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3噸——剛剛過去的9月,中國稀土出口數據出爐了。
結果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這個數字創下了今年2月以來的新低,比8月份稀土出口數據暴跌30.9%。更讓人玩味的是,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個月下跌了。
![]()
1.美國的焦慮癥又犯了
特朗普這回是真急了。10月份剛過去沒幾天,他就放話要對中國稀土加征100%關稅。100%是什么概念?就是你買一噸稀土,得付兩噸的錢。
這種威脅聽起來很唬人,可是在全球稀土供應鏈里,中國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老特這么搞,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今年前9個月,中國累計出口稀土4.83萬噸,同期進口7.89萬噸。
這里有個細節,中國既是出口大國,又是進口大國。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中國已經構建了一個“進得來、出得去”的完整產業鏈條。
美國呢?《南華早報》的報道很有意思,說美國正在“加大努力”提高國內產量。努力了這么多年,結果如何?
美國最大的稀土礦Mountain Pass,開采出來的礦石還得運到中國來加工。
為啥?因為稀土開采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技術門檻在分離提純。這活兒,全世界能做好的,屈指可數。
![]()
2.一個被忽略的細節
10月9日,中國商務部發布了兩項關于加強稀土相關物項出口管制的公告。
注意措辭——“加強管制”,不是“禁止出口”。
這里面的學問大了。
今年4月,中國將稀土納入出口管制范圍。這直接導致4月稀土出口量下跌,直到6月又回升到高點,然后繼續下滑。
這種節奏,像不像一種有意為之的“壓力測試”?
更有意思的是進口數據。9月份,中國進口稀土6864.7噸,比出口量還多出2800多噸。這釋放了什么信號?中國正在加速儲備。
新加坡《聯合早報》很謹慎地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具體哪些品類的出口下降,也不清楚哪些國家受影響最大”。
但市場的反應已經說明了一切——稀土相關股票應聲上漲,全球供應鏈開始重新評估風險。
![]()
3.真正的殺手锏還沒出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的表態值得品味:“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也必將堅決采取相應措施。”什么是“相應措施”?歷史給了我們答案。
2010年,因為某島爭端,中國曾短暫限制對日稀土出口。結果呢?日本電子產業差點斷供,最后不得不低頭。
那時候,稀土的應用還沒現在這么廣泛。現在?從新能源汽車的永磁電機,到風力發電機的釹鐵硼磁體,從手機的振動馬達,到導彈的制導系統,哪個能離開稀土?
中國手里的牌遠不止出口管制這么簡單。技術封鎖、產業鏈重組、定價權控制……每一張牌打出來,都足以讓依賴進口的國家頭疼很久。
別忘了,中國稀土加工技術領先世界至少10年。美國想追?先解決環保問題再說。稀土提煉過程產生的廢水廢渣,在美國那套環保標準下,成本高到離譜。這也是為什么Mountain Pass礦山明明有礦,卻寧愿運到中國來加工。
![]()
4.寫在最后
9月稀土出口創新低,表面看是數字下跌,實際上是一次戰略調整的信號。中國不是在“斷供”,而是在重新定義游戲規則。
100%的關稅威脅聽起來很嚇人,但問題是,當你對一個掌握核心技術、控制關鍵環節的國家威脅時,受傷的究竟是誰?
稀土這張牌,中國還沒真正打出來。但光是亮一亮,就足夠讓某些人睡不著覺了。下次看到相關新聞時,記得看看數據背后的博弈。
畢竟,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較量中,誰掌握了稀土,誰就掌握了未來工業的咽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