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年代,粟裕功勞赫赫,經常打“神仙仗”,讓我軍另一位戰神林總都欣賞不已。但是他也有一大“短板”,那就是資歷。
土地革命時期粟裕最高擔任了偏師軍團參謀長,抗日戰爭時期是新四軍師長,后來的解放戰爭時期,他是用一個又一個勝利打出了名聲,做到了野戰軍代司令員兼政委。
可早期沒有很高的職務,就導致他的威信不夠,華野之中有著將領就不太服他,出現過當眾跟他頂撞的情況,就比如宋時倫。
![]()
攻濟前的作戰會議上,宋時倫是直接駁了粟裕的面子,導致會場氣氛相當尷尬,即便后來事情處理完了,兩人的關系也沒有很親密。
不過1984年粟裕去世,宋時倫到場吊唁時卻說了一句話:粟司令對我有恩,我處境困難時他三次保我,我很感謝他。三年后,宋時倫又多次為粟司令發聲,給粟司令徹底平反出了很大力氣。
![]()
在解放戰爭之前,宋時倫與粟裕的交集并不多。
宋時倫在紅軍時期擔任過紅30軍、紅28軍軍長,跟粟裕的偏師軍團參謀長職務差不多,抗戰時期宋時倫擔任過八路軍第四縱隊司令員、冀察熱遼軍區司令員,跟粟裕級別也差不多。(八路軍的旅級相當于新四軍的師級)
解放戰爭之初,粟裕是華中野戰軍司令員,宋時倫是山東野戰軍參謀長。華中野戰軍是南方游擊隊發展而來,山東野戰軍很大一部分力量是八路軍山東根據地的部隊。
從這個脈絡上就能看得出來,粟裕很長一段時間是脫離中央靠自己發展,而宋時倫則基本跟隨主力,主力嘛,難免會有那么一些小小的優越感,所以在宋時倫心里,粟裕沒有那種首長式的威嚴。
![]()
1947年,山東、華中兩大野戰軍合并為華東野戰軍,此時的粟裕已經通過“七戰七捷”證明了自己,因此毛主席將軍事主導權交到了他手上,宋時倫則改任華野十縱司令員,成了粟裕的部下。
在華野之中,十縱最出名的是善守,當時有句話叫“排炮不動,必是十縱”。在攻堅方面,宋時倫就不如葉飛、王必成、許世友等人了。所以粟裕在做戰事部署時,往往會將主攻任務交給其他縱隊。
如此一來,經常打阻擊戰的10縱傷亡大、戰果小,宋時倫為此還跟粟裕有過爭執。要說粟裕完全不介意那也不可能,但他從大局考慮,多次保護了宋時倫,著實人品高尚。
1947年8月,10縱在國民黨整編第5師等部的逼迫下,倉促北渡黃河,因敵人咬得太緊,有4000多支前百姓和1500多指戰員沒能過河。
此刻還是解放戰爭的膠著時期,一下子失去這么多人,毛主席極為震怒,連忙致電批評:宋時倫私自北渡,致受損失,是一次極大錯誤。
![]()
宋時倫接到電報時有些恍惚,因為他先前是接到了華野參謀長陳士榘的命令后才北渡的,怎么成了私自呢?
這里面是筆糊涂賬,10縱此時并非陳唐兵團建制,只是歸陳士榘指揮,正常情況下,需要書面命令才能調動,但那時情況危急,宋時倫沒有想那么多,聽到陳士榘的口頭命令后就北渡了。
也就是說,中央沒有讓10縱過河,陳士榘下是下令了,但只是口頭的,沒有一個憑證。從中央的角度看,就成了10縱擅自行動。宋時倫希望陳士榘能幫自己作證,但陳士榘自己也挨了批評,沒有出面。
陳毅和粟裕了解完事情經過后,沒有進行懲罰,并且致電中央“北渡責任待后再談”,還是繼續讓宋時倫領兵。不過宋時輪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釋懷此事,導致濟南戰役前夕爆發了。
![]()
在濟南戰役的部署會議上,粟裕讓10縱負責打援,宋時輪不愿意,直接在大會上說部隊傷亡過大,需要時間進行休整,無法按時完成任務。他這倒不是沖著粟裕來,但這種撒氣的行為讓粟裕很難堪。
軍隊需令行禁止,在這么多人面前頂撞上級,已經屬于紀律問題了,所以粟裕還是批評了宋時輪。沒想到宋時輪更加急躁,當即拍了桌子,說自己不干了,要去東北休息。
中央很快知道了此事,毛主席當即要將宋時輪撤職,還是粟裕大度,知道宋時輪只是一時意氣用事,即便自己被當眾駁了面子也沒有計較。他馬上給主席回電:宋時輪仍保留原職,如必須撤職時,戰役結束后,再行調動。
攻濟結束后,宋時輪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做了深刻的檢討,粟裕認為既然事情已經過去了也就沒必要再調動,所以多次給中央發報,建議讓宋時輪擔任原職,戴罪立功。
后來宋時輪也用行動證明了自己,淮海戰役時的徐東阻擊戰非常關鍵。如果不是粟裕的力保,宋時輪的人生軌跡就會發生重大轉變。粟裕并非沒有脾氣,任誰在公眾場合被部下頂撞都會不悅,只是他顧全大局,所以不去追究。
![]()
建國后,粟裕和宋時輪仍有交集,粟裕還保了宋時輪一次。
從朝鮮戰場回國后,宋時輪開始轉向軍事教育工作,漸漸不再負責一線指揮,而粟裕在1958年被批后,也退居了二線,他們都在軍事科學院中任職。
60年代宋時輪和鐘期光受到過沖擊,這二人曾經都是粟裕的老部下,所以粟裕把材料壓了下來并多次打電話請示周總理,最終讓二人度過難關。
粟裕這有情有義的行為讓宋時輪很感動,晚年兩人的交往才多了一些。在粟裕的追悼會上,宋時輪很難過,三年后的一次高級干部會議上,宋時輪提出:希望能解決1958年反教條主義時,對粟裕同志的錯誤結論,恢復他應有的名譽。
1989年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由宋時輪主編,在有關粟裕的記載中寫下了這么一句“粟裕將軍曾受到長期不公正對待”。
![]()
批粟的主要人物是彭老總和聶帥,很長一段時間有關粟裕的問題都沒人提及,粟裕本人去請求平反也得不到回應,直到1984年他去世都仍沒有達成心愿。
1994年,中央下發了文件恢復粟裕的名譽,才迎來了徹底平反,能有這個結果,是包括宋時輪在內的很多人共同努力產生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