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人發指!你買的“A類母嬰級”枕套床單,可能是黑心棉做的!
近日,央視記者暗中前往江浙等地,調查在許多電商直播間中熱賣的床上家紡用品,發現其中魚目混珠,弄虛作假的套路層出不窮。
在嘉興做直播的老板講“誠信”,向暗訪的記者表示:“你跟我拿貨,我不忽悠你,這個長絨棉就是吸引人下單的噱頭。”
“不用擔心,用什么布無所謂,”南通某工廠負責人安慰前來“采購”的記者:
“你哪怕是用黑心棉的布,我都可以幫你打成A類母嬰標!”
![]()
可在直播間里,主播們卻信誓旦旦地向消費者保證:
“人一輩子有三分之一時間躺在床上睡覺,你要買就不要將就,我這面料A+材質,小寶寶可以直接拿來啃咬。”
“我這是很高端的160支布料,其他家50支,柔軟度舒適度根本沒法比!”
我們很難想象,主播們屢屢用來“寵粉”的高端床品,竟然全部來源于一條造假、售假的完整產業鏈。
![]()
最近這一年,電商平臺上突然涌現了大批的“高端家紡產品”,通常以床上枕套、床單、被套四件套為主。
它們不但用料講究,而且紡織支數高、工藝好,價格卻格外親民,物美價廉,在主播們的極力推崇下,吸引了許多消費者下單購買。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
9月21日,央視財經頻道播出了《熱銷的家紡“四件套”》,實錘江浙一帶某些床上家紡用品企業知假售假、以次充好,且在電商平臺上欺騙消費者的惡劣行徑。
“說成匹馬棉,就是為了引流,這都是噱頭。”
當記者以采購商的身份,聯系并實地拜訪了數個直播間工作人員后,得到了確切的答案:
直播間里售賣的“高端”床品四件套,宣傳說采用美國進口匹馬棉,或者埃及長絨棉,實際是普通長絨棉,甚至更低檔的細絨棉。
![]()
之所以把原料材質吹得如此難得,一方面是為了吸引眼球,另一方面是算準了消費者不會為了一兩張床單枕套去掏檢測的費用。
“消費者哪里懂呢,就說是長絨棉的一種,檔次什么的,檢測也查不出來。”直播間的老板如是說。
這種把原材料“模糊處理”的方法,不光用在織料品質上,也被用在織料種類上。
豫鑫家紡的工作人員在向記者介紹一款批發價為95、年銷量達到20多萬件的床品時直言:
標簽上寫“全棉磨毛”,事實上是用65%的棉和35%的化纖混合紡織的,但摸起來和100%棉差不多。
![]()
根據國家對紡織品纖維含量標注的要求與規定,商家應該對產品纖維的成分名稱、含量進行明確標識。
刻意模糊材質,把含有化纖的材料取名為“全棉”,是知法犯法、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的行為。
![]()
除開原料高端,超過100支的面料支數也是這些四件套床品吸引人的原因。
在紡織行業中,支數指紗線的粗細程度。當支數升高,紗線變細,制作出來的布料就變得細密、柔軟、光滑、親膚感好。
在我國棉紡織市場中,布料支數通常是30~80,足以滿足普通人日常的穿衣、洗漱、床品需求。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越來越多消費者期待用上更優質的日用床品。
這些年,紡織工藝更新迭代,新疆優質長絨棉的產量也不斷提升,一改過去依賴進口棉花的情況,許多工廠已經有能力穩定生產100~180支的高端布料。
那這些直播間中售賣的四件套,是否名副其實,是商家宣傳的100支甚至更高呢?
![]()
記者尋根摸底找到直播間對應的存儲倉庫,發現所謂的“100支面料”,只是主播們和消費者玩的文字游戲:
100支指的是正面60支,背面40支,加起來一共100支。
在海寧市某家紡城中,多家批發店家向記者表示,床品的支數很多都是虛標的,60支寫100支,80支寫160支,因為“支數低賣不上價格”。
專門做老年人私域直播的云悅家紡,一個小時直播能賣出近千件商品,一年銷量超過30萬套。他們賣40支的被套,卻告訴消費者面料為50支。
![]()
工作人員還與記者算賬:100支的布1米就要40元,一套床品8米布,光面料成本就300多。所以在直播間里只賣100多乃至幾十塊錢的四件套,絕對不可能有100支。
“如果真的是100支,肯定要按170、180支來說。”
在電商銷售平臺中,虛假宣傳是常態,支數上浮是公開的秘密。
![]()
記者在走訪中還發現,部分四件套商品沒有標明廠商和廠址,追問之下得知,有些廠家專門生產這類““三無”產品”,便于下游商家包裝、貼牌、造假。
幾經波折,記者終于聯系上南通詩錦家紡工廠的負責人。
見面后,負責人對A類“母嬰級”標簽的要求講得頭頭是道,要沒有細菌,不加熒光劑,能直接接觸嬰兒的皮膚。
但走進生產車間,卻看見大批量的四件套、兒童被隨意堆放在臟亂差的廠房貨架上、地上。
觸目驚心的是,它們全部貼著A類標簽。
負責人坦言,在他這里,哪怕是垃圾布都能標成A類。低廉的價格讓他的商品格外受電商公司的青睞。
![]()
這些公司把“三無”四件套買到手后,怎樣把它們包裝成熱銷的“高端貨”呢?
答案就藏在家紡市場的輔料店鋪里。
這些主營水洗標、吊牌、宣傳冊的輔料店,會主動為前來咨詢的客戶“出謀劃策”,從外觀和標識入手,幫助偽劣四件套魚目混珠。
金天印業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仿冒“A類”的標簽非常搶手,如果客戶有需要,他們還可以幫忙制作產品檢測報告。
![]()
隨即向記者展示了以往偽造的報告,從委托方到廠址、從檢測結果到佐證的二維碼都一應俱全,只要把樣品名稱和公司名稱修改一下,一份以假亂真的報告便“新鮮出爐”。
數以萬計的劣質四件套,就這樣經過自制標簽、隨心包裝,搖身一變,成為 “品質好物” 流入市場,流向信以為真的千家萬戶。
![]()
造假售假的情況被央視曝光后,南通、海寧等地的市場監管部門、公安部門連夜出動,對涉事企業進行了調查,查封扣押7389套(件)不合格商品。
然而,消費者們對此并不買賬: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為什么總要等到記者暗訪后才去整治?”
種種行業亂象的出現,一方面說明相關部門的日常監管存在漏洞,未能及時發現、遏制分散在產業鏈各環節的造假行為。
另一方面也說明造假售假的背后,存在一套“低風險、高回報”的畸形生態:商家造假成本低、較隱蔽,監管追查成本高、難度大。
![]()
作為消費者,我們沒有分辨材質和支數的專業能力,只能通過一些簡易的方法來避免掉入消費陷阱,例如品牌、產地、價格、手感、有沒有刺鼻味道等。
而主播們“源頭廠家”“A類母嬰級安全放心”“破價福利”等推銷話術,通常十分有誘惑力。
很多時候消費者之所以下單,買的是對主播、對品牌、對產地、對行業的信任。
![]()
江浙地區歷來是紡織業高度發達的地區,南通更是幾乎包攬了中國人的床上四件套,其紡織市場年交易總額超過千億元,是當地的支柱產業。
去年南通就曾因羽絨騙局而“榮登”央視,今年又因床上四件套再度翻車。
若沒有了誠信和品質作為基石,最終任何從業者都無法獲益。
畢竟一個地區支柱產業的形成,或許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但摧毀它,可能只需要信任崩塌的一瞬間。
參考資料:
1.央視網:財經調查《熱銷的家紡“四件套”》
2.光明網:伍里川《直播間“高端四件套”以次充好,類似套路為何趕不盡》
3.新浪財經:《央視曝光黑心棉,南通連夜調查,能救下千億家紡產業的金字招牌嗎》
作者:幾硯塵
編輯:柳葉叨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