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單欄“精品資源” 免費領取2300套PPT模板
作者丨帆書· 小柒爺
來源丨帆書樊登講書丨ID:readingclub_btfx
推薦丨勵職派丨ID:tmp_356139977
2010年的一次生物學大會上,有項研究震驚了世界。
研究證實,作為動物的蠑螈可以與作為植物的綠藻,實現“互利共存”。
當綠藻進入到蠑螈的卵中,便能通過光合作用為水中的胚胎提供氧氣。
與此同時,綠藻也能從胚胎排泄物中獲得所需的氮,生長得更加茂盛。
看似沖突的生物最終和諧共存,讓大自然變得絢麗多彩。
而人與外在世界、內在想法的和諧共存,也是走向幸福的必經之路。
生命并非只有抵抗與排斥。
真正的智者都懂得海納百川,在與一切的共存中,獲得輕盈與富足。
![]()
與他人共存,接納不同
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去過100個以上的國家是種什么體驗?”
高贊回答寫道:
“懂得了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正確,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和思考方式。”
地球有5.1億平方公里,上面生活著70多億的人類。
人生途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看不慣的人。
我們不贊同他們的想法,不理解他們的選擇,可這并不意味著他們是我們的敵人。
真正的君子,都懂得“和而不同”。
新文化運動中,以陳獨秀為首的激進派和以辜鴻銘為代表的傳統派總在不斷爭論。
激進派強調向西方學習,而傳統派則更強調繼承并發展傳統文化。
盡管雙方總在報刊上吵得不可開交,卻打心底里認可對方的存在。
他們從未想過要消滅對方,反倒是慢慢都吸收了對方的長處。
當傳統派弟子想要以私生活混亂為由詆毀陳獨秀時,遭到了辜鴻銘等人的嚴厲批評。
正是這種與他人共存的智慧,讓激進派與傳統派一道,解放了當時世人的思想。
生活中,很多人有時會過分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彷佛只要雙方不同,就必然有一方是錯的,這其實是一種偏見。
《殺死一只知更鳥》中的拉德利先生,只是因為不善交際,深居簡出,村里便盡是他的謠言。
最后甚至傳出了“誰摸了他門口的樹,誰就會死”的言論。
然而實際上,拉德利先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卻因為大家的排斥,無辜承受詆毀。
作家李尚龍說:“我們是人類,卻不一定都是一類人。”
天地廣闊,人群形形色色,我們不能總以自己“狹窄”的眼光去批判他人。
學會與人共存,才能除狹隘,開灑脫,成就世界的五彩斑斕。
![]()
與過往共存,接納失去
也許你曾錯失良機,一步選錯,步步難行;
也許你曾失去愛人,心無居所,生似浮萍;
也許你曾失去至親,余生漫漫,孤獨前進......
過去總是如此沉痛,悲哀如利刃刻在生命里,久久不愈。
心理學大師榮格曾說:“你所抗拒的回憶,不僅不會消失,反而會日益強大。”
面對傷痛,抗拒終是無用的,真正的強者,能接納失去,也會負重前行。
電影《回歸之路》的主人公杰克在痛失愛子后,遲遲不愿接受事實。
他開始終日酗酒,不允許任何人在自己面前提及兒子。
后來迫于壓力,杰克接下了一份籃球教練的工作。
籃球隊年輕的小伙子,讓杰克反復想起自己的兒子。
當往事不可避免地涌向心頭,杰克知道自己再無辦法逃避。
他只能重新看待它,與之共存。
他逐漸明白:人不能也沒有必要消除過去。過去不僅能帶來傷痛,也能帶來力量。
他不再回避那段過往了。相反,他將自己的故事講給了隊員,告誡他們要珍惜生命和時光。
過往從未消失,只是杰克將其化為了溫暖和力量。
心理學上有一種叫做“ACT”的療法:
在面對傷痛時,我們首先要承認事情確實已經發生了,并且無法改變。
接著我們要與他人產生關聯,明白這世上并不是只有我們遭受過如此痛苦。
最后我們需要學會與自己對話,告訴自己:
哪怕傷痛會在每一個午后爬上心頭,我們依舊可以用雙手創造此時此刻的美好。
就像作家歐文·亞隆說的:
“一個人必須學習和死者共存,才能學會與生者共存。”
每個人都曾有過失去,當我們能與過去共存時,我們才學會了如何在當下生活。
而你對過去掙扎的每一秒,都會讓你失去為此刻幸福規劃的一點時間。
![]()
與雜念共存,接納情緒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當你想工作時,腦海中卻總有聲音說你沒法做好;
當你想睡覺時,白天看的影視片段卻不斷涌入腦海;
當你要讀書時,腦子里卻開始循環放歌,你越想制止它,聲音反倒越強烈......
雜念這個搗蛋鬼,幾乎出現在生活中的每時每刻。
想要應對它,卻不能靠一味的打壓。
有句話說的很對:“雜念來了,你知道就行了,鏟除它不是又多了一個貪求的念嗎?”
胡思亂想是人之天性,一味的對抗和打壓,只會更添煩亂。
當我們學會靜觀雜念,與之共存時,心中才能生出磐石般的堅定。
幾年前,有一架從紐約出發的大型客機,在飛行途中撞上一群加拿大黑雁。
當時飛機上情況危急,薩倫伯格機長腦海中一瞬間浮現出諸多想法:
關于乘客,關于地面指揮,甚至關于祈禱......
但他沒有去理會那些念頭。
過度的緊張讓他在生理上肌肉痙攣、惡心反胃,驚恐感讓他大汗不止。
可是他并沒有與這些感覺對抗,也沒有嘗試去控制或抹除它們。
最終,憑借著與雜念共存的魄力,薩倫伯格維持住了冷靜,拯救了全機數百名乘客的生命。
曾看到這樣一句話:
“我們的問題出就出在把什么都當成是問題。”
真正的專注并不是沒有雜念,而是哪怕頭腦中已狂風肆虐,依舊能不偏不倚地走自己的路。
當你大膽地向前走,耳邊響過的也許只是風聲而已。
![]()
加繆在《西西弗神話》中寫道:
“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與疾病共存。”
太極中陰陽共存,互根互用,才推生出世間萬物。
征程之上,與天共存,與地相伴,與草木共瀟灑,與清風同前行。
如此便是,千斤重擔消,萬里享清靈。
點個? ,與各位共勉。
作者 簡 介 :小柒爺,一名醫學工作者,想讓自己的聲音被更多人聽見。 文章 來源 樊 登 讀書( ID:readingclub_btfx),轉載請聯系公眾號。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