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說是回來尋親,還以為是哪個重要人物來視察的,好大的派頭……”
近日,有個浙江的網(wǎng)紅發(fā)了幾條視頻,是他攜妻兒回山東祖籍尋親的經(jīng)歷。這原本應(yīng)該是一段充滿溫情與感動的旅程,結(jié)果卻被數(shù)以萬計的往后罵到崩潰,最后不得不關(guān)閉評論區(qū)。
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兒呢?我們今天從頭至尾來聊一聊。
![]()
先說一下背景,據(jù)男子自述,他的老家是在山東一個叫“東莊子”的村落,爺爺年輕的時候出去打仗,跟著隊伍全國各地跑,最后在浙江省蕭山區(qū)落戶安家。
因此,博主從出生到長大一直都是在浙江,對祖籍山東所知甚少。不過,他的父親小時候在老家讀過書,長大后也跟隨父母回過老家。這次,他帶著老婆孩子不遠千里北上,主要就是想認祖尋根,同時也帶兒子(牛牛)看一看祖輩生活的地方,認一認老家的親戚。
![]()
只是,既然是帶著明確的“尋親”目的回來的,而且知道這個村子里生活著自己的親人長輩,您多多少少也該帶點兒東西吧?到達山東進東莊子村之前,他們住了一夜賓館,第二天早上出發(fā)時拍了車的情況,只見后備箱里空空如也,只有他們自己的生活用品。路上也沒買什么東西,只給自己買了幾個火燒吃。
![]()
尋親,而且是探訪未曾蒙面過的本家親戚,又是從遙遠的南方回來,哪兒有空著手探親的?其實,真正的親戚并不會在意你帶了什么東西,值多少錢,更看重的是這份心意。但是,什么都不帶,空著手上門,那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
![]()
巧得很,當他們在村口隨機問村民知不知道他的爺爺趙凌泉時,恰好就問到了他的四叔(父親的一個堂弟)。這戲劇性的一幕,確實令人感動不已,但接下來,就出現(xiàn)了很多令網(wǎng)友感到氣憤的畫面。
![]()
四叔與男子握手后,得知他攜妻兒一起回來,于是趕忙轉(zhuǎn)身主動把手伸向孩子。不料,孩子卻始終沒有握手的動作,還有些許躲避的意思,老人只好改握手為擁抱。即便如此,這個孩子也沒有配合相擁,兩只手背向后面。對于博主的妻子,也是叔叔先伸手等了一會兒,對方才簡單握了下手。
![]()
![]()
握手是打招呼的基本禮儀,這個在幼兒園就會學到。哪怕面前的不是自己的爺爺,只是個陌生老人,也不該有這樣的表現(xiàn)的。不過他畢竟是個孩子,我們不做過多要求,后面的表現(xiàn)才足以刷新人的三觀。
![]()
四叔熱情地將一家人接回家里,嬸子也是熱情迎接。男子倒是有說有笑,但老婆孩子卻有些冷漠,尤其是孩子,爺爺也不叫,奶奶也不叫,進門兒就跟他媽一屁股坐在了沙發(fā)上,而此時其他人都沒有落座。
![]()
筆者小時候在農(nóng)村長大,知道農(nóng)村“見到長輩要主動打招呼,叫人”是對很重要的一項教育,是最直接體現(xiàn)教養(yǎng)水平的。就連劉姥姥進榮國府的時候,板兒沒有跟人打招呼,劉姥姥都半責怪半解釋地說了句:“也不知道叫人,就知道傻吃。”我想,城市里應(yīng)該也有這樣的講究吧。
![]()
緊接著,嬸子拿出家里的干果、水果給他們吃,有栗子、有大棗、有洗好的蘋果、還有茶水等等。按道理來說,長輩給你東西,你就算不推辭,最起碼也要站起來雙手接一下吧?但這母子倆沒有,屁股就像焊死在沙發(fā)上一樣,紋絲兒未動,就這么眼睜睜地等著老人一盤一盤給他們端上桌……
而且,已經(jīng)洗得水靈靈的蘋果,博主老婆拿起來用紙巾擦了又擦,還撇著嘴聞了兩聞,這才放心。
![]()
![]()
隨后,四叔喊來一位戴帽子的本家兄弟,論輩分也是博主的叔叔,孩子的爺爺。不過,在介紹的時候,母子倆就坐在沙發(fā)上,沒有起身,沒有打招呼,連手里的蘋果都沒放下……
![]()
四叔特地在飯店里訂了餐,用個多層的大餐盒送來了幾樣炒菜、燒雞、紅燒魚、大蝦……看得出來,四叔是真把他們當親人,用相當正式且高規(guī)格的禮數(shù)接待。博主的老婆這次倒是幫忙端了幾盤菜,但他的兒子在大人忙著端菜上桌時,還是始終坐在沙發(fā)上玩手機,對大人不聞不問。
![]()
![]()
開飯前,四叔又喊來了另外一個本家親戚,是博主的堂兄弟。大家看這張圖,當堂哥進屋的時候,戴帽子的叔叔原本在沙發(fā)上坐著,連他都本能地站起來了,大家一起打招呼寒暄。然而,那娘兒倆依然在沙發(fā)上坐著,穩(wěn)如泰山,也沒打招呼,甚至已經(jīng)開始做餐前準備了。
![]()
按門口方向來說,這個沙發(fā)應(yīng)該是主位,但直到開飯,他倆也沒挪地方,還率先動了筷子。
記得有陣子不少網(wǎng)友說吃飯排座位是文化糟粕,早該取締。筆者深不以為然,尊敬長輩什么時候成糟粕了?我倒覺得理應(yīng)如此。當然,平輩之間怎么坐都無所謂,有長輩在場的時候,還是應(yīng)該有點講究的。
![]()
![]()
吃飯過程中,博主夸山東的香菜和別的地方不一樣,吃起來特別香。這句話被四叔記在心里,飯后便冒著雨來到田間,給博主拔了一大捆香菜,讓他帶回家給父親嘗嘗。
![]()
![]()
正因為有這樣溫暖且心思細膩的四叔,在視頻大火后有網(wǎng)友評論說:“你以為是你的流量嗎?那是你農(nóng)村淳樸的叔叔感動了網(wǎng)友。”
![]()
臨走前,四叔四嬸到大門口揮手相送,孩子還是一言不發(fā)。在博主“牛牛叫爺爺”的提醒下,他才囫圇地喊了一聲。這是整個認祖尋親過程中,聽到的唯一一次叫長輩的聲音。
![]()
再給大家看一個細節(jié)。博主一家從村里出來后,特地去了當?shù)匾粋€地方酒廠,沒忘記買上兩箱酒帶回家,裝車時又拍到了后備箱,我們來看一看對比。
![]()
出發(fā)前后備箱里雖然空空蕩蕩,但還是有個禮盒在的,而此時該禮盒還在。也就是說,博主一家在叔叔家又吃又喝又拿,最后連這么個小禮盒都沒留下。
![]()
就算你出發(fā)前沒料到能有這么一番經(jīng)歷,沒提前準備,也說得過去。但凡懂點兒禮數(shù)的,買酒時也會多買上一箱給四叔送過去吧?連吃帶拿的,最后抹抹嘴走了?倒是不忘給自己買酒。
此時兩箱酒和叔叔送的香菜、大蒜等放在一起,感覺格外扎眼。雖然博主嘴上說了一些感動和感恩的話,但在行動上實在沒能體現(xiàn)出來。
![]()
視頻發(fā)出來后,流量確實很大,沖上了某音熱搜。數(shù)萬憤憤不平的網(wǎng)友在評論區(qū)留言,直指博主一家太沒有禮數(shù),太差勁了。之后,有網(wǎng)友扒出,這個網(wǎng)紅博主之前就騙吃騙喝,早就在外面爛大街了……
![]()
博主后來還出了一期澄清視頻,把帽子扣在“南北差異”四個字上。誠然,山東作為孔孟之鄉(xiāng),講究可能確實比別處多一些,但網(wǎng)友指出的都是些最基本的禮數(shù)吧?南北差異能大到如此地步嗎?
![]()
從一些細節(jié)當中,就能看出來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的教養(yǎng)。只是,教養(yǎng)不能當飯吃,有的家庭十分重視,而有的人并不把它當回事兒。
筆者希望這位叔叔平時不怎么上網(wǎng),刷不到他的視頻,因為如果換做是我的話,一腔熱情付給這么一家人,我會越看越生氣。倒是希望該事件中的孩子能多看看網(wǎng)友的評論,多少學點兒禮數(shù)吧,你爸媽沒有教會你,那就跟著網(wǎng)友學學。
![]()
最后問一問廣大網(wǎng)友,出現(xiàn)這樣的反差,到底是不是南北文化差異造成的呢?
敬請點贊,轉(zhuǎn)發(fā),關(guān)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