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魚王子”,這是楊高聳的妻子對他的專屬昵稱。這位來自安徽的 29 歲青年,擁有 188 公分的挺拔身形與出眾樣貌,職業是一名婚禮攝影師 —— 一個常為他人定格幸福瞬間的角色。他的人生曾滿溢暖意:兩年前的 10 月,他與主動追求自己的妻子舉辦了中西結合的婚禮,相識三月見父母、半年領證的 “閃婚” 節奏,藏著兩人無需言說的默契。婚后生活如戀愛時甜蜜,他在岳父母面前表現得無可挑剔,成為家族中受人喜愛的女婿。
![]()
但這份幸福在 2025 年 10 月 17 日晚戛然而止。當晚 10 點左右,楊高聳從高處墜樓離世,同一棟樓的鄰居清晰聽見他母親撕心裂肺的哭聲,那聲音成了這個家庭破碎的注腳。此時,距離他們的結婚紀念日不過短短數日,而兩人期盼的 “更好生活” 與孩子,終究成了未竟的遺憾。
![]()
楊高聳的離世并非意外,妻子在悼念文中的只言片語,揭開了被情緒疾病吞噬的真相:“抑郁癥確實很痛苦,但是為什么不為了我們堅持堅持,已經很有很有效果了”。
![]()
事實上,楊高聳并非首次與抑郁癥抗爭。妻子透露,他在結婚前就曾患病,治愈后于近期復發,病程尚不足一個月。她曾陪同丈夫就醫,醫生判定為輕度抑郁并開具藥物,治療初期已顯現成效,這讓家人一度放下心防。但抑郁癥的 “偽裝性” 遠超想象 —— 他在熟人面前依舊有說有笑,同事得知噩耗時根本無法置信,誰也沒察覺這個 “溫暖帥氣” 的青年正經歷內心的崩塌。
![]()
妻子的復盤與長文細節,拼湊出抑郁癥復發的誘因。
事業落差的重擊:作為一名充滿創業激情的攝影師,楊高聳始終 “超級努力超級上進”,在行業大環境低迷的背景下依舊 “每天團團轉”。但當節奏放緩、閑下來后,未達預期的現狀與停滯感催生了強烈焦慮,這種 “忙時充實地累,閑時空洞地慌” 的落差,成了情緒崩潰的導火索。
![]()
完美主義的內耗:他心思細膩如女孩,凡事追求極致,對自己的才華與事業有著極高期待,卻始終 “不滿意自己的現狀”。即便在妻子眼中已然優秀,他仍因 “才華未被認可” 而自我否定,這種 “報喜不報憂” 的隱忍,讓負面情緒不斷累積。
![]()
瞬間的情緒失控:抑郁癥患者的極端行為往往發生在 “無意識” 的瞬間。事發當晚妻子恰好不在身邊,一個微小的情緒波動便突破了心理防線 —— 正如妻子自責的那樣,親人的短暫缺位,竟成了無法挽回的遺憾。
![]()
在寫給丈夫的長信里,妻子的文字浸滿悲痛與自責。這份悔恨藏在三個 “沒想到” 里。
沒想到 “輕度” 如此致命:她以為遵醫囑治療、病情好轉便萬事大吉,卻忽視了抑郁癥的反復性與突發性,未能察覺丈夫笑容背后的偽裝。
![]()
沒想到 “陪伴” 仍有缺口:她自認 “天天都在一起”,卻沒能真正走進丈夫的內心世界 —— 他對自己的高要求、事業挫敗的失落,都被 “報喜不報憂” 的責任感掩蓋,而她沒能及時戳破這份堅強。
沒想到 “瞬間” 足以訣別:她從未想過,只是短暫的不在身邊,就給了情緒疾病可乘之機。那句 “什么鼓勵你一躍而下不在乎我,不在乎父母” 的追問,藏著對 “再堅持一秒” 的無盡期盼。
![]()
楊高聳的離世并非個例。不久前,29 歲網紅 “瘋狂的腿毛” 同樣因情緒問題離世,相似的年齡與結局,敲響了情緒健康的警鐘。正如心理專家所言,抑郁癥患者的 “突然爆發” 往往早有伏筆:過度隱忍的性格、對自我的嚴苛要求、事業起伏的沖擊,再加上缺乏即時的情緒疏導,最終會釀成悲劇。
![]()
妻子的悔恨或許能給所有人啟示:對于情緒疾病患者而言,“治療有效” 不代表 “風險消失”,“日常陪伴” 不等于 “心靈相通”。那些藏在 “我很好” 背后的疲憊,那些落在 “沒關系” 里的失落,恰恰是最需要被捕捉的求救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