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聯邦議院,關于重新引入兵役制度的討論正在升溫——甚至包括強制性服兵役的可能性。雖然具體形式尚未確定,但年輕一代的男性對此怎么看?讓我們把視線投向納戈爾德的一個運動場。
![]()
這個夜晚,納戈爾德足球俱樂部(VfL Nagold)U19隊的十五名年輕球員正在場上訓練,他們都在17至18歲之間。有人正在接受職業培訓,有人仍在職業學校,還有人正為高中畢業考試做準備。大多數人出生在德國,少數人有外國背景并持雙重國籍。可以說,他們是德國社會的一個縮影。而他們共同面對著一個自2011年廢除義務兵役以來再度出現的問題——要不要去當兵?
1
“一份感恩的體現”
18歲的菲利普·施魏策爾已經下定決心:“我不會去。我不想在必要時被迫拿槍去對別人開火。”這名正在接受汽車機電技師培訓的年輕人認為,兵役不適合自己:“我的生命對我來說更重要。”
而17歲的伊吉特·亞里姆則持不同看法。他的父母來自土耳其,他本人在德國出生,擁有雙重國籍,目前正準備參加高中畢業考試。對他而言,服兵役是一種感恩的表現。“我覺得如果讓服兵役更有吸引力,比如提高薪資待遇,就會有足夠多的志愿者。”他補充說,如果真的要實行強制兵役,他也不會害怕,“我是個勇敢的人。”
2
對強制兵役興趣不高
然而,像伊吉特這樣無所畏懼的人并不多。許多球員坦言,當今的世界局勢讓他們擔憂——無論是俄烏戰爭還是加沙沖突,想到可能被卷入戰火,難免感到不安。
同時,也可以感受到,大多數人還沒有認真思考過未來可能到來的兵役制度——無論是全面征召還是抽簽制。在這個偏遠的地方,柏林似乎很遙遠,那些議會里的討論也顯得無關緊要。“到時候再說吧。”幾個小伙子笑著說。
但大多數人一致認為:強制性制度不會受歡迎。“不應該是義務的,每個人都應該有選擇的自由。”盧卡斯·豪澤表示。他雖然理解聯邦國防軍目前人手不足的處境,但仍主張自愿原則。
3
計劃已定,卻被兵役打亂
夜色漸深,燈光亮起,訓練進入高潮。射門、防守、沖刺——十五個年輕人飛奔在球場上,紀律、合作、體能俱佳,堪稱聯邦軍的理想人選。然而,真正愿意服兵役的人寥寥無幾。
“如果明年真收到兵役通知,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拉斐爾·盧卡斯說,“這會打亂我現在的計劃。”這句話點出了一個核心問題:18歲正是規劃未來的重要節點。很多人在這個年齡已經開始職業培訓,甚至進入大學。如今社會早早要求16歲的少年規劃人生,而18歲突然被征召,勢必打亂他們的節奏。
4
兵役的吸引力是什么?
除非有人早已把聯邦軍寫入人生規劃,就像18歲的路易斯·比勒一樣。他正在完成高等專科學校畢業考試。他說:“如果真的恢復義務兵役,六個月也還可以接受。”他解釋道:“薪水不錯,可以多運動,還能學到紀律,我覺得這對人成長也有幫助。”
不過,在15名球員中,他是唯一一個真心愿意服兵役的人。其他人此刻只關心球場、進球與勝利。然而,不論他們是否愿意,這一代年輕人終將面對同一個問題:當兵,還是不當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