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沒有太大變化,僵局仍未被打破,戰斗最激烈的地區仍是波克羅夫斯克,尤其是多布羅皮利亞,這里已經成為了一個絞肉機,或者說一個鐵砧:不斷吸引俄軍投入兵力和資源的鐵砧,然后被砸碎。
跟空襲一樣,為了降低烏克蘭無人機的作戰效率,俄軍現在也開始利用雨雪天氣發動進攻,而且近期進行了多次大規模機械化進攻,當然,這里說的大規模是相對的,每次出動的坦克和裝甲車甚至都很難超過50輛,但這已經是目前俄軍罕見能組織起來的行動了。
![]()
至于這些機械化進攻的效果,我們通過互聯網上的相關視頻就能看到,有效果,但不大,在烏軍的復合火力殺傷下,俄軍這些進攻取得的戰果相當有限,更多還是留下一地尸體和裝備殘骸:烏軍無人機建立的殺傷區幾乎是俄軍大型裝備的地獄,這個殺傷區縱深達12千米,不要說裝甲車輛和汽車,就是摩托車和徒步的士兵都很難通過,在一段僅長1千米的道路上,就有47輛裝甲車的殘骸。
![]()
從烏克蘭方面公布的數據來看,烏軍無人機摧毀俄軍裝備的成本要低于殺傷俄軍士兵,騎摩托車或者徒步的俄軍士兵在躲避無人機攻擊方面要更加靈活,生存率更高一些,這迫使俄軍幾乎放棄了機械化進攻,在大部分進攻中只使用步兵,并利用夜間匍匐前進,但即便如此,“九成的俄軍滲透小組都沒能活著抵達目標區域。”
烏軍無人系統部隊司令布羅夫迪下達了一道殘酷的命令:烏克蘭FPV無人機在波克羅夫斯克方向消滅俄軍的速度,必須要比俄軍補充兵力的速度更快。而因為大量后勤車輛被摧毀,沒有足夠的燃料和彈藥,又使得俄軍根本無法組織起任何形式的規模進攻。
![]()
不過,在付出重大代價后,俄軍在多布羅皮利亞依然有所進展,重新控制了尼卡諾里夫卡與扎特肖克兩個定居點,烏軍則成功將俄軍徹底趕出弗拉基米里夫卡,并向前推進到了馬亞克。
烏軍總參謀部發布的戰報顯示,烏軍在波克羅夫斯克防線不斷發起反擊,僅在過去一天,就在3.4平方千米范圍內進行了搜索和殲滅行動,突擊部隊則推進了1.6千米。
順便,俄軍為了躲避烏軍空中監視和FPV無人機攻擊的常用戰術,即通過地下管道進行滲透攻擊,在波克羅夫斯克也不太管用了,俄羅斯“電報”頻道“Mash”宣稱,烏軍用建筑垃圾填堵了波克羅夫斯克的地下排水管道,天然氣管道則被地雷破壞,俄軍要想繼續從地下穿越,將面臨巨大困難,甚至無法進行此類行動了。
![]()
寫到這里,不得不感嘆一下,不管是自愿還是被迫,那些進入狹窄管道執行滲透行動的俄軍,真的很大膽,且不提這些地下管道的有毒氣體等威脅,就說在狹窄的地下管道里行進,甚至攀爬,沒點心理承受能力還真做不來,萬一要是被烏軍發現遭到攻擊,更是前面出不去,后面退不動。
鉆地下管道滲透行動,也就俄軍能干得出來,成功率極低,一旦出事,傷亡極大,網絡上有俄軍此類行動失敗的視頻,尸積如山,以至于在很多平臺都發不出來,甚至被刪文禁言。
波克羅夫斯克方向的戰線好歹還在緩慢移動,其他方向則是幾乎一動不動,沒什么值得一提的,唯一例外大概就是赫爾松方向,倒不是說這里的戰斗有多激烈,而是俄軍襲擊了運送人道主義物資的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卡車隊,甚至將視頻上傳,公開炫耀戰爭罪行,只能說明,在道德等維度上,俄軍確實有自己的獨特理解。
![]()
赫爾松地區軍事管理局局長奧列克桑德爾·普羅庫金表示,俄軍用火炮和FPV無人機對這支由四輛卡車組成的車隊進行了精確打擊,這些正在向平民運送援助物資的卡車上都有明顯的大幅聯合國標志,但依然沒有被俄軍放過,一輛卡車被炸毀,一輛卡車嚴重受損,另外兩輛車成功逃離,幸好沒有人員傷亡。
![]()
有些人,可以跟他講規則,講道德,有些人,則只能講實力,大概只有“天真”的人,才會以為可以跟克宮、哈馬斯談交易,簽協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