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靜 徐瑤/文
2022年4月,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圍繞“指導意見”重點任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中,行業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生產方式、產品形態和服務模式,催生出全新的生產力質態。
站在“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謀劃“十五五”發展的關鍵之年,【“十四五”產業用發展紀實】欄目將梳理行業“十四五”期間在諸多方面取得的階段性成績,展示行業企業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
當前,水刺非織造布行業正處于“技術革新與綠色轉型共振、國內升級與國際博弈交織”的關鍵發展階段,技術革新與智能化改造加速推進,推動產品向高附加值、綠色化升級;環保規制收緊倒逼企業深化綠色轉型,差異化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同時也面臨國際市場博弈加劇,關稅壁壘與高端領域競爭壓力等挑戰。2024年,我國水刺非織造布行業進入恢復性增長周期,在產能結構、產品細分、區域布局等方面呈現獨特發展態勢。
![]()
![]()
Part.01
從高速增長到穩中求進
回望近幾年水刺非織造布的發展,可以說該行業經歷了從高速增長到深度調整的華麗轉身。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間水刺非織造布相關產品因具有防護、衛生等特性,成為守護醫護人員與消費者生命生活健康的重要物資,迎來了市場需求激增,直接帶動行業產能快速擴張,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產量和利潤雙雙飆升。
后疫情時代,市場供需關系逐步調整,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因特殊需求建立的水刺非織造布生產線,開始向守護生活健康的各個細分領域延伸,如拓展至擦拭、家用/廚用和個人衛生用等方方面面。經過短暫的產業調整,水刺非織造布行業已經步入穩中有進的新階段,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潛力。
![]()
![]()
2024年水刺非織造布行業的產量保持了增長韌性,但產能結構卻呈現出明顯的差異化特征。
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的統計分析,2024年,我國非織造布總產量856.1萬噸,同比增長5.1%,其中水刺非織造布產量達166.5萬噸,同比增長8.1%。在產能布局上,交鋪水刺生產線占據了約60%的市場份額,而直鋪生產線則占40%。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新投資仍集中在擦拭材料、醫療衛生用品等傳統領域,但木漿水刺復合、可沖散非織造布等高性能生產線正成為企業布局的新熱點。
營收方面,2024年樣本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實現了6.8%和9.9%的增長,但利潤率僅為1.6%,企業的盈利能力依然在低位徘徊。這主要歸因于傳統領域的同質化競爭嚴重、成本壓力剛性上漲以及出口關稅的對沖影響。在電商平臺的低價競爭下,終端制品價格壓力轉傳導至供應鏈上游。同時,原料價格的波動和海運成本的增加也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
Part.02
技術革新與綠色轉型雙重奏
在水刺非織造布市場迎來快速增長與深度調整的關鍵階段,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技術革新。
隨著智能化改造的加速推進,產品正向高附加值、綠色化方向升級。企業紛紛加大研發投入,聚焦技術創新與產品升級,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提升生產效率和創新技術迭代能力。例如,通過智能控制系統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和精準化,大幅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綠色環保始終是水刺非織造布乃至整個非織造布產業繞不過的核心議題。面對環保規制的收緊和全球綠色發展的主流趨勢,水刺非織造布行業也在積極推進綠色轉型。
![]()
企業紛紛采用太陽能、風能等綠色能源,優化生產工藝,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同時,加快生產設備的更新換代和數字化改造,全力建設綠色工廠。通過打造環境友好型的生產模式和產品體系,企業不僅響應了國家環保政策的要求,還贏得了市場和社會的認可。
在產業布局上,水刺非織造布行業呈現出“核心領跑、新興發力”的集約化特征。浙江、江蘇、山東、湖北、河南等地成為產業集聚的核心區域。其中,浙江憑借先發優勢領跑全國,山東與湖北則成為行業增長的新引擎。特別是湖北,依托企業聚集效應,全棉水刺非織造布產能占全國總量的超70%。而新疆則依托纖維素纖維、棉花資源優勢和低廉的能源成本成為新興增長極。
在國際市場上,我國水刺非織造布行業延續了強勁的全球競爭力。2024年,我國水刺非織造布出口額約9.1億美元,出口量達40.3萬噸,分別同比增長6.1%和10.8%。然而,國際市場博弈挑戰也不容忽視。在關稅壁壘與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下,新興市場開拓呈現分化格局,部分地區市場準入門檻提升。同時,在高端應用領域,我國企業仍面臨歐美國際品牌的強勢競爭。
Part.03
結構調整與產業重塑關口
![]()
當前,水刺行業憑借完備的產業鏈基礎、龐大的內需市場和持續積累的技術創新能力,正孕育新一輪增長動能,但也面臨產能過剩“內卷”、出口關稅增加、產品同質化、原料價波動、環保趨嚴等挑戰,正處結構調整與產業重塑關口。結合前期調研與實踐,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水刺非織造布分會提出四點建議:
1.減少低價內卷,以精細化管理提升盈利水平。當前,中國水刺非織造布行業面臨產能過快增長的問題,產能集中釋放后對市場供需體系造成沖擊,導致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內卷”式的低價競爭不僅使得行業整體盈利能力大幅下滑,甚至部分企業陷入虧損經營的困境,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信心和長期發展能力。因此,建議會員單位理性規劃產能,加強市場研判,通過優化生產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產品附加值等精細化管理手段,擺脫低價競爭泥潭,實現良性發展。
2.加大研發投入,以數智賦能突破發展瓶頸。當前,原料價格波動、勞動力成本上升、環保政策收緊以及產品同質化競爭等多重因素,給企業發展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在此背景下,會員單位應加大研發投入力度,聚焦技術創新與產品升級。同時,積極擁抱數字化、智能化浪潮,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提升生產效率和創新技術迭代能力,不斷開拓新的應用市場,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站穩腳跟。
3.推進綠色轉型,以可持續發展搶占市場先機。綠色發展已成為全球產業發展的主流趨勢,水刺非織造布行業也需全面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建議會員單位加快推進生產設備的更新換代和數字化改造,積極采用太陽能、風能等綠色能源,優化生產工藝,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全力建設綠色工廠。通過打造環境友好型的生產模式和產品體系,構建獨特的生態競爭力,不僅能響應國家環保政策要求,還能贏得市場和社會的認可,實現可持續發展。
4.強化人才建設,以高素質團隊支撐行業升級。我國水刺非織造布行業正處于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行業重塑的關鍵時期,這一過程中,人才的作用至關重要。無論是技術研發、生產管理,還是市場開拓、國際合作,都需要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作為支撐。建議會員單位建立健全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培養既懂行業技術又熟悉市場規律的復合型人才,同時完善激勵機制,留住核心人才,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和行業的轉型升級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從破解低價內卷到擁抱數智創新,從推進綠色轉型到夯實人才根基,每一步都需要行業打破壁壘、協同發力。從高速增長到穩中求進,從技術革新到綠色轉型,水刺非織造布行業正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未來的挑戰與機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