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貓姐
圖片 |網絡
本文字數 |1416
這是老陸不老為你寫的第287個故事
01
我們村里有個大哥,性格很是爽朗,任何村民提起他都說:這人真不錯。大哥很熱心,無論是誰家有麻煩或者困難,他都會第一時間去幫忙,而且是無償。
深溝處一戶人家早些年挖井,他跟著去抬石頭、修古井幫忙,忙個不亦樂乎,那戶主人公提起他就一個勁兒的夸獎,秋收的時候誰家莊稼太多了,他就扛把鋤頭跟著去幫忙,就連我們家的雞跑了兩只,他也跟著我們去河邊找。
就是這樣人人夸贊的一個人,他的老婆對他的評價卻是不太好。
在外人眼里,他熱心腸,什么都愿意去幫人干,但面對自己家的活兒,就顯得沒那么積極了,三畝多的玉米地,幾乎都是他老婆一個人掰完的,整整一周多的時候,他也僅僅出現了兩三天而已。
他老婆經常對外埋怨數落他,自己家的活兒不干,偏偏要去幫別人干活,顯得自己可能耐了。
除了對外人好,對他家族里的其他親戚更是熱忱,放暑假的時候,他二姐家的孩子找工作,他跟著跑上跑下,到處打點關系,給他侄女找了個還不錯的工作,結果他自己的孩子畢業后,卻因為沒有好資源打點,只能干份前臺的工作。
去年,他二舅腿摔了,他就叫上他老婆孩子去醫院探望,每天連續給對方送飯,還封了個大紅包,十分熱心,結果人家身體康復了之后,對他說了聲謝謝就沒了。
前些日子,他老婆做了個手術,在市醫院住院的時候,他家的那些親戚一個都沒來,都說自己忙,有的隨便轉了個200元就當做是打發他了。
就連他老婆都吐槽說,他對別人的熱心被當成了理所當然的,說到底,他把別人的需求當做是第一順位,在一開始的關系里就已經不對等了。
02
小區里的王姐最近總是唉聲嘆氣,兒子剛上大學,她就開始琢磨著湊首付買房子。
她自己常年舍不得買件新衣服,手機用了五年屏碎了還在湊合,卻總說“孩子的事不能等”,可上個月她突然急性闌尾炎住院,手里竟沒有多少應急錢,最后還是親戚們湊的醫藥費。
這讓我想到之前聽朋友說起的一件事,她家的鄰居,夫妻倆省吃儉用供女兒出國留學,自己退休后本該享清福,卻還在打零工幫女兒還房貸,他們平時生病發燒腦熱什么的也不敢去醫院,一切都是“等女兒穩定了再說”。
這樣的場景在普通家庭里太常見了,把孩子的未來放在最前面,把父母的需求放在最后面,甚至忘了自己也是需要被照顧的人。
就像老家的表姑,為了給兒子娶媳婦,不僅花光了所有積蓄,還借了外債,結果自己得了高血壓,卻嫌藥太貴不肯規律吃,總說:等孫子出生了,我再好好調理調理。
可她沒想想,要是自己垮了,誰來幫襯家里,誰又能真的安心。
很多家庭總覺得“托舉孩子就是一切”,卻忘了托舉的前提是自己得站穩,就像蓋房子,父母是地基,自己不穩,怎么撐得起孩子的未來。
我見過有些父母,自己省吃儉用給孩子報昂貴的補習班,可孩子成績沒上去,自己卻累出了病,最后不僅花了更多的醫藥費,還讓整個家陷入焦慮。
反而那些懂得先顧好自己的家庭,父母有穩定的收入和健康的身體,孩子在松弛的環境里成長,反而更懂得感恩和獨立。
說到底,普通家庭的托舉不該是“犧牲式付出”,而是“接力式成長”。先把自己的日子過穩,有健康的身體、夠用的積蓄,才能給孩子更踏實的支撐,別總把“等孩子怎么樣了我再怎么樣”掛在嘴邊。
父母的安穩,才是一個家最靠譜的底氣。
畢竟,一個懂得愛自己的父母,才能教會孩子如何好好生活。
關于我
這是一個小號(老陸是我老公)
我現在是文字職業者
也是個剛懷孕的孕媽媽
寫作、閱讀、情感體會及成長感悟
我的另一個賬號:愛吃糖的貓cat
希望我的文字能帶給你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