年美國因聯合國要求撤銷對古巴制裁,直接停繳40%常規會費。
如今特朗普團隊更放話稱可能取消2026財年維和撥款,理由是馬里、黎巴嫩等地行動“未達預期”,當國際責任可以隨意拋棄,多邊主義的根基正在被美元債務一點點掏空。
![]()
中國的多邊治理方案
在美國制造的規則真空地帶,中國正以務實行動構建新型治理框架,2025年7月,聯合國教育研究所落戶上海,成為該組織80年來首次在歐美之外設立的全球性核心機構。
這個占地3.2萬平方米的園區,不僅配備了20種語言的實時翻譯系統,更建立了“國際教育大數據平臺”,實時追蹤193個聯合國會員國的教育指標。
緊隨其后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全球可持續發展中心,則將重點放在綠色技術轉移領域,目前已促成中非太陽能合作項目17個,涉及投資額23億美元。
![]()
這種地理重構有著堅實的現實支撐,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可容納5萬人參會,其智能會議系統能在0.3秒內完成193國代表的同聲傳譯,香港國際調解院自5月30日運營以來,已處理跨境貿易、海洋邊界等爭端23起,調解成功率達87%。
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推動的“聯合國職能分散化”改革正在獲得廣泛響應,已有12國提議在華舉辦“聯合國區域議題對話會”,法國與沙特牽頭召開的“巴以兩國方案推進會”刻意繞開美國,選擇在日內瓦舉行,吸引120國參會。
![]()
這種變革的深層動力,來自于中國對國際責任的持續擔當,作為聯合國第二大會費繳納國,中國始終按時足額繳費,累計派遣維和人員5.2萬人次,是五常中派出兵力最多的國家。
在氣候治理領域,中國提前實現碳達峰目標,向發展中國家轉讓低碳技術137項,在減貧領域,中國的“精準扶貧”經驗被寫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實施指南。
![]()
多極秩序的加速到來
這些行動構成了與美國霸權形成鮮明對比的“責任范式”,而反觀之美國濫用特權的后果則正在全球范圍內顯現。
美國對STEM專業中國留學生的簽證限制,迫使德國推出“卓越學者計劃”,英國啟動“替代通道計劃”,新加坡國立大學開設全英文人工智能碩士項目,這種人才流動的重構,直接削弱了美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傳統優勢。
![]()
聯合國啟動的預算支付系統改革具有里程碑意義,已有20個國家同意用本幣繳納會費,人民幣在聯合國財政體系中的使用比例從2024年的3.2%躍升至2025年的18.7%。
這種“去美元化”進程與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的擴容形成共振,該機構2025年新增成員國7個,貸款規模突破1200億美元,其中43%投向可再生能源項目。
面對這種變革,美國的應對策略暴露出戰略焦慮,特朗普政府威脅取消中國“永久性正常貿易關系”地位,對所有中國出口商品征收60%關稅,甚至考慮對第三國轉口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但這些措施反而加速了全球供應鏈的重構。
![]()
結語
放眼未來,聯合國的物理中心或許仍將在紐約保留一段時間,但其功能重心正悄然發生轉移,當美國仍在用簽證作為政治武器時,中國正以制度性貢獻和開放姿態,為多邊主義注入新活力。
而聯合國的未來,不在于某一座大樓的歸屬,而在于誰能真正捍衛其宗旨與精神,在這個意義上,中國雖未高喊“接棒”,卻已在行動中,成為全球治理體系重塑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喜歡文章的話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