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秋色,怎么缺少江南濃墨重彩的一筆。從蘇、杭二州的中式美學,到徽派的水墨畫卷,每一幀都藏著老祖宗留下的極致審美。
![]()
無論是水榭亭臺間的滿園風雅,還是烏篷船劃過的層層漣漪,亦或是青石老巷里升起炊煙,都把秋天勾勒成了爛漫的詩。
![]()
難怪每年一入秋,江南各城就成了寵兒。尤其是有一座城,是瞧妹春、秋兩季都去過,但還想N刷的寶藏賞秋小城。
![]()
這里離南京僅54分鐘高鐵,但卻不沾一點都市的緊繃感和班味,反而把日子過成了“從前慢”的愜意。
![]()
這里有自己的時區和生活節奏,早茶文化甚至比廣東還要盛行,蟹黃湯包的香氣裹著市井喧嚷,在杯盞間,嘗盡江南風味的雅致與趕場。
![]()
這里的園林不輸蘇州, 推窗即畫,步步成卷, 滿眼的中式雅韻和運河風華,真沒有比它更懂秋天的千年古城了。
![]()
生活在這里的人們,還尤其講究“不時不食”,美食要按季節吃,秋風起時便吃蟹,冬至要吃茨菇燒肉,春來時便吃筍,一切有章有序,而且還是最能體現“慢工出細活”的世界美食之都。
![]()
這里就是李白筆下《長安三萬里》的揚州。曾經,一句“煙花三月下揚州”,讓這座城的春天成了無數旅人的魂牽夢縈,但殊不知,揚州的秋天更有意境。
![]()
揚州,一場國風美學的秋日盛宴。
秋天來了揚州,就開啟了一場沉浸式賞秋的盛宴,泛舟瘦西湖,看銀杏與二十四橋的月色倒映成雙。踏進個園、何園,滿眼的紅楓與古柏將秋天染成油畫。
![]()
揚州city walk,是真安逸。
比起秋日的蘇州、杭州和南京,揚州的游客要少上一些,畢竟這座古城太低調了。趁著秋日的暖陽,到東關街、皮市街和南河下走一走,聽聽評書,真的能感受到很濃烈的“揚州慢”。
![]()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揚州慢生活的代表就是,早上飲早茶,晚上泡個澡。也只有在揚州的百年茶社里,才能品盡的舌尖上的秋宴。
![]()
一枚流淌著金黃蟹油的蟹黃湯包,一碗刀工卓絕的燙干絲,一碗香氣四溢的揚州炒飯......將淮揚菜的豐腴與鮮美,優雅地收入腹中。
![]()
而且早茶的順序也很重要,通常從冷盤和清茶開始,接著上燙干絲,然后才是各式面點包子,最后以一碗湯面收尾,把“飲茶如筵”的飲食哲學體現的淋漓盡致。
![]()
揚州的慢生活,古典園林和濃烈秋色,還有滿桌的淮揚風味,都是讓瞧妹心水的,超適合i人來這里逛吃。
![]()
![]()
比蘇州更懂秋天
來揚州賞中式美學的“秋”
來揚州賞一場中式美學的“秋”揚州是一座極有古韻的城市,從運河文化,鹽商宅邸到古典園林,處處都透著這座城的雅韻,再配上滿園的秋色,真是美極了。
![]()
/瘦西湖/
秋天的瘦西湖,比春天更有意。湖畔旁的紅與黃,與古典雅致的園林建筑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流動的江南秋景圖。
![]()
午后的碧波倒映著千年文脈,這里的一橋一塔,一園一柳,都曾是文人墨客筆尖未干的述說。
![]()
走上五亭橋,便能看到梧桐的葉片已染上淡淡的金黃。二十四橋的烏桕樹也有了的一抹紅,如相思豆般綴在枝頭。釣魚臺的框景藝術,更把中式傳統美學體現的淋漓盡致。
![]()
游湖的話,可以乘坐搖櫓船或畫舫船,看秋水長天共清冽的秋日盛景。如果喜歡步行,也可以沿著湖畔長堤慢行,感受水墨古畫的意境。(秋季在瘦西湖的萬花園,還有菊花的應季花卉展出)
![]()
/個園/
個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還有蘇州拙政園并稱為“中國四大名園”,是秋季游揚州必不可錯過的一個地方,一園就可看盡千年。
![]()
個園的秋景,離不開“秋山”濃墨重彩的一筆。雖是假山,但全是由黃石堆疊而成,也是四季假山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在秋日暖陽下更顯暖紅。
![]()
山上也是紅楓如火,與黃石的赭紅相得益彰,再配上蒼翠的古柏,這種色彩的撞擊,將“秋”的濃烈和蒼勁都呈現出來了,果然是江南賞秋的“頂流”。
![]()
/何園/
作為“晚清第一園”,何園的秋日也是一幅融合了古典建筑與自然之美的畫卷。
![]()
漫步其中,最讓人驚嘆的就是長達千米的復道回廊,樓廊曼回,檐牙高啄,廊間光影斑駁,與紅楓、銀杏相互交織,實在是太美了。
![]()
當然,何園最絕的還是花窗,有梅朵形、折扇形、海棠形等,穿行其間,繞廊賞景,頗有趣味。
![]()
西園的水心亭還是國內僅有的水中戲亭,專供園主人觀賞戲曲、歌舞和納涼賞景之用。《紅樓夢》、《還珠格格》等都曾在此取景。
![]()
史公祠/
史公祠是為紀念明末抗清民族英雄史可法而建,是拍秋景的絕佳之地。
![]()
這里有兩顆200多年樹齡的銀杏樹,它們矗立在紀念館門口,金黃的葉片于秋風中搖曳,撒落一地金黃,與白墻黛瓦相映成趣,顯得肅穆又有詩意。
![]()
祠內還有廣陵琴派史料陳列館,可以看到古琴等文物,有時還能遇到古琴表演,又為這秋日增添了一份雅致。
![]()
![]()
揚州City Walk 千年古城的慢生活
揚州的松馳感是最吸引瞧妹的,東關街的古色古香,南河下的人文歷史,還有皮市街的清新文藝,這座老城太適合慢慢悠悠的逛一番了。
![]()
/東關街/
東關街是一條有著1200多年歷史的古街,它東起古運河畔的東關古渡,西至國慶路,步步都能看到古跡。
![]()
除了個園,還有逸圃、街南書屋、華氏園可以逛。尤其是逸圃,巧妙的布局,真能與蘇州曲園齊肩。
![]()
華燈初上時,千盞燈籠浮空,仿佛步入了宋詞里的上元夜,驀然懂了歐陽修的那句“花市燈如晝,人約黃昏后”。
![]()
在東關街還可以去茶社喝茶,品下蟹黃湯包、五丁包、千層油糕等經典淮揚茶點。
![]()
/皮市街/
秋天來逛揚州,皮市街也是個不錯的去處,這條街從元代起就與馬軍裝備相關,到明清時期皮貨業日益繁華,逐漸形成了商賈云集的“皮貨一條街”。
![]()
它串聯起了東關街和南河下兩個歷史文化街區,中秋的市集那是相當熱鬧。
![]()
而且這邊還有很多文藝的書店和咖啡小館,很適合拍照打卡。
![]()
/南河下/
揚州的南河下,是個北京皇城歷史街區,南京頤和路同批入選中國30個歷史文化街區的。
![]()
不僅有必逛的何園,整個歷史街區,還散落著湖南會館、嶺南會館、賈氏庭院等鹽商宅邸和私家園林。
![]()
南河下的歷史氛圍是三條街里最濃的,一條巷子從東往西,全是舊宅,慢行其中,仿佛與時空開啟了一場對話。
![]()
/大運河博物館/
作為全球唯一的全流域展示運河文化的博物館,揚州用科技把2000年的運河歷史“搬”到了眼前。
![]()
館內藏有春秋到當代的運河古籍文獻、書畫、碑刻、陶瓷器等 1 萬多件,被稱為是中國大運河的“百科全書”。
![]()
博物館本身也是一座極具古韻的建筑,傍晚的時候,非常出片。(博物館頂層露臺、附近的紅橋,都是拍攝點)
![]()
![]()
低調的世界美食之都
來揚州飲早茶,吃淮揚菜
揚州的早茶文化是整個江南最盛行的,從漢朝就已經開始了,茶社也是遍地開會。早茶除了綠楊春、魁龍珠等本地好茶,還有精致的點心和刀工精湛的淮揚菜,聽著評書、吃著點心,飲著茶,揚州慢生活的愜意便慢慢溢出了。
![]()
/蟹黃湯包/
揚州的早茶,茶飲和點心缺一不可。尤其是點心,種類繁多,而且每樣的做工都很精致,完全能與粵式茶點齊肩。
![]()
其中,把“早上皮包水”具象化了的,就是這桌桌必點的蟹黃湯包了。它的靈魂就在于皮薄如紙,湯汁充盈和蟹香濃郁,入口滿是鮮香。
![]()
這是因為蟹用的是洪澤湖或陽澄湖的成熟母蟹,湯汁也是用雞肉和豬脊背厚皮慢燉的,吃的時候一定要「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后喝湯」。
![]()
/三丁包、五丁包/
三丁包是揚州最經典的“國民包子”,也是淮揚點心的匠心之作。
![]()
這種包子的內餡兒有雞丁、肉丁和筍丁, 三樣主料 均切成
均勻的小方丁 , 下鍋煸炒后,口感咸香又脆。
![]()
而五丁包則多了海參丁和蝦仁丁,加入海味后,口感更為豐富,面皮暄軟微甜,完美吸收了湯汁,吃起來超級鮮。
![]()
/千層油糕、翡翠燒賣/
在揚州的茶點里面,千層油糕和翡翠燒賣被稱為是“揚州雙絕”,因其反復的的制作工藝,也就成了衡量一位揚州白案師傅手藝的試金石。
![]()
菱形塊的千層油糕從揉面、搟制和折疊,環環相扣,每一環節都要做到行云流水,才能讓油糕看看起來半透明,糕體也可輕松分離為“千層”。
![]()
而翡翠燒賣不僅色如翡翠,皮也相當薄,加上豐富的內餡兒,吃起來是甜潤清香。
![]()
燙干絲、大煮干絲/
刀工絕活,是淮揚菜的靈魂,所以在揚州的早茶店里面,也可以見到以刀工技藝名揚四海的的菜品。
![]()
一塊方干,在揚州師傅手中,會先片成20-24片薄如紙張的干片,然后再切成粗細均勻的上千根干絲,還要求切出的干絲細可穿針。
![]()
切好之后,用沸水反復“燙”制兩到三次,去除豆腥味,又能保持口感的清脆。最后淋上醬油鹵,入口很香。還有大煮干絲,是用雞湯煨煮,口感更加醇厚。
![]()
/文思豆腐/
文思豆腐也是揚州早茶的經典之作了,比燙干絲還能體現師傅的極致刀工。
![]()
大廚需要將嫩豆腐切成無數細可穿針的細絲,然后用刀面將豆腐絲輕輕托入水中,一塊完整的豆腐會像一朵菊花般在水中瞬間綻放,細如發絲。
![]()
最后將豆腐絲滑入鍋中,在雞湯羹的湯底里稍加勾芡,使湯羹更加濃稠,入口直接鮮入靈魂。
![]()
揚州炒飯/
一道菜,代表一座城,它可不是一份簡單的蛋炒飯,首先米要選揚州本地或江蘇產的“秈米”,煮好后需攤涼,讓水分適當蒸發。
![]()
炒的時候還用得用“金包銀”的炒法,將蛋液倒入米飯中,攪拌均勻,讓米粒都均勻裹上。
![]()
配料也用的足,海參、干貝、蝦仁肉、雞肉、金華火腿、青豆、鮮筍等。出鍋之后,米飯顆粒分明,吃起來更是香糯可口。
![]()
/揚州獅子頭/
在淮揚菜中,獅子頭也是必吃的,它也是極其考驗刀工的,首先肉是手工切和剁的,要將巨大的肉團在手中來回“摔打”成型。
![]()
最經典的是清燉獅子頭,打好的肉團與雞湯一起用微火慢燉,吃的就是一個原汁原味。紅燒的則會先將肉團煎炸,再加入醬油等調料燉,色澤紅亮,滋味更加濃郁。
![]()
而秋季的主角就是這蟹粉獅子頭了,在秋季蟹最肥美時,混入現拆的蟹黃和蟹肉,那個鮮靈,才叫人寵愛。
![]()
秋日的揚州,銀杏鋪滿鹽商巷
瘦西湖畔搖櫓聲慢慢
二十四橋的月夜鋪滿隋唐的舊夢
個園竹影映月,大明寺鐘聲浸透楓紅
聽著評書、吃著鮮美的蟹黃湯包和三丁包
揚州,實在是太適合生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