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后可能收不到推文,請星標本公眾號
![]()
您聽說了嗎?海底撈要去收購一個叫“朱富貴”的品牌?雖然后來被證實是場烏龍,但這事兒在業內卻沒人覺得離譜。
為啥?因為所有人都看明白了,海底撈自己,早就在下同一盤棋——“海鮮大排檔”。
于是它一邊向上猛攻“鮮”體驗,用明檔廚房和活蹦亂跳的海鮮池,把“新鮮”做成看得見的生意;一邊向下用大排檔的“煙火氣”,來軟化自己過于標準的服務形象,試圖抓住更廣闊的客群。
01■
海底撈收購“朱富貴”的謠言
卻牽出海底撈的海鮮大棋
近期,網絡上知名火鍋品牌海底撈收購“朱富貴” 的消息不脛而走,在網上引發了不小的討論,甚至不少業內人士都感到驚訝。
很快朱富貴在官網發布聲明,澄清這是謠言。官方聲明中表示:“至目前,‘朱富貴’品牌從未有過任何對外轉讓的計劃或安排,亦未與任何第三方就相關事宜進行過任何形式的接觸、協商或洽談。”
![]()
這件事之所以引發業內關注,核心在于“朱富貴” 這個品牌 —— 其在海鮮火鍋領域近些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該品牌 2019 年從福州小店起步,開創了 “排檔自選海鮮火鍋” 模式。通過打造開放式海鮮池,顧客可自挑活鮮、現備現拿現涮,全透明的操作讓 “看得見的新鮮” 成為核心競爭力。
![]()
模式方面,主打自選模式,營造出菜市場的氛圍。店內被劃分成不同的食材區域,諸如海鮮區、蔬菜區、肉品區、丸滑類區等,店內還提供購物車、托盤和夾子等工具,便于顧客挑選食材。 產品方面,現點現殺,百余種 SKU,,尤其海鮮海,涵蓋了常見的蝦類、蟹類、貝類,還有鮑魚、章魚、魷魚,以及一些罕見海鮮如海星等。 價格方面,人均客單價也在百元左右,且為自助,相較其他海鮮火鍋實惠眾多,為進一步凸顯性價比,餐廳內還對餐盤顏色予以區分。
經過六年努力,截至2025年,朱富貴已在全國9個城市布局了22家直營店,并在2025年9月榮獲“年度餐飲黑馬品牌”大獎,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此時將兩家火鍋品牌聯系起來,傳出“收購” 謠言,難免引發業內人士的猜想。畢竟這些年,海底撈也在積極探索海鮮火鍋領域。
早在 2023 年 8 月至 11 月,海底撈就在青島部分門店以海鮮為主題增設 “海鮮工坊店”。店內設有海鮮池與冰鮮臺,全品類海鮮均可現場挑選。
![]()
產品覆蓋 20 多種海鮮菜品,既包含生蠔、基圍蝦、扇貝、蛤蜊等鮮活 “小海鮮”,也有活海參、老虎斑等鮮活高檔海鮮。 價格方面,海鮮新菜品售價在 28-1588 元不等。服務上,除常規涮海鮮外,海鮮工坊還提供 “蒸海鮮” 服務,并配備蒸鍋、芥末醬等,形成特色體驗。
而在 2025 年,海底撈對海鮮火鍋的探索和試水更加積極。年初,其就在福建開設首家海鮮主題門店,店內設有明檔水產池,蟶、沼蝦、黑虎蝦、生蠔、鮑魚、紅螺、小青龍、帶子、青口貝等活海鮮一目了然。
為強化福建海鮮口味,門店還上線了福州灌湯魚丸、閩東風味肉片等本地化單品,引發不少關注。
7 月左右,海底撈又在北京開設全國首家火鍋高端臻選店,主打澳式海鮮火鍋。店內配備海鮮養殖池,加拿大象拔蚌、阿拉斯加帝王蟹、澳洲龍蝦、生猛紅東星斑等頂級海鮮陳列其中,且均由主廚慢火熬制,強調 “鮮、清、補” 的口味特征。
![]()
緊接著 8 月,海底撈在福州區域門店推出 “開漁嘗鮮季,就在海底撈” 主題活動。該活動以鮮活海鮮為主題,力推 14.96 元 / 盤的平價海鮮拼盤。
這款海鮮拼盤主打一個“鮮” 字,匯集了大鮑魚、大生蠔、縊蟶、青口貝、青蟹、黑虎蝦等當季熱門漁獲。
![]()
為突出海鮮原味,海底撈在鍋底和蘸料上也下足功夫。鍋底主打花膠雞湯、海鮮糟粕醋兩款,與海鮮食材堪稱絕妙搭配;蘸料則以蒜頭醋為主,酸香解腥,最大化凸顯海鮮原味。
除了在海鮮火鍋領域的試水,海底撈常年對“大排檔” 模式也虎視眈眈。2021 年 6 月,已有媒體注意到四川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新增多條商標申請記錄,其中就包括 “海底撈牌檔”“海底撈排檔” 等。
而近期不少業內人士發現,海底撈正將這一商標落地為實體門店。例如小紅書網友發布筆記稱,位于杭州的海底撈大排檔火鍋已在吾角天界負一層圍擋裝修。
從圍擋幕布可知,該店主打“牛肉現場現切,海鮮現點現撈”,據悉該模式門店計劃于 2026 年春節期間也在福州落地。
![]()
結合上述一系列線索,難怪海底撈收購朱富貴的謠言傳出后,不少業內人士會覺得符合邏輯、能夠理解—— 因為海底撈布局海鮮排檔火鍋,早有預謀。
02■
海底撈打出“煙火牌”,
猛攻“鮮字訣”!
海底撈近期對“海鮮大排檔”模式的探索,并非短期試水,而是其在火鍋行業同質化競爭中主動破局、拓展新客群的重要戰略舉措。這一布局背后,實則是海底撈對消費場景與顧客關系的重新思考。
1、一方面,以“煙火氣”重塑服務邊界,從“完美服務”走向“真實體驗”。
海底撈曾經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高度標準化、可復制的“極致服務”。這套體系如同一臺精密儀器,旨在為顧客提供無微不至的關懷。
然而,這種“規整的完美”也在無形中構建了一種縱向關系:品牌作為主動的“提供者”,顧客作為被動的“接收者”,雙方始終存在一定的情感距離。
而海鮮大排檔模式,核心賣點恰恰是“煙火氣”——那種帶著些許嘈雜、充滿鮮活氣息、富有即興色彩的市井生命力。這種特質難以被完全標準化,卻正是其魅力所在。
海底撈引入這一模式,本質上是從“制造完美”向“經營真實” 的戰略轉向:
食材自帶說服力:活蹦亂跳的海鮮本身就成為最直接的品質見證,其鮮活度與不確定性構成了原始而真實的消費吸引力; 顧客角色轉變:“現點現撈”模式讓顧客從被動的服務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探索者與決策者; 服務關系重構:服務人員從舞臺中央的“焦點”退居為“舞臺助理”,自然緩解了過度關注帶來的壓力。
2、另一方面,打造“鮮” 體驗主題矩陣,將鮮活感做到極致。
在火鍋市場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海底撈的海鮮主題店通過兩大策略打造出獨特的體驗價值:
一是讓“鮮”看得見、摸得著。海底撈并未將“新鮮”停留在口號層面,而是通過店內海鮮池與透明操作間的實景呈現,讓活蝦、活鮑等食材的狀態一目了然,廚師處理食材的過程全程可視。這種“眼見為實”的設計,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可感知的沉浸式體驗,同時增強了用餐的互動趣味性。 二是因地制宜的本地化策略。海底撈靈活根據城市特色調整海鮮品類,如在青島的海鮮工坊重點引入當地消費者偏好的海參、老虎斑等高檔海鮮。這種“入鄉隨俗”的選品邏輯,讓不同地區的顧客都能享受到貼合本地口味的產品組合。
3、最后,海鮮大排檔只是一個縮影,海底撈真正在推進的,是用多元主題店打破“千店一面” 的僵局。
海鮮大排檔只是海底撈整體戰略的一個縮影。品牌真正在推進的,是通過多元主題店模式打破標準化帶來的單一化困境。
海底撈圍繞“鮮”字構建了完整的產品矩陣:除海鮮外,還同步布局了鮮切牛肉、鮮切雞肉、脆鯇魚等主題門店,其核心邏輯高度統一——以明檔廚房為載體,通過現場制作凸顯食材本味。
截至目前,海底撈已在24個城市開設了42家此類鮮切明檔主題店。同時,品牌還在持續拓展消費場景邊界:在北京開設主打高端粵式火鍋的臻選店,切入商務宴請市場;推出結合DJ表演與特色酒飲的夜宵主題店,打造深夜社交場景;設立針對家庭客群的親子主題店。這些舉措背后,是海底撈意圖覆蓋從日常聚餐到重要慶典等全場景消費的戰略布局。
總結來看,海底撈的海鮮大排檔模式,是一場精心規劃的“攻守兼備” 之舉:向上 “攻”體驗,通過視覺呈現與互動設計創造新的消費價值;向下 “守”市場,借助煙火氣與高性價比拓寬客群邊界。這無疑是海底撈在火鍋紅海中,為自身開辟的一條差異化競爭路徑。
03■
海底撈加碼海鮮大排檔,
前景幾何?
海底撈近年來持續拓展業務邊界,海鮮大排檔便是其嘗試的方向之一。這一舉措確實順應了市場對鮮活食材日益增長的需求,且海底撈在此領域早有布局。
然而,這條擴張之路并非一片坦途。海鮮大排檔模式與海底撈固有的品牌基因和運營體系之間存在天然張力,要將這一戰略轉化為可持續的盈利增長,海底撈仍需跨越幾重關鍵困境。
1、首先,鮮活度難保障,損耗是硬傷。
海鮮大排檔的核心競爭力在于“鮮活可控”,但這恰恰是海底撈面臨的最大考驗。
海鮮食材受季節、禁漁期等因素影響,供應穩定性本就難以把控。雖然海底撈可依托現有供應鏈體系支撐常規火鍋食材的配送,但海鮮對倉儲溫度、物流時效的要求遠高于普通食材。
從沿海城市向內陸城市輸送活鮮時,僅運輸環節就可能產生10%以上的損耗,這不僅推高了成本,更直接影響消費者的用餐體驗。
相較之下,傳統火鍋食材多以凍品為主,供應鏈穩定、損耗低。而活鮮海鮮供應鏈極為脆弱,對采購、暫養、物流各環節要求苛刻,損耗率極高。
海底撈雖具備一定的供應鏈優勢,但要從“凍品之王”轉型為“活鮮專家”,仍需巨大投入和漫長學習過程。
2、其次,強敵環伺,同質化困局待破。
海鮮大排檔賽道早已強敵環伺,市場同質化競爭日益激烈。
福州起家的“朱富貴”已深耕海鮮渠道六年,憑借排檔自選海鮮火鍋模式在全國九座城市布局22家直營店,其在供應鏈管控、鮮活體驗與市井氛圍方面構筑起成熟壁壘。
同時,各區域市場中涌現出眾多本土海鮮大排檔品牌,它們憑借本地供應鏈優勢和精準客群定位,占據了穩定的市場份額。
作為后來者,海底撈難以在短時間內建立專業認知,這是其在市場突圍中面臨的一大挑戰。
因此,海底撈若要將海鮮大排檔真正做成一門好生意,必須建立一套區別于傳統火鍋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在采購、暫養、運輸各個環節實現精細化運營。
同時,還需在標準化與本地化之間找到平衡點,并直面已經建立起市場認知的競爭對手。
這條路挑戰重重,但若走通,將為海底撈打開新的增長通道。
3、最后,標準化遇上本地化,供應鏈左右為難。
海底撈作為連鎖餐飲巨頭,其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標準化運營體系,但海鮮大排檔卻更需要本地化靈活運營。
海底撈門店遍布全國三百多個城市,要創新出適合當地消費者的產品,就必須善于發現區域之間的差異。然而,海鮮品類的地域性偏好差異顯著,對供應鏈的柔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海底撈通過區域化菜單嘗試破解這一難題——每月更新5-8款菜品,服務商提供BI系統支撐200+區域菜品的生命周期管理。
但這種標準化與本地化的平衡,在海鮮這一高損耗品類上將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
所以,海底撈若要將海鮮大排檔真正做成一門好生意,必須建立一套區別于傳統火鍋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在采購、暫養、運輸各個環節實現精細化運營。
同時,還需在標準化與本地化之間找到平衡點,并直面已經建立起市場認知的競爭對手。
這條路挑戰重重,但若走通,將為海底撈打開新的增長通道。
小結:
所以你看,海底撈收購朱富貴這事兒,雖然是場烏龍,但恰恰給咱們提了個醒:火鍋巨頭這盤“海鮮大排檔”的棋,已經落子了。
它左手打著“煙火氣”的牌,軟化形象,貼近更廣闊的客群;右手握著“鮮”字訣,用明檔和活鮮,把體驗感拉滿。這背后,是向上攻占品質體驗,向下守住大眾市場的清晰戰略。
當然,這條路也絕非一帆風順。如何保障活鮮度、降低高昂損耗,如何在強敵環伺中打出差異化,又如何讓標準化的巨頭適應活鮮供應鏈的本地化與脆弱性——這只只都是兇猛的“攔路虎”。
但這步棋,海底撈是非走不可了。在火鍋這片紅海里,大家都擠在同一個標準化的賽道上,而海鮮大排檔,可能就是它試圖跳出現有維度,為自己開辟的一條新航線。
這出“火鍋巨頭下海記”最終是乘風破浪,還是暗礁難行?咱們不妨,拭目以待。
作者 | 小貝
出品 | 餐飲O2O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加微canyinju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