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10月18日,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
10月19日,《光明日報》刊發楊振寧夫人翁帆文章《他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
一個天才,走完了他漫長的人生路。
![]()
也許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爭論,官方報道中,幾乎未提及楊先生的太太翁帆女士。但我相信他最舍不得、放不下的還是這位年輕的太太。
而楊老的生命,也在翁女士的悉心照料、與楊老「放不下」的執念中,達到了103歲這個驚人的數字。甚至有網友說楊老至少有10年生命是翁帆給的,在天才的故事里,翁帆女士遭遇過太多的質疑與不解,兩人的羅曼蒂克,值得一個單獨的篇章。
我記得3年前的十月,楊振寧先生百歲生日,網上流出一段生日會視頻,「翁帆憔悴」的詞條上了熱搜。
![]()
那其實不是第一次。「翁帆憔悴」堪稱與明星離婚同樣有流量的「月經帖」,那幾年兩人每次公開露面,都會成為熱詞。
![]()
2020年楊先生98歲生日,翁帆甚至被描述為「身形浮腫、形容憔悴」;不僅被形容為「發福」的嬌妻,還特意標出了眼袋,說她「看起來非常滄桑」。
![]()
翁帆年輕時有一張美麗的肉肉臉。這種肉嘟嘟的少女臉本身缺乏骨相,掛不住肉,年齡漸長,膠原蛋白一旦流失比較容易出現眼袋與皺紋。
![]()
1995年,在汕頭大學讀大一的翁帆
有幸成為楊振寧、杜致禮夫婦參觀校園的向導,因此與楊老結緣
有人天生骨相耐老,有人天生皮相不夠耐老。這世上那么多人,「每個人都不同」本是天經地義的事兒,只要不吃顏值這碗飯,顯不顯年輕真的不重要。
一部分人每次都要拿翁帆「顯老」說事兒,其實就是想說她過得不好。
作為自媒體從業人員,我因為工作需要,不得不關注很多網絡言論。看得越多,越發現這個世界對于女性、尤其不走尋常路的女性,充滿惡意。
雖然世人都想掙脫束縛、選擇那條少有人走的路,然而一旦有人真的走了,很多人期待看到的不是她們豐富的人生,而是臆想中的倒霉。
![]()
似乎只有別人倒霉了,自己四平八穩、從不冒險卻也一地雞毛的生活,才顯得不那么平庸和無聊。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問翁帆為什么嫁給楊振寧。
對于相差54歲的婚姻,人們不愿意面對「兩人之間真有愛情」這個可能存在的事實。
![]()
2004年翁帆與楊振寧去北海旅游,玩得很開心。
從北海回來后,楊振寧打電話跟翁帆求婚
不知什么時候開始,愛情這種人類的普適情感成了年輕人的專利,甚至只有既年輕又漂亮的人才配擁有。
其實愛情是平等的,勢利的是我們。
我個人傾向于翁帆與楊振寧在一起是因為愛情。推薦大家看一下《楊瀾訪談錄》翁帆楊振寧的那一期節目,基本上是兩人合體接受的唯一一次正式采訪,講他們的感情生活。
![]()
錄這期節目的時候,他們已經結婚11年了。
家里比較老派卻非常溫馨地掛了一些照片。翁帆一一數過去,有兩人去青海湖的照片,她說那片油菜花田特別美麗;
![]()
有大雪天在家門口的合影。鵝毛大雪,讓夫妻兩人覺得特別美好,于是穿衣出門,合影一張。
![]()
采訪中,楊瀾問翁帆是否知道楊振寧小時候的綽號,翁帆沖口而出「楊大頭」。鏡頭一掃而過,兩人相視一笑。
那一刻我感覺還蠻奇妙的。看照片我也覺得兩人年齡差別太大,像爺爺與孫女,但看到動態的他們,又覺得年齡可能真的只是一個符號。

果然后來楊先生就在訪談里說到:「青春并不只和年紀有關,也和精神有關。」
![]()
這個10年前的采訪,如今看還蠻感慨的。那時候無論名人還是明星都能坦誠地面對記者,講自己真正的生活與思考。觀眾的包容度與共情能力也很強,不會拿著放大鏡去找他們言論的瑕疵;甚至預設立場,先拿起大棒再打開節目。
楊瀾問的也很犀利,說起翁帆的父親認為女兒為照顧偉大的科學家而選擇這場婚姻,是個人的犧牲。
對此,翁帆說她理解父親的想法,但她本人從不覺得存在「犧牲」這個問題。
楊振寧則說從客觀角度他認可翁帆的犧牲,但就兩人的情感來說,他們從過去、現在,直到未來,都拒絕「犧牲」這個詞,因為他們之間有愛的吸引。
![]()
還有一個小細節,是問到楊振寧百年之后,翁帆還很年輕,如何處理這個沖突。
楊瀾提到,楊振寧在另一個采訪里說,之前他抗拒翁帆再婚,后來想通了,開始支持翁帆再婚。楊振寧聽完哈哈大笑,說一個是理性的楊振寧,一個是感性的楊振寧,他們住在同一個身體里。
翁帆的回答更有意思。
她說幾年前會為楊振寧讓她再婚這個事鬧脾氣,覺得你一定是不愛我,你要愛一個人怎么會允許她再婚;現在她的想法變了,她不再生氣,而是對這句話充滿了感激,因為她對愛的理解變了。
整個采訪,讓我印象最深的有兩點。
一是楊振寧的清醒、自信。他說再過三四十年,人們會評價這是一段非常好的羅曼史。用歷史的角度看問題,將爭議與煩惱放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中去考慮,那都不是事兒。
![]()
第二,「智性戀」的同頻與和諧,是世間最美好的東西之一。
這對相差54歲的夫妻,其實經常談論生死問題。作為物理學家的楊振寧,喜歡跟翁帆分析未來的世界會變成怎樣,憧憬科技賦予人類更美好的未來,說到興奮處,總不忘加一句「如果到那一天,你一定要告訴我」。
2008年,楊振寧在個人文集《曙光集》的序言里寫到:
幸運地,中華民族終于走完了這個長夜,看見了曙光。我今年85歲,看不到天大亮了。翁帆答應替我看到……
![]()
我這個人在現實生活里硬朗,但看書眼窩子很淺,當時看到這段話,鼻子一下就酸了。
看這個訪談,你會發現老科學家與年輕妻子的相處細節,其實與普通夫妻一樣。會講生活、講未來、講規劃。只是一般夫妻關注的是學區房、孩子成績,他們關注的是宇宙,這些東西本質上并沒有高下之分,也不必強融。
但關注學區房的人,強行去替關注宇宙的人著急,以自己的世界觀去代入一個其實自己未必了解的世界,認為「因為我不敢,所以這個東西一定不好」,恐怕并不合適。
![]()
很多人談到性的問題。這個問題昨天我也正巧跟一個好朋友談起。
我不太清楚男性是怎樣,但我知道身邊很多女性對于性的理解與感知更加寬泛與寬容。
不一定非要那3秒的過山車。在女性的生命里,性是一件溫柔的大事兒,性就是愛。它包括溫柔地說話、笑一笑、皮一下,以及所有情意滿滿的肢體接觸。
一個溫柔摸頭殺帶給女性的性愉悅,不一定比累了一天還非要高潮3秒鐘差。
![]()
和諧是個人感知,不能只看表面。
看上去般配的婚姻失敗的概率并不小,因為般配意味著一切順利、考驗較小。
當事人不太容易被激發拼盡全力、一定要將一件事做好的內在動能。
相反看上去不般配的婚姻,能走到一起的往往都有必須走到一起的理由,這種沖破世俗偏見的動力本身,很難說不是愛。
翁帆明確說自己是因崇拜,而不知不覺地對楊老產生了感情。這份坦誠,今天回頭看,真是天真可愛得像孩子。
![]()
有時候世界很美好,有時候又很奇怪。
人們熱衷于看一個特立獨行的女人如何倒霉,而很少去關注特立獨行本身已經是一種大多數人沒有體會過的幸福。
人們喜歡說愛情婚姻絕不是一個女人的全部,但當女人走入婚姻,她的每一個選擇、每一個行動,甚至臉上的每一條皺紋又都被強行解讀為婚姻的禮物。
翁帆嫁給年長科學家,「憔悴」成了她的標簽。
甚至有人說她扛著棺材板當了二十年藥引子,一個屁都不敢放。這種言論,表面上是為女性說話,實際上默認女性永遠是被迫害者,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尤其不能自主選擇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
每次看到這些話,我總想,為什么不能是她自己喜歡,她享受她愿意?
最近我在重溫《做優雅的巴黎女人》,有一句話非常讓我觸動:「你不能因為只有一次生命,就一直害怕自己將它浪費了」。
我總覺得女人應該在更廣闊的空間中,有更自由的選擇。她們的選擇不應該被過度猜測,甚至被過度的關心。過度關心本質上還是束縛,容易代入一種弱勢思維的傷害感。
對于勇敢者,欣賞就是最好的見識;對于努力者,祝福就是最好的相遇。而我們自己,不能親自體驗的那些東西,有人去體驗了,不是一件樂事么?為什么非要高高在上地說一句「反正我是接受不了」,這不是你的生活,不需要你的接受。
多欣賞、少共情;多好奇、少代入。你是你,別人是別人,都是花兒——不一樣的花兒……
楊瀾采訪的視頻放在文末,愿美好的記憶,永遠伴隨他們羅曼蒂克的故事。楊先生與翁女士共同生活了21年,比很多夫妻長呢。
本文轉載自我是艾小羊(ID:qingchangaixiaoyang)。艾小羊。復雜人生的解局人,品質生活的上癮者,專治各種不高興。代表作:《活成自己就好了》,微博:有個艾小羊。麥子熟了經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