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楊振寧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12時0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
![]()
站在科學和傳統的交叉點上,驚才絕艷。你貢獻給世界的,如此深奧,懂的人不多。你奉獻給祖國的,如此純真,我們都明白。曾經,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現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楊振寧
楊振寧先生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是物理學的黃金年代,繼牛頓、愛因斯坦之后的物理學第一人。
1945年8月,23歲的楊振寧作為第六屆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赴美留學。
1956年,他便和李政道提出了“宇稱不守恒”定律。
并憑此于1957年斬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是有史以來獲得諾獎最快的人。
獲獎發言時他說:
“我深深察覺到一個事實:在廣義上說,我是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產物,既是雙方和諧的產物,又是雙方沖突的產物,我愿意說我既以我的中國傳統為驕傲,同樣的,我又專心致于現代科學。”
一直以來,他都以他中國血脈自豪。
楊振寧先生與米爾斯提出的“楊-米爾斯規范場論”。
奠定了后來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基礎。
是與麥克斯韋方程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相媲美的最重要的基礎物理理論之一。
此后,幾十個諾貝爾獎,是和楊振寧提出的理論有關。
鄧稼先,曾對夫人許鹿希說過:“如果不是諾獎規定每個人只能在同一領域內獲一次的話,那么楊振寧應該再獲一次諾貝爾獎。”
他用自己的努力,幫助中國人克服了自己覺得不如外國人這個心理。
楊鎮寧先生的學術地位和對世界的卓越貢獻毋庸置疑。
卻也因曾經加入美國國籍而受網友調侃,“回國養老”。可事實上不同于錢學森,楊振寧研究的是理論物理學。
那時候的中國更多是需要像錢學森那樣的會造火箭、造衛星、造導彈、造原子彈的實驗物理學家。
一個研究理論的,一方面被美國禁令限制,一方面考慮到對當時的國內很難有實質上的貢獻,靠個人力量,回國幾乎絕無可能。
短時間歸國無望后,介于學術考慮,楊振寧于1964年加入美籍。
但他仍舊為中美學術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美國解除禁令后,他更是第一個就申請歸國的華人科學家。
楊振寧先生74歲時,參與創建清華高等研究中心。靠一人之力,幫助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從零基礎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在吸引人才方面,他的作用相當于愛因斯坦之于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早期受到召喚的頂級科學家,有計算機科學家姚期智,物理學家聶華桐、文小剛、張首晟,數學家張壽武,密碼學專家王小云等。
其中在姚期智的帶領下,姚班培養了一批高精尖計算機人才,使得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比肩美國。
楊鎮寧先生已經離我們而去,回顧楊老一生。他的事跡和成就,給無數目標高遠的學子樹立了“我們中國人在任何領域都可以成為標桿成為領先”的榜樣。給無數學子、更是給我們的祖國絕無僅有的信心和自豪。
![]()
而他留下的那八個字“寧拙毋巧,寧樸毋華”更是時刻教育我們
踏實、穩重、質樸才是準確的處世態度和做事原則。
不去追求巧妙的捷徑,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塑造堅實的自己
不去追求表面的華麗與炫耀,質樸無華做好內心建設才能抵抗無情歲月的侵蝕
至此,緬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