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晚上,聞泰科技發了個公告。
公告內容很簡單——旗下安世半導體被荷蘭政府強制接管了。
說實話,第一次看到這新聞的時候,我還以為是哪個小編寫錯了。畢竟這可是2018年花了300多億真金白銀買下來的企業啊,荷蘭政府說凍結就凍結?
但事情就是這么魔幻。
![]()
1.一紙禁令,147億資產瞬間“蒸發”
時間回到9月30日。
荷蘭經濟事務與氣候部門突然發了個部長令,理由聽著特別熟悉——“國家安全”。然后呢?安世半導體全球30個運營主體,所有資產、產能、知識產權通通凍結,為期一年。
就像你家房子突然被鄰居貼了封條,鑰匙還在你手里,但就是進不去。
更離譜的還在后頭。
10月1日,也就是禁令發布的第二天。安世半導體的荷蘭籍法務官魯本,拉著德國籍的財務官和運營官,三個人一起跑到阿姆斯特丹法院,干了件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事兒——
他們主動申請調查自己的公司。
對,你沒看錯。公司高管主動要求法院調查自家公司。這就像你家保安突然帶著警察來抄你家,理由是“我覺得這房子不該歸你管”。
荷蘭法院的效率也是出奇的高。幾乎沒怎么審,臨時令就下來了——聞泰科技的老板張學政,董事和CEO職務全部暫停。股份也托管給了第三方。
到了10月7日,正式裁決落地。法院還說要任命一個外籍獨立董事,這個人擁有“決定性投票權”。
147億資產,就這么在短短一周內,從自己手里滑到了別人口袋。
![]()
2.時間點太巧了吧?
說實話,這事兒發生的時間點,怎么看怎么不對勁。
9月29日,美國政府剛發布了個新規定——“50%穿透規則”。意思是說,凡是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中國公司,其持股比例超過50%的子公司,也要一起被制裁。
聞泰科技早就在美國的實體清單上了。
然后第二天,9月30日,荷蘭的禁令就出來了。
這是巧合?
《華爾街日報》報道說,聞泰科技一位高管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直接講了,荷蘭政府就是拿美國新規當借口,目的就是奪取控制權。這位高管還說了句特別扎心的話——
“荷蘭經濟事務部就是美國身后一只溫順的綿羊。”
不得不說,這個比喻還挺貼切的。
想想2019年,特朗普一施壓,荷蘭就停止向中國出口EUV光刻機了。2024年,拜登再加碼,連次一級的浸沒式DUV光刻機也開始需要申請許可了。
甚至布林肯訪問荷蘭的時候,還提出希望荷蘭理工大學限制中國留學生。荷蘭怎么回的?他們真的在考慮這個建議。
所以說安世半導體這事兒是“巧合”?我反正是不太信的。
![]()
3.荷蘭忘了一件事
不過啊,荷蘭政府在操作這一切的時候,似乎忘記了一個很重要的細節——
他們的國寶級企業阿斯麥,那個全球光刻機霸主,離不開中國的稀土。
具體說,就是鈰基稀土材料。阿斯麥的EUV光刻機,那個鏡頭拋光工藝,必須用到這種超高純度的稀土。而這東西——中國說了算。
數據更直接。2024年上半年,荷蘭已經成了中國稀土化合物的全球第二大買家,進口量占中國總出口的26.4%。
就是說,一邊拿著中國的稀土造光刻機,一邊轉頭就配合美國打壓中國企業。
這畫面,挺諷刺的對吧。
荷蘭經濟事務部發言人還特別強調,說他們的決策是獨立的,沒有讓美國參與他們的決策,所以跟美國政策相撞純屬巧合。
行吧,當我們都是傻子。
4.中國不是沒準備
面對荷蘭的這套組合拳,中國的反應其實挺冷靜的。
10月13日,我們外交部發言人表態了,表達了中方一貫反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針對特定國家企業采取歧視性做法。
不過,真正讓荷蘭慌的,不是這個表態。
而是10月9日,中國發布的第61號和第62號令。
第61號令里頭,明確把“芯片、芯片生產設備、芯片測試設備”納入管制范圍。雖然沒點名說是針對誰,但這個時間點,這個范圍,懂的都懂。
![]()
阿斯麥已經開始為出貨延遲做準備了。
因為他們心里清楚,一旦稀土供應出問題,那些最先進的光刻機生產線,可能就要停擺了。
這就是中國留的那一手。
5.溫順的綿羊要付出代價
說白了吧,全球化產業鏈就是個相互依存的復雜系統。你想單方面割裂,想當然地以為可以隨便搶別人的資產,最后倒霉的還是自己。
荷蘭政府可能覺得,借著國內法律和美國撐腰,可以來一出“合法”奪權。但他們低估了兩件事——
第一,中國維護自身權益的決心。
第二,稀土這張牌的威力。
阿斯麥的高管其實看得很明白。他們之前就多次表達過對失去中國市場的擔憂,還直言“封鎖只會倒逼中國加速自主創新”。
這話雖然是站在自己公司利益角度說的,但確實是大實話。
你越是卡我脖子,我就越要把這個技術給攻克了。到時候你的技術優勢沒了,市場也丟了,這賬怎么算都不劃算啊。
荷蘭政府的政治冒進,跟荷蘭企業界的清醒判斷,形成了一個特別明顯的對比。
6.誰才是真正的輸家
安世半導體這事兒,表面上看是一家中國公司的147億資產被凍結了。
但往深了想,真正受傷的是誰?
是那些原本想去荷蘭、想去歐洲投資的中國企業。他們會怎么想?還敢不敢把真金白銀投過去?
是那些在歐洲做生意的外國投資者。今天能用國家安全的名義凍結中國企業,明天會不會換個理由凍結其他國家的公司?
是荷蘭自己的營商環境和國家信譽。300多億買下來的企業,說凍就凍,說接管就接管,這樣的地方,誰還敢來?
![]()
歐盟前陣子剛簽了個《半導體聯盟宣言》,說什么要掌握關鍵技術自主權。
行啊,掌握技術自主權是好事。但掌握的方式是從別人手里硬搶?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吧。
聞泰科技2018年花300多億收購安世半導體的時候,這家荷蘭公司啥情況?瀕臨破產。是中國資本把它救活的,是中國市場和技術支持讓它重新煥發生機的。
現在企業活過來了,開始賺錢了,荷蘭政府說“這是我們的關鍵技術,得拿回來”。
這邏輯,怎么這么眼熟呢。
但這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當溫順的綿羊當久了,最后會發現,搬起石頭砸的是自己的腳。
中國的稀土新規一出,阿斯麥已經開始慌了。光刻機生產線可能面臨的延遲,意味著訂單延期,意味著客戶流失,意味著市場份額的縮減。
這些損失,最終會體現在荷蘭的GDP里,會體現在就業數據里,會體現在企業利潤里。
政客可以拿國家安全當幌子搞政治操作,但企業和老百姓的飯碗,可是實打實的。
7.這不是結束
安世半導體的事情還沒完。
聞泰科技肯定會繼續上訴,會繼續爭取自己的權益。中國政府也明確表示了支持的態度。
![]()
但這個案例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
在當下這個時代,任何試圖用單邊主義、霸權主義來破壞規則的行為,都會遭到反制。
荷蘭可能覺得,自己跟著美國走,就能占到便宜。但他們沒算清楚的是,在全球化的產業鏈里,沒有誰能獨善其身。
你封鎖別人,別人就能反制你。你卡別人脖子,別人也能讓你生產線停擺。
這不是威脅,這是事實。
下次要是再看到類似的新聞,什么“國家安全”“技術自主”之類的理由,不妨多想想背后到底是真為了安全,還是就是想白嫖。
畢竟這年頭,白嫖的代價可不便宜。
稀土這張牌,中國不是不用,只是在等一個合適的時機。
現在,時機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