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分為狹義和廣義兩類,廣義的荒漠化是指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壞、大風吹蝕、流水侵蝕、土壤鹽漬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產力下降或喪失的現象。
而狹義的荒漠化就是指沙漠化,由此可見,廣義的荒漠化包括了沙漠化、石漠化、紅漠化、鹽漬化等土壤喪失生產力的情況。
沙漠化
![]()
沙漠化: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區,在干旱多風和具有疏松沙質地表的前提下,由于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使原非沙質荒漠的地區,出現了以風沙活動、沙丘起伏為主要標志的類似沙漠景觀的環境退化過程。
![]()
從概念中可以看出,沙漠化強調的并非是沙漠本身,而是突出說明了人類不合理活動在沙漠形成中的作用,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等生態脆弱區屬于沙漠化嚴重的地區。
石漠化
![]()
石漠化:指因水土流失而導致地表土壤損失和基巖裸露,土地喪失農業利用價值和生態環境退化的現象。
在我國主要分布在云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區,由于石漠化的出現,這一地區也出現了大量的集中連片貧困區。
![]()
石漠化多發生在石灰巖地區,由于人類活動使得自然植被不斷遭到破壞,大面積的陡坡開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之喀斯特石質山區土層薄、基巖出露,暴雨沖刷力強,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巖石逐漸凸現裸露,從而呈現出石漠化現象。
紅漠化
![]()
紅漠化:發生在江南丘陵基巖以紅色砂巖為主的地區,地表紅壤(在高溫多雨條件下發育而成的土壤,有機質含量少、酸性強、土質黏重,屬低產土壤)因水土流失,露出紅色基巖,造成土地貧瘠,逐漸形成荒漠。
![]()
可見,紅漠化跟石漠化有相似之處,主要成因都是水土流失,都屬于水蝕荒漠化。
鹽漬化
![]()
![]()
鹽漬化:指易溶性鹽分在土壤表層積累的現象或過程,也稱鹽堿化,干旱缺水和蒸發強烈是鹽漬化的主要推動力,由于人類不合理灌溉造成的鹽漬化叫做次生鹽漬化。
![]()
在干旱少雨,缺乏灌溉時,由于地表蒸發強烈,會導致土壤深層的水分隨毛管向上運動,溶解于水中的鹽類聚集于土壤表層,形成旱季土壤鹽分向上運動,雨季又隨重力水向下運動的現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