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的《遼寧青年》雜志,是一本半月刊。
第17期,就是9月份的上半月刊。
![]()
這一期的封面人物是陳曉旭,在第40、41兩頁,刊登了記者對她的專訪。
文章署名為“李長文”,采訪地點是鞍山市話劇團的某間辦公室。
全文不長,對于了解87版《紅樓夢》很有意義。
![]()
央視版《紅樓夢》電視劇正式開機的時間,是1984年9月10日。
這次采訪,應當發生于開拍前、角色已經最終確定的間隙期,演員們都各自回家休整。
此時,她們的期待、興奮和緊張,極為真實。
陳曉旭的壓力很大,大到總是皺著眉頭,還會時不時地流眼淚。
壓力來自哪里?
![]()
她本人的這番話,至少說清楚了三件事:
其一,陳曉旭的受教育水平,只有小學五年級。還好她日常讀過些書,在雜志發表過幾首小詩。
但是她明白,這跟林黛玉的才智相比,距離太遠。
其二,她不會演戲。
芭蕾舞跳不成,她去了雜技團,在那里只是報幕員。
后來調入鞍山市話劇團,偶爾跑個龍套,基本沒有上臺演出的機會。
1982年熒屏首秀,在電視劇《家風》里演了“大妹”這個配角,沒有給觀眾留下印象。
其三,對于林黛玉這樣“多側面、多層次、立體化”的形象,她的理解不夠透徹。
![]()
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不同的時代,影視劇塑造人物時,都會有不同的導向和要求,這是演員個人無法左右的。
能得到出演“林黛玉”的機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陳曉旭是有心人。
她給劇組的自薦材料,是厚厚的一疊。
不僅有一封長信、兩張剪報,還有不同角度的藝術照,大約就是下面這張,打動了導演們。
![]()
19歲的她外表柔弱,但是自稱“八十年代的青年”,要戰勝困難,讓自己“勝任角色”。
本文為我來我看見原創作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