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藝術的傳播力,頗為廣泛,早在唐朝時期,就已名揚諸國,比如相連的日本,把書法藝術,學的十分透徹,唐朝之前,雖然日本出現(xiàn)書法,但是體系不夠完善,未有規(guī)模。
![]()
盛唐時期,經(jīng)濟繁榮,百姓安樂,為了提升影響力,朝廷下令,加強對外交流,當時日本派送“遣唐使”,來朝學習,有一位隨船到訪的使者——空海,拜訪名師,搜購真跡,而后帶回日本,四處傳授。
![]()
由此日本“書道”完善,真正踏入正軌,出現(xiàn)“三筆三跡”等一系列高手,甚至元明清時期,日本頂流的書法家,遠勝“趙董”等人,有網(wǎng)友好奇為何日本“超車”成功,背后原因很簡單。
![]()
自唐朝末年,因朝代更迭,戰(zhàn)亂影響,諸多書法真跡失傳、損毀,元明清的書法家,所見真跡不多,多臨摹拓本,帶有刻刀氣,技法不夠正統(tǒng)、精到,而且“趙董”等人,刪減古人筆法,使其更加不純。
![]()
反觀日本書壇,帶回的真跡一直妥善保存,很多書法家見到墨稿,從中仔細分析、觀摩,沒有受到其他風格的侵擾,筆法十分純正,比如“幕末三筆”之一的卷菱湖,堪為王羲之的“域外傳人”。
![]()
他出身顯赫,生于書法世家,故而見到諸多真跡,并且卷菱湖只學空海、晉唐法帖,其他作品一概不看,用筆醇熟、標準,無半分刪減,還原魏晉的意象和風貌,據(jù)記載,門下弟子多達10000人,可見水平之高。
![]()
卷菱湖善寫草書,他傳世作品里面,最適合臨摹的一幅,就是《大草千字文》,此帖真跡失傳,目前傳有2種拓本,乃是烏金拓和蟬翼拓,前者內(nèi)容不全,只有后半卷,相比之下,不如蟬翼拓清晰、潤麗。
![]()
這幅蟬翼拓2卷完整保存,用墨濃潤,保障每一個筆絲,都還原到紙面,多用中鋒運筆,隨勢在銜接處、轉(zhuǎn)折處,變幻筆鋒,線條圓融流逸,蓄勢充沛,飽滿堅韌,動感和質(zhì)感兼?zhèn)洹?/p>
![]()
總的來說,這幅《大草千字文》字跡清晰,細節(jié)詳盡可察,蘊含正統(tǒng)的古人筆法,并且內(nèi)容浩瀚,可時常臨摹,從中初步了解晉唐古法,感受草書的瀟灑、暢意之態(tài),日后臨學晉唐拓本,也能上手更快。
![]()
而今,我們對卷菱湖《大草千字文》,進行1:1超高清復刻,推出便攜經(jīng)折裝,加入現(xiàn)代字注釋,幫助初學者識讀,非常適合臨摹與欣賞,與原作毫無二致,見此品如見原作,市面獨此一家,若您喜歡可點擊下方商品鏈接一觀。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quán),侵權(quán)抄襲者必究!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