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松日。為了助力“三減三健”健康骨骼專項行動,并配合2025世界骨松日中國主題“健康體重,強骨健身”,赫力昂積極響應政府號召,重磅開啟“全生命周期骨骼健康月”系列公益科普行動。
根據2018年全國骨質疏松癥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我國50歲以上骨質疏松癥患病率為19.2%,罹患骨質疏松風險較高的低骨量人群更是達到2.1億。因為膳食結構、生活習慣等各種原因,97.2%的居民存在鈣攝入不足風險,關注骨骼健康儼然已是全年齡人群的共同課題。
赫力昂中國營養健康事業部總經理賀亞軍表示,“秉承著‘以人為本,提升每日健康’的企業使命,赫力昂致力于為全年齡人群提供全生命周期骨骼健康管理方案,呼吁全體國人提高科學認知、開展科學檢測、踐行科學方案,讓科學骨骼健康管理方式,融入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日常。”
![]()
赫力昂中國營養健康事業部總經理賀亞軍
專家呼吁建立全生命周期日常干預方案
我國居民由于膳食結構等方面的原因,缺鈣現象十分嚴重。研究顯示,中國97.2%的人每日鈣攝入不足,每個年齡都有300-600毫克的鈣缺口,尤其要注意40歲這一年齡紅線,40歲以后人體面臨骨量和骨膠原的雙重流失,長期維持骨骼健康不僅依賴骨密度或骨強度,還取決于骨韌性。
![]()
建議采取三級預防措施貫穿全生命周期
“一級預防:4-8歲兒童每日鈣推薦攝入量600-800毫克,9-10歲則提高到1000毫克。鈣攝入不足可能發生發育缺陷。11-17歲青少年是一生骨量累積最關鍵的黃金時期,必須攝入足量鈣提升峰值骨量。研究顯示,峰值骨量每增加5%,未來骨質疏松性骨折危險性降低40% 。
二級預防:40歲以上人群面臨骨鈣和骨膠原的加速流失,不僅要補充鈣,維持骨骼強度,還要保持骨膠原含量、增強骨骼韌度。
三級預防:患有骨質疏松癥的老年人必須進行積極治療,保持充足的日照和適量的運動,合理補充足夠的鈣制劑,預防骨質疏松性骨折。”
—— 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前任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骨質疏松和骨病科主任章振林教授
提醒40+女性注意骨骼和關節雙重退變
“40歲以上女性卵巢功能減退,引起雌激素水平降低,導致骨量丟失,絕經后3年內平均每年減少骨密度2-3%,由此容易出現骨質疏松癥。同時隨著年齡增長,氨糖減少、軟骨病變,也會導致骨關節炎。
骨質疏松癥早期無明顯癥狀,圍絕經期和絕經后女性往往忽視風險,建議40歲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測。
骨韌性與骨礦化和骨膠原有關。骨礦化需要鈣劑補充,而鎂、鋅、錳、銅等礦物質對骨膠原形成、增強骨韌性、預防骨折至關重要。
30歲后氨糖在人體內含量不斷下降,60歲后氨糖含量已微乎其微,而氨糖較難從食物中獲得,需額外補充營養補充劑。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天攝入至少1500mg的硫酸氨基葡萄糖,支持關節健康。”
未來,赫力昂還將繼續聯合專業機構、醫學專家、基層醫療等社會各界力量,強化全生命周期骨骼健康觀念的全民普及,提升每一位中國人的健康生活質量,讓骨骼健康更加可及、更具包容性、更有可持續性。
——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委員會常務委員、江西省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專業主任醫師 霍亞南教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