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富不過三代”,但是這句話放在榮家身上不太適用,因為他們家不僅富了好幾代,還接連出了三代中國首富!毛主席對榮家有一句非常高的評價:民族資本家的首戶,中國在世界上真正稱得上是財團的,只有他們一家。
能得到最高領導人的認可,足見他們的實力。陳毅元帥曾經也說他們是“紅色資本家”,不過在榮家自身的定位里,他們認為自己是實業家,一心想要通過實業救國!
比較厲害的是,他們家族的領頭人,都有在政府任職,其中還出了一個新中國的副總理!
![]()
第一代榮熙泰
榮家發跡的第一代是榮熙泰,1849年出生于江蘇無錫,他的人生際遇比較獨特,11歲時跟小伙伴們玩耍,躲入榮巷西浜碼頭的信船里一下子睡著了。當時船主也沒發現多了個小孩,就稀里糊涂開往上海了。
當船行至蘇州滸墅關榮熙泰才醒來,他走出船艙發現周圍的景物非常陌生,一下子就哭了起來,船主也是這時才知道被人蹭了船。
榮熙泰畢竟是愛玩的年齡,經過短暫的慌亂后,一聽說這船要去上海,干脆就讓船主帶自己去上海玩玩。船主也不想再折返,于是就答應了。
過了幾天,榮父從無錫趕來想要把他接回家,可見到了繁華的上海后,榮熙泰哪還想走?說什么都不愿意回去。無奈之下,父親只好托人把他送進了一家上海的鐵店當學徒,沒想到卻保全了家族的血脈。
![]()
那個年代,富庶的江南是太平天國和湘軍爭奪的目標,戰亂中,榮熙泰留在無錫的親族幾乎全部遇難,全家只剩下他一個男丁。如果榮熙泰沒有固執地留在上海,或許他也已經殞命。
后來榮熙泰經人推薦到了廣東三水河口厘金局做事,主要是對過往船只的貨物收稅,他在這里深受上級信任,也有了與外商交流的經歷。
他敏銳地發覺到資本的重要性,于是1895年他因病辭職回鄉后,很快出資1500銀洋與人合資在上海開辦了廣生錢莊。
但是榮熙泰身體本來就已經很不好,再這樣四處顛簸,當年就病逝了,年僅48歲。榮家由此進入第二代。
![]()
第二代榮宗敬、榮德生兄弟
榮熙泰雖然去世得早沒有留下很多財富,但他給兩個兒子灌輸了很多經商知識,并且在榮宗敬、榮德生只有十多歲時,就讓他們離家進錢莊當學徒,這給后來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榮宗敬、榮德生兩兄弟一邊還繼續與人合伙經營廣生錢莊,另一邊又在尋找商機。有一次榮德生在廣州發現面粉市場大有可為,于是跟大哥榮宗敬商量后,花了四五年的時間,把保興面粉廠開起來了。
不過面粉廠創辦之初并不順利,無錫鄉紳認為那些矗立煙囪破壞了風水,就告到了縣里,知縣跟鄉紳多有勾結,勒令榮氏兄弟把廠遷出。
榮氏兄弟當然不服,就逐層上告,最終這場風水官司風波鬧到了兩江總督府,當時的總督劉坤一是洋務派,支持了創辦實業,面粉廠才得以繼續運行。
![]()
面粉廠雖然重新開起來了,但江南魚米之鄉,這種食物沒什么銷路。眼看就要堅持不下去,榮氏兄弟卻做了極為大膽的舉動——加大產量。他們倒不是錢多了沒地方花,只是將目光放在了北方。
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榮氏面粉趁機進入東北市場,他們為了迅速搶占市場,還搞了很多促銷方式,比如在面粉里隨機放一枚銅錢作為“彩頭”,就猶如早些年干脆面里放水滸傳卡片一般,給人一種神秘的未知感。
幾年時間下來,榮氏面粉就占據了整個北方市場,兩兄弟趁機再開了九家面粉廠,成了一代“面粉大王”。有了足夠的資本后,兩兄弟都成了北洋政府的議員(后來也都是國民政府工商部參議)。
1915年,榮宗敬看中了紡織行業,在上海購置了幾十臺進口機器開辦申新紗廠。當時歐洲爆發了“一戰”,到處都是錢在找貨,申新紗廠出口的棉布棉紗對于前線是急缺物資,價格從90多兩一件飆升至200兩一件,最高時甚至賣到了“一件棉紗賺一個元寶”的天價。
![]()
1917年,榮氏兄弟出資40萬買下了一家日本的紗廠,要知道自從晚清胡雪巖斗絲失敗后,上海紡織業都被日本人壟斷了。榮氏兄弟有如此實力及魄力收購日本紗廠,在當時特別鼓舞人心。
后來五四運動爆發,全體國民自發抵制洋貨、支持國貨,榮氏兄弟趁機做空日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賺了日本財團400萬日元。消息傳出去后,國人皆以買榮氏產品為榮,稱贊榮氏兄弟是實實在在的愛國實業家。
20世紀30年代初,榮家的事業發展到了頂峰,他們的棉紗產量占了全國民族資本產量的五分之一,面粉產量占全國產量的三分之一,旗下企業總數達二十一家,是當時規模第一的民營實業集團,基本上各行各業都能見到榮氏的招牌。
榮宗敬跟友人說過:現在的中國人,有一半是吃我的、用我的。雖然有一定的玩笑意味,但也能看出榮家當時的強大,說他們是中國首富毫不為過。
![]()
抗戰爆發后,榮氏兄弟捐了幾萬包面粉、軍糧,可惜的是,戰火毀壞了榮家諸多產業,他們的生活大不如前。1938年2月,榮宗敬病逝,臨終時他仍告誡家人要“實業救國”。
此后家族的重擔就落在了榮德生身上,他想盡辦法繼續維持產業,一直堅持到了抗戰勝利,以及解放戰爭的結束。新中國成立前夕,由于國民政府的宣傳,資本家心中害怕紛紛出逃,“民國十大資本家”里跑了九家,就連榮家一些家族成員也跟了風。
不過榮德生一直在堅持,他阻止了遷廠逃資,讓很多設備得以保留下來,為新中國做出很大的貢獻。
當時榮德生年事已高,且人在無錫看守廠子,他把家族的很多事務就交由兒子榮毅仁處理。上海解放前夕,榮毅仁也做出了跟父親一樣的選擇,留在大陸,繼續以實業救國。
![]()
第三代榮毅仁
新中國成立后,榮毅仁響應國家號召,讓名下包括申新紡織在內的很多產業都變成了公私合營,有的股東不支持這樣做,榮毅仁卻很堅定:社會主義是大勢所趨,不走也得走。
抗美援朝時期,他捐贈了很多物資,起到了帶頭作用,當時很多人將他稱為紅色資本家。1957年榮毅仁在陳毅的支持下當選為上海市副市長,跨入了政壇。
特殊年代,榮毅仁也遭遇過一些不公平對待,成為“失去企業的企業家”,但是他也沒有后悔當初的決定。
1979年復出后的鄧公在人民大會堂宴請了胡厥文、胡子昂、榮毅仁、周叔、古耕虞五名企業家,鼓勵他們繼續發展,帶動經濟。
![]()
榮毅仁的眼光很長遠,他建議國家可以設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中央批準后,他成為了該公司的領頭人。這個公司現在非常有名,叫中信集團。
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中信集團就成了世界級的大企業,榮毅仁后來也獲得了無數榮譽,1993年3月,他當選為國家副主席,這是非常難得的。
1999年,胡潤首創“中國百富榜”,最初的兩年首富都是由榮毅仁蟬聯。
2001年首富被劉永好、劉永行家族摘去,2002年首富又回到了榮家,不過這次登上榜首的是榮毅仁之子榮智健。
![]()
第四代榮智健
榮智健自幼沒經歷過什么苦日子,但他也是一個敢闖敢拼的人,1978年他只身去往香港,找準了時機用自己九年打工的積蓄,投入到一個改組的電子公司里,賺到了第一桶金。
當然,他的發跡跟家族還是有很大關系的。1986年,榮智健加入中信香港擔任董事總經理,后在中央的支持下,他完成了一連串收購,成立中信泰富。
2002年,他成為了中國首富,并且在2003年是富豪榜第二名、2004年是富豪榜第三名。榮智健對于家族給到的支持從來不掩飾,他說過:
如果我不是榮毅仁的兒子,我今天不可能坐上這個位置;但假如我僅是榮毅仁的兒子,而自己沒有能力來經營,中信香港也不會發展成為今天這樣的規模。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
榮氏家族一連出了三代首富,這與很多人所想的“富不過三代”是完全相反的極端。并且榮家解放前出走海外的那些成員中,也有很多名人,像香港浩榮集團創始人榮智鑫、香港南洋集團紗廠總經理榮智權、巴西環球公司總裁榮智寬等等都是其中翹楚。
正如毛主席所說,這才是真正的財團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