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大概有99.5萬平方千米的面積,人口接近9700萬;利比亞大約有179萬平方千米的面積,人口大概700萬。這兩個國家都處在非洲北部,把非洲和中東連接了起來,從地理角度講有著很重要的戰略意義。
![]()
兩國有大概1000公里的陸地邊界,都挨著地中海,而且沙漠占了很大一部分面積,人口大多集中在離水源比較近的很小一塊地方,像埃及的尼羅河流域和利比亞的地中海沿岸。那片又大又荒涼的沙漠把內部給隔開了,可沿海那邊的資源還有城市呀,就讓兩個國家在經濟和文化方面有了交流呢。
就是這些地理方面的特點,對兩個國家的歷史發展態勢以及想要合并這件事的復雜程度,產生了深遠影響。
1969年利比亞發生軍事篡位,推倒了君主制,卡扎菲由此掌握國家政體。他深受埃及民族主義領導納賽爾思想影響,十分倡導整個阿拉伯世界統一理念。自1970年起,埃及、利比亞和敘利亞三國試圖成立“阿拉伯共和國聯邦”,實現政經與經濟全面一體化,已簽署相關協議,共同籌備推進該目標。
![]()
在這背后呀,地理方面的因素,直接促使了這一政事運動呢。因為挨著邊界嘛,就方便相互合作啦,這樣也有利于資源進行互補,還有利于在戰略上搞合縱連橫吶。不過,雙方歷史和地緣政務的矛盾逐漸暴露,埃及的尼羅河流域,以及主要人口集中的地方,使得它的政體重心,跟利比亞沙漠里那些,比較窄小的綠洲的經濟結構不一樣。
![]()
利比亞主要憑借石油,去推動經濟發展,埃及在農業以及像出口貿易這樣的領域,具備一定的根基。兩國在聯合計劃里,因為在戰爭策略方面(像1973年對以國的那場戰爭)以及外交路線上有分歧,特別是埃及薩達特,決定跟以國進行談判,而卡扎菲強烈反對,這樣就導致了信任危機。
地緣戰略有差別,是因為兩國對于自身利益,以及和平保障的理解和需求不一樣。到了21世紀,雖然地理上挨得近,有經濟和穩定合作的可能性,可利比亞一直動蕩不安還打內戰,讓合作變得麻煩起來。
![]()
2022年埃及自己劃了跟利比亞的海洋邊界,把兩國因為地緣資源和戰略控制權,引發的緊張關系給凸顯出來了。
埃及靠著它厲害的政務和軍事影響力,想多占點地中海經濟帶的份額,可利比亞內部亂成一團,沒法好好維護自己的權力完整。
![]()
總體而言,埃及跟利比亞雖然地理位置相近,給合并提供了基本條件,但兩國間那大片的沙漠地帶、人口分布的差別很大、經濟模式差異明顯,還有國際地緣格局里的多方面較量,都對實際的統一,形成了明顯的限制。
![]()
盡管從表面看,有地理相連以及資源可相互補充這樣的好處,但是實際上,背后卻暗藏著利益不一致,還有和平擔憂這一深層次的矛盾。
這種復雜的現實情況,導致雙方即便有著要整合的想法,也很難突破由地理格局和歷史遺存問題,交織在一起形成的障礙,最后難以達成真正的聯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