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先生去世了,103歲。
想起之前《奧本海默》上映的時候有人評論說:“電影里的那些人,楊振寧都認識,現實中打過交道。”
每位老人都是一部行走的史書。
一位自然科學類的諾獎得主,這個時代最優秀的頭腦之一,他的含金量非常、非常、非常高。
他82歲的時候和翁帆女士結婚,當初好多人開非常糟糕的玩笑,充滿了惡意,說老頭有錢,翁女士以后等繼承什么的。
現在看起來,多輕佻呢。
楊先生100歲的時候還能給清華的同學上大課,頭腦非常清醒,不需要提詞器、手稿和小本子。
82歲的時候,他都當得起一句“年富力強”了,他不需要任何物質和金錢去加持,就是一個具有足夠吸引力的靈魂。
沒見過世面,才會覺得這樣的人80多歲就老了、沒人要了。
有的人二十幾歲就光彩照人,一直照到100多歲。
有的人二十幾歲就是廢物點心,一直廢物到死。
我覺得京城大報就應該為之前的評論道歉。
沒有什么比平白無故、睜著眼說瞎話,作踐別人的夢想更缺德的了。
應該重新告訴全社會:
我們需要諾貝爾獎得主,我們需要很多很多的諾獎得主。
每個科研工作者,都應該發愿發心,為人類福祉的增加而努力。
這是鐵路、高架、武器裝備不能替代的。
科學技術,為人類福祉。
不是一城一地,不是一家一姓。
P.S
孩子會讀書、有出息,就要讓他去學科學類的學位,要到安靜的、能做真正科研的大學去受教育,跟最優秀的老師,進最厲害的實驗室。
想回來,再挑合適的時間回來。
這條路是楊先生人生道理能給我們的最大啟發。
![]()
今日份《穿越辦往事》已更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