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新橋機場S1號線在多區段開始上路測試的消息引發全城關注。大量現場照片和視頻顯示,這條連接城市與空港的交通大動脈已進入實質性測試階段,列車在軌道上平穩運行的畫面讓市民倍感振奮。
作為合肥首條全自動運行市域項目,S1線不僅承載著連接都市圈的交通功能,更肩負著優化城市空間布局、促進市域融合一體發展的重要使命。測試畫面中,列車獨特的"明茶褐"色調彰顯合肥文化底蘊,水滴型車頭設計寓意城市兼容并蓄的性格。
![]()
圖片來源:合肥樓市航拍
盡管有媒體預測S1線或有望今年底通車,但合肥市軌道交通集團的官方回復保持謹慎態度。結合此前官方信息,S1線真正通車可能還需時日,但這一兩年內實現"坐地鐵去機場"的目標已觸手可及。
NO.1|壹
基建新速度:城市能級的躍升密碼
S1線工程目前已取得重大突破。根據8月底官方消息,合肥新橋機場S1線(合肥段)已有11座車站主體結構封頂,其中包括9座地下車站和2座高架站。更令人振奮的是,18條盾構區間已全部貫通,全線鋪軌工程順利實現"長軌貫通"。
目前,工程正在同步進行車站裝飾裝修施工及系統設備安裝調試等工作。從四里河路站到崗集段,各項建設工作有序推進。工程進度的穩步推進為早日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S1線首列電客車S101已順利完成交付到段。列車采用4節車廂編組的市域B型車,設計時速可達120千米/小時,最大載客能力1300人,充分滿足市域交通需求。
NO.2|貳
創新硬實力:技術驅動的出行革命
S1線在技術創新方面實現多項突破。列車全線采用永磁牽引系統技術,實現從異步牽引系統向永磁牽引系統的更新換代。這一技術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因數和高功率密度等特點,可顯著節約電能消耗,達成節能減排目標。
![]()
在安全性能方面,列車新增了撒砂系統。當軌面濕滑導致列車嚴重滑行時,該系統能自動啟動撒砂,增大列車與軌道間的摩擦系數,從而縮短制動距離,提高運行安全性。此外,列車受電弓首次配備了除冰碳滑板,可在冬季雨雪天氣清除接觸網上的積冰。
乘客體驗方面也有顯著提升。列車優化了無線充電設備布局,全車配置10個無線充電設備及18個USB充電接口。同時首次采用氣密性設計理念,車頭應用鋁合金超塑成型技術與車體密封組焊,有效提升乘坐舒適度。
車廂內采用部分橫向座椅的布置方式,并新增行李架等貼心設計。行李架底部設有防滑凹槽和靜音膠條,確保列車高速行駛時行李穩固,充分考慮到機場線路的乘客需求。
NO.3|叁
結語
關于通車時間,需要理性看待。近日有網友向合肥市軌道交通集團咨詢通車時間,得到答復是6號線一期明確2025年底通車,而S1線的表述為"具體線路開通時間以官方通知為準"。
![]()
今年上半年,人民網留言板上長豐縣的回復明確提到:"新橋機場S1線(合肥新橋機場至五里墩),目前正在建設中,預計2026年底開通。"這一信息與軌道交通集團的謹慎表態相呼應。
值得期待的是,合肥軌道交通計劃開通由新合肥西站一路不停車直達新橋空港的"超快S1"。這種站站停與直達車相結合的運營模式,將滿足不同人群需求,有效提升出行效率,實現客流快速銜接。
S1線的開通將重塑合肥城市交通格局。不僅實現城市中心區與新橋空港的快速聯系,更對優化城市空間布局、促進市域融合一體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盡管具體通車時間尚未確定,但工程進展表明,這一重要交通項目正穩步推進。
合肥新橋機場S1號線開始上路測試標志著項目建設進入新階段。目前工程進展順利,車站主體結構基本完成,盾構區間全線貫通,列車已完成交付。技術方面實現多項創新,永磁牽引系統、安全防護裝置、人性化設計等亮點突出。雖然通車時間尚未明確,但預計2026年底開通的可能性較大。S1線的建成將極大改善合肥城市交通,促進區域融合發展。項目建設體現合肥城市發展雄心,為市民出行帶來全新體驗。隨著測試工作深入推進,合肥距離"坐地鐵去機場"的目標越來越近。
第一房智庫觀點:
S1線測試運行標志著合肥軌道交通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但對通車時間需保持理性預期。從工程規律看,測試到正式通車需要完成設備調試、安全評估等復雜流程,預計2026年底通車更符合實際。項目技術標準領先,永磁牽引、安全防護等創新技術提升運營品質。建議市民關注官方信息,避免被不實傳言誤導。S1線將顯著提升城市交通效率,但對房地產市場影響需要客觀看待。交通改善是長期價值因素,不應過度炒作。城市發展需要扎實的基礎設施支撐,S1線建設體現合肥城市發展進入新階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