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都知道運動能抗衰,但是什么運動方式是最抗衰、最延壽的呢?派派作為一個每天吸收抗衰小知識的選擇困難癥患者,當然也十分糾結:有氧還是無氧?每周練幾次?每次練多久?強度應該多大?
當然,還有派派最關心的問題:「怎么用最簡單的日常運動獲得最好的抗衰效果?」
![]()
貪心!
今天,我們就來從各大研究中扒一扒“最適合抗衰寶寶體質的長壽運動”,整理出“最適合中國寶寶的長壽運動方案”!
![]()
增壽10年的運動,憑啥?
如果我告訴你,有一種運動能讓你的預期壽命延長10年,你心動嗎?
一項囊括了8萬余人、追蹤長達25年的權威研究發現:在所有運動中,揮拍運動與最長的壽命延長相關,高達9.7年[1]!
![]()
圖注:運動類型與s亡風險、預期壽命的關系
早在2012年,醫學權威期刊《柳葉刀》也發表了一項研究,同樣發現揮拍類運動是最延壽的運動,能夠降低47%的全因s亡率(其次是游泳和室內有氧,分別為28%和27%)[2]。
![]()
揮拍運動,指的自然就是一切需要球拍的運動,比如羽毛球、網球以及乒乓球等等等等。但是,為什么是揮拍運動?憑啥它最好呢?
其實,揮拍類運動的長壽秘密并不在拍子本身,而在于這類運動共有的“復合型buff”:
球拍類運動往往都需要調動身體多個器官和多個肌肉群,眼睛需要盯著球的位置來協調手臂的動作,移動則需要慢跑,在擊球的瞬間需要爆發力,還需要和同伴互動。
所以說,球拍運動勝就勝在「綜合性」,既結合了有氧與無氧,也鍛煉了大腦的反應、手眼的協調以及全身的肌肉群,強化了身體的協調性、柔韌性的同時,對耐力也有要求,將多種訓練模式無縫融合。
![]()
的確是老少皆宜、不挑環境,還容易上癮的運動…
想想也是,只有綜合的運動才能對抗綜合性的衰老。
不過,雖然羽毛球啥的確實很讓人上癮,也不乏天生不感興趣的朋友,那怎么辦?其實,我們可以從揮拍類運動的底層邏輯下手,來自己搭配運動。
![]()
運動組合最優解?
以上恰好與現代運動科學的觀點不謀而合,那就是“沒有最優的單一運動,只有最適的組合”。
也就是說,綜合/多組分訓練(MCT)才是得到最廣泛、有效的抗衰好處的最優方案。
綜合訓練通常指結合了有氧、力量、平衡和靈活性中至少兩種或以上的訓練模式。它效果出眾的原因與揮拍運動相同,那就是系統性。
最新的多項研究都發現,多組分訓練能夠降低體脂、提升步速,還可以提升下肢力量和改善認知功能,并且效果優于任何的單一運動[3; 4]。
那么問題來了:綜合訓練的每個部分中,有哪些是抗衰效果更好的運動?需要注意什么?
有氧代表:HIIT
HIIT可謂是高效抗衰的代表,它最擅長的就是守護心腦血管和細胞活力。研究發現,在所有運動類型中,只有HIIT能夠顯著延長端粒的長度[5]。不過,效率高的同時體感也確實非常累(派派表示這是抗衰該有的“代價”)。
力量代表:功率訓練+離心訓練
力量訓練對中老年來說尤為重要,畢竟充足的肌肉可以避免跌倒,在關鍵時刻救命。而相較于傳統的等張訓練,功率訓練+離心訓練的組合在改善老年人功能性力量、跌倒預防、蛋白合成和抗氧化調節方面效果更優[6; 7]。
簡單講,就是在訓練中的最后1-2組中,肌肉收縮時更加強調速度、肌肉拉長是更注重力量,例如“快速站起→慢速蹲下”,這樣就能更好地預防跌倒啦~
平衡訓練:不要忽視!
平衡力,是大家常常忽視的一環。研究發現,規律進行平衡訓練2至3月就能進步超過10%,并大幅降低跌倒風險[8]。其中,最適合老年人的鍛煉方式就是太極[9; 10]。其次,還可以進行神經-本體感覺/敏捷功率訓練(如單腿站立、深蹲等)[11],瑜伽和普拉提等。
![]()
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哪種運動最好?答案是:像揮拍運動那樣,將有氧、力量、平衡、靈活性巧妙結合的運動模式,效果最好。
![]()
練多少才是恰到好處?
懶人有懶人的動法
明確了練什么,下一個問題自然是練多少了。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運動醫學會[12]的主流推薦是:每周進行總體2.5-5小時的中強度有氧 / 75分鐘-2.5小時的高強度有氧,再加上至少2次的全身主要肌群的力量訓練。
![]()
圖注:世衛組織的指南內容
最大5小時的有氧,想必某些不愛運動的朋友此時聽完已經開始累了。
不過,派派在調研文獻后發現,運動的健康效益其實是一條“L型曲線”!研究發現,每周100-250分鐘的中高強度運動即可獲得80%的長壽好處[13],而超過500分鐘就會進入平臺期。也就是說,只需達到WHO推薦的下限(2.5h)即可。
而在力量訓練方面,每周只需0.5-1小時,就能在降低全因s亡率方面獲得最大的健康收益。
并且,力量訓練不是越多越好。2021年《梅奧診所學報》上的一項研究發現[14],運動和健康之間存在特殊的“U型”聯系:相比每周鍛煉2.6-4.5小時的人,每周鍛煉10小時的人s亡風險反而更高,也更不幸福。
![]()
圖注:運動和健康之間存在特殊的“U型”聯系
所以力量訓練雖好,也不能太貪杯哦~
現在理論上倒是清晰了,然而現實來講真的很難:每天上班累s累活,哪里有心情運動?又怎么愛上運動?
![]()
把運動完美地融入生活,
而不是讓生活去將就運動
其實,如何安排運動時間,其實比我們想象的靈活得多。
研究發現[15],只要一周的總運動量達標,就算成為周末運動、工作日躺平的“周末勇士”,全因s亡率和心血管J病s亡率風險的降低效果也是一樣的!所以下了班只想躺著也可以理解(bushi)。
當然,日常在工作、通勤、家務切割下的碎片時間中,我們也可以進行有效運動。具體咋做呢?答案很簡單:融入生活。
No.1
Exercise Snacks
“運動零食”,意思其實就是“碎片化運動”。在一項研究中,女性進行每天一次的10 min彈力帶訓練,堅持3個月后肌肉量就上漲了0.42 kg[16]。所以請不要小瞧微量的運動,它能對抗久坐帶來的危害(還能摸魚),積累起來也能增肌!
![]()
No.2
VILPA
你以為只有“正經”的運動才算運動?大漏特漏!VILPA——日常生活中短暫的劇烈運動,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運動,而是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將某些活動升級到劇烈強度的行為[17]。
這些行為包括但不限于:上下班高峰期電梯人擠人被迫爬樓、買買買過后心滿意足地提著沉甸甸的東西走回家,甚至起床晚了被迫狂追公交車(bushi)。總而言之,只要心率上升到了好范圍,就是好運動~
![]()
VILPA無需額外時間、無需專門場地、無需任何設備,卻能和HIIT產生類似的效果,比如瞬間提高心率,鍛煉心肺功能,改善血糖控制~
研究發現,即使是那些從不去健身房的人,每天只要進行了3次、每次僅持續1-2分鐘的VILPA,其全因s亡風險和癌癥s亡風險就能降低38%-40%[18]!
所以,對于忙碌的多數人來說,最可行的(實在的)抗衰運動方案其實是「每周1次的“大型”運動+每周2次的小型運動零食+每天N次的隱形鍛煉」。
每周至少安排1次時長60-90分鐘的中高強度運動,如羽毛球、乒乓球或網球;
在工作日至少安排2次十幾分鐘的小運動,可以是彈力帶力量訓練,也可以是效率超高的HIIT,對抗工作日久坐;
在生活中“能動就動、能快則快”,變得更“勤快”有活力。
降低運動的門檻、把運動融入生活,相信收獲了無數微小變化的你,也會逐漸愛上運動~
最后的最后,請查收派派附送的 運動強度判斷方法:
![]()
運動抗衰的本質,或許不是對抗時間,而是與身體更好地達成合作。所以,遵循自己身體的聲音,認真傾聽身體的反饋,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抗衰方式~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