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國慶,江西90后小伙梅林約雙方父母首次見面商議婚事,小伙母親主動拿出備好的10萬彩禮錢,稱“娶媳婦該有的禮數不能少”。但女方母親堅決拒收,直言“我不是賣女兒”。梅林將這段視頻分享至社交平臺,意外收獲幾十萬點贊。10月16日,梅林接受采訪回應:視頻并非劇情設計,未來會繼續拍,也會好好地愛老婆。
(10月17日澎湃新聞)
江西小伙梅林提親時,丈母娘拒收10萬彩禮的視頻意外走紅,這一溫暖場景恰似一面棱鏡,折射出當下社會對婚俗變革的深切期待。這場雙向體諒的互動之所以觸動人心,在于它打破了高額彩禮的慣性敘事,讓婚姻回歸情感本質。
“我不是賣女兒”,丈母娘這句樸實話語直擊彩禮異化的痛點。傳統六禮中的納征本是婚姻信用的象征,卻在現代化進程中異化為明碼標價的交易。彩禮的越來越多,讓很多男方家庭被壓力山大的喘不過氣來,而10萬彩禮被拒收的反差,正是對這種畸形風氣的溫柔反抗。更難得的是雙方家庭的默契:男方主動備禮顯誠意,女方拒收彩禮顧全局,這種雙向奔赴恰是健康婚姻關系的底色。
視頻獲幾十萬點贊的背后,是公眾對彩禮困局的集體焦慮。10月16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江文勝表示,農業農村部將指導各地按照法定程序深化村規民約制修訂工作,鼓勵在尊重農民群眾意愿基礎上,對農村彩禮金額、禮金限額以及農村宴席可辦理的類別、桌數、菜品費用等提出倡導性標準,讓農民群眾操辦紅白事有據可依。
丈母娘拒收彩禮走紅,這一事件的意義遠超個體案例,它呼應了國家移風易俗的治理方向。從2019年整治天價彩禮到2025年升級為綜合治理,政策持續發力背后,是對婚俗異化的清醒認知。最高法2024年出臺的彩禮糾紛司法解釋,與甘肅定西“彩禮限高5萬”的村規民約、河南蘭考“紅白理事會”等實踐形成合力,推動彩禮回歸禮的本質。
當然,拒收彩禮并非否定傳統,而是對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婚姻是文化制度的載體,當彩禮從物質博弈回歸情感聯結,才是對傳統最好的傳承。梅林“好好愛老婆”的承諾,恰是這場溫暖互動的延續:婚姻的保障從來就不該是彩禮數額的厚薄,而是彼此的擔當與體諒。
從各地不斷打掉婚騙團伙到阜陽舉辦“零彩禮”集體婚禮,從司法規制到民間自覺,婚俗革新正在多點突破。“我不是賣女兒”丈母娘的舉動之所以動人,在于它證明移風易俗不必靠疾風驟雨,一次真誠的體諒便能成為文明的火種。當更多家庭掙脫物質枷鎖,婚姻才能真正成為“合二姓之好”的幸福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