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9日上午,法國巴黎盧浮宮博物館發生一起持械搶劫案,導致博物館當日因“特殊原因”暫停對外開放。法國文化部長拉茜達·達蒂確認了此事,并表示暫無人員傷亡報告,她本人已抵達現場與警方共同處理,調查正在進行中。據悉,被盜物品包括項鏈、胸針、頭冠等9件極具歷史價值的帝國珠寶。
▲視頻來源于:CCTV國際時訊
這起針對世界著名博物館的惡性事件,再次為重要文化遺產的安全保護敲響了警鐘。
事件經過
![]()
根據警方初步調查線索和盧浮宮內部人士消息,案件發生在當地時間19日清晨9時左右,正值博物館開館時段。作案的是一伙高度組織化的蒙面歹徒,人數約為三名。他們利用了博物館面向塞納河一側正在進行施工的有利條件,從該處潛入。
隨后,犯罪分子使用一部貨運電梯,直接抵達了目標展廳——阿波羅畫廊(Galerie d'Apollon)。該畫廊是盧浮宮內展示法國王室珠寶的核心區域,內部陳列著大量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珍寶。
闖入阿波羅畫廊后,劫匪打碎陳列柜的玻璃,劫走了“拿破侖及其皇后珠寶收藏中的9件藏品”。
![]()
據報道,被盜物品包括項鏈、胸針、頭冠(有報道稱可能包含一件王冠)等極具歷史價值的帝國珠寶。值得慶幸的是,盧浮宮的鎮館之寶之一、重達140多克拉的“攝政王鉆石”并未在此次事件中受損。整個作案過程顯得計劃周密,有消息稱,兩名劫匪負責入室行竊,另一名同伙則在外部望風。得手后,這伙人乘坐摩托車,朝A6高速公路方向逃逸,被盜珠寶的具體價值仍有待專業評估。
![]()
事件發生后,博物館內部分游客和安保人員一度被暫時隔離,現場視頻顯示盧浮宮入口區域有警察部署和人員聚集,但整體秩序并未出現嚴重混亂。
歷史背景
![]()
博物館頭條了解到,此次搶劫案并非盧浮宮歷史上首次遭遇安全挑戰。這座世界級博物館在其悠久的歷史中,曾多次成為盜竊或破壞行為的目標。最著名的案件當屬1911年的《蒙娜麗莎》失竊案,當時曾在博物館工作過的意大利人文森佐·佩魯賈(Vincenzo Peruggia)利用對環境的熟悉,將這幅名畫藏在工作服下帶出盧浮宮,直至兩年后該畫才在意大利被追回,此事反而讓《蒙娜麗莎》的全球知名度急劇上升。此外,在1983年,盧浮宮的兩件文藝復興時期盔甲也曾被盜,歷經近四十年才被追回。
![]()
盧浮宮作為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之一,每年接待游客超過800萬人次,藏有約38萬件物品,其中約3.5萬件公開展出,其龐大的藏品價值和象征意義,使其安全保衛工作始終面臨嚴峻考驗。此次搶劫案再次凸顯了即使在最高級別的安全防護下,文化遺產機構仍面臨持續且不斷演變的安全威脅。
(圖文來源于“博物館頭條”,侵刪)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場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
文物安全,社會參與,人人盡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