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條“酷似袁隆平的大爺賣面筋”的視頻在社交平臺走紅,溫暖情節引發眾多網友共鳴。視頻中,在山西祁縣,一位長相與袁隆平院士高度相似的大爺在街頭售賣面筋,博主假稱求職碰壁、身上僅剩一元錢,想討點吃的。“面筋爺爺”聽聞后不僅沒收錢,還大手一揮讓博主“能吃幾個吃幾個”,最后博主為表感謝,向“面筋爺爺”贈送了一份盆栽作為禮物。
(10月21日大象新聞)
![]()
一則“酷似袁隆平的大爺賣面筋”的視頻在社交平臺悄然走紅,沒有精心設計的劇情,沒有炫目的特效,只有一位長相酷似袁隆平院士的老人和一段樸實無華的善意贈予。視頻中,博主假稱求職碰壁、身無分文,“面筋爺爺”不僅免費提供食物,還大方地讓他“能吃幾個吃幾個”。這簡單的一幕,卻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層層疊疊的情感漣漪。
為何這段看似普通的視頻能引發如此廣泛的情感共鳴?表面上看,是“面筋爺爺”與袁隆平院士外貌上的相似點燃了網友的關注。但撥開這層表象,我們會發現真正觸動人心的,是兩種珍貴品質在同一形象上的完美融合:一面是袁隆平院士“讓所有人吃飽飯”的宏愿,一面是市井老者“不想讓人挨餓”的樸素善舉。這種精神上的契合,超越了單純的外貌相似,形成了一種深刻的價值認同。
“面筋爺爺”走紅的背后,折射出當代社會對純粹善意的深切渴望。在物質豐裕的今天,人們不再僅僅滿足于溫飽,而是更加渴望心靈的滋養。當“烤面筋5元5串”的實惠價格與“免費贈食”的慷慨相遇,當十年不漲價的堅持與“只要賺一點就行”的淡泊相融,我們看到了一種超越功利計算的生存哲學。這種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依然堅守的樸素價值觀,恰如一泓清泉,滋潤了無數在競爭壓力下疲憊的心靈。
值得深思的是,這場全民感動并非建立在英雄史詩般的壯舉上,而是源于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善意的覺醒。在效率至上、競爭白熱化的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日趨工具化和疏離化。而“面筋爺爺”不問緣由、不計回報的給予,恰恰擊中了這種現代性困境的軟肋。他的善意之所以珍貴,正是因為它毫無功利色彩,純粹而自然,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微光,讓我們重新相信人性的溫暖。
從傳播學角度看,“面筋爺爺”的故事是一個典型的“情感共振”案例。博主黃先生的農業專業背景、對袁隆平的崇拜,與“面筋爺爺”的慷慨贈予形成了一條完整的情感鏈條。而袁隆平院士作為國民偶像的精神感召力,則進一步放大了這種情感效應。在這個過程中,網絡不再是冷冰冰的信息傳輸渠道,而是成為了情感連接與價值認同的紐帶。
當“面筋爺爺”的兒子坦言“父親一直是個樂于助人、心地善良的人”,當我們知道這種善舉只是他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常態時,這個故事的意義才真正完整。它提醒我們,真正的英雄不在遠方,可能就在我們身邊的市井巷陌;偉大的精神不一定要通過驚天動地的事跡來彰顯,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靜靜流淌。
“面筋爺爺”的走紅是一場社會集體的情感破防,它既是對袁隆平院士的深切緬懷,也是對樸素人性價值的集體致敬。在這個價值多元的時代,人們對善的向往、對真實的渴望、對純粹的追求從未改變。或許,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藏著一個“面筋爺爺”:那個愿意在他人困頓時伸出援手,相信善意比利益更珍貴的自己。
當視頻的熱度逐漸褪去,當“面筋爺爺”重新回歸他平凡的烤面筋生活,但愿這份感動不會隨風而逝,而是轉化為我們每個人踐行善意的內在動力。因為一個溫暖的社會,不需要每個人都成為英雄,但需要無數普通人選擇善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