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結局之前,徐慶利迎來了遲到的審判。
![]()
他的這一生,品嘗過愛情的甜蜜,遭遇過命運的捉弄,受到過兄弟的背叛,終結過他人的生命。蹉跎半生、三條人命,在法槌落下之前,徐慶利的結局,已是肉眼可見。
徐慶利不出意外地被判處了死刑。在法官當庭宣判的同時,一直在暗中旁聽的田寶珍悄悄離開。
她的一轉身,就是一輩子。這一幕,令人唏噓不已、感慨萬千。
早在徐慶利剛剛落網時,田寶珍就曾向警方表達過意愿——她想見曾經的戀人一面。只是礙于規定,童浩無法滿足田寶珍樸素的愿望。
![]()
如今,時隔多年,故人重逢,居然是在莊嚴肅穆的庭審現場。徐慶利被判死刑、時日不多,田寶珍為什么卻不愿意見他呢?
從表面上看,田寶珍不愿相見,是兩人懸殊的身份地位決定的。
徐慶利與田寶珍,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他們都曾在牙芬村成長、在嘉林市打拼,曾經是彼此的肩膀和依靠。然而,在進城之后,兩人的命運卻發生了逆轉,田寶珍突破天花板,徐慶利持續秀下限,在分手之前,他們已不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
如今,田寶珍變身成功人士、實現階層躍升,而徐慶利卻越混越慘、淪為階下之囚,當風光無限的田寶珍遇上身陷囹圄的徐慶利,彼此都會感到五味雜陳、渾身尷尬。
![]()
為了避免這一幕的發生,田寶珍只能默默地旁聽、悄悄地離開。畢竟,如果兩人猝然相逢,必定是相顧無言。
不過,階層差距帶來的尷尬只是最表象的原因。對于田寶珍而言,徐慶利早就是人生中的過去時。她來到庭審現場,不是為了再續前緣,而是要與往事和故人徹底告別。
甲之砒霜,乙之蜜糖。或許,在徐慶利的心里,那段青澀的戀情是他半生最幸福的回憶,但在田寶珍眼中,不過是人生旅程中泛起的微瀾。
田寶珍是徐慶利的寶,但徐慶利只是田寶珍的草。在這樣不對等的關系里,田寶珍的離開并不意外。她不愿意與前男友產生糾葛,所以才會用轉身離開的方式與往事徹底切割。
![]()
然而,田寶珍的離開,終究不是一句避免尷尬就能解釋的。事實上,田寶珍不見徐慶利,還有著她說不出口的原因——愧疚。
在徐慶利的人生悲劇里,田寶珍是個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徐慶利所有的命運拐點,都是田寶珍直接促成的。
像是蝴蝶扇動了翅膀,田寶珍的決定,讓徐慶利為命運買單。當初,在牙芬村的徐慶利,年輕氣盛、風華正茂,他是學生愛戴的好老師,是光耀門楣的好兒子。如果沒有田寶珍的鼓動和激將,他或許一直都是那個扎根三尺講臺的語文老師。
田寶珍的逃婚,無意間轉動了徐慶利的命運齒輪。
![]()
進城后的徐慶利,失去了鄉村教師的光環,也受盡了社會的百般毒打。在牙芬村,他是受人尊敬、學識淵博的徐老師,但是到了嘉林市,他就變成了泡在車間、工地搬磚的打工人。
田寶珍目標清晰、矢志不渝,徐慶利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兩人的差距迅速拉大,最終為分手埋下了伏筆,也徹底改寫了徐慶利的人生軌跡。
在田寶珍另覓新歡、攀上高枝之后,徐慶利陰差陽錯地卷入了包德盛被殺案。本來,錢不是他搶的、人不是他殺的,只要他主動坦白,自然會洗脫嫌疑。
只是,田寶珍是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為了避免自己身陷流言、卷入是非,她蠱惑徐慶利光速跑路,而悲劇就此釀成,再也沒有了逆轉的可能。
![]()
故事講到這里,我們自然會明白,田寶珍不見徐慶利,不是不愿、而是不敢。對于徐慶利的遭遇,她終究是背負了壓力和包袱。她比誰都清楚,這一切都與她有關。
如果沒有她慫恿徐慶利走出山村,如果沒有她與徐慶利戀愛分手,如果沒有她建議徐慶利東躲西(藏),如果每一個細節沒有她的參與,那么結局必然會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番模樣。
對于田寶珍而言,不見徐慶利是她無法直面自己的內心——負罪感和愧疚感讓她無法坦然地面對徐慶利。畢竟,徐慶利人生的雪崩,作為雪花的她,并不是無辜的。
![]()
相見不如懷念,懷念不如不見。
所以,她才會與徐慶利之間保持著一種若即若離的微妙關系。她愿意為他作證,也會給他寫信,甚至偷偷回到牙芬村、資助徐財增,但是卻不愿直面他本人。
或許,田寶珍的不見,才是最好的方式——既然要再見,那就再也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