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探秘所有原創(chuàng)首發(fā)文章,抄襲洗稿必究!)我國幅員遼闊,還擁有青藏高原這樣無數(shù)河流以之為源頭的“水塔”,境內(nèi)可謂是大河遍布;
尤其長江與黃河!
前者長達6363公里,流域面積約180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高達9600億立方米,后者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580億立方米,都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大河;
![]()
長江與黃河
更關(guān)鍵的是,兩條世界大河無論源頭、干流河道還是流域范圍以及入海口,都全部位于我國境內(nèi),二者的中下游區(qū)域,更是構(gòu)成了華夏文明延綿長達數(shù)千年的腹地;
也正因如此,長江與黃河也一直都以“江河”并稱。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在我國北方地區(qū)還有一條非常具有“傳奇性”的河流,不僅曾與長江黃河并稱,甚至位次比這兩條河流更高;
這就是鮮為人知的濟水。
![]()
濟水
濟水,發(fā)源于河南省境內(nèi)的王屋山,流經(jīng)河南山東兩省,最終匯入渤海,關(guān)于這條河流的具體流向,我國最早的地理著作《尚書.禹貢》記載稱,“導(dǎo)沇水,東流為濟,入于河,溢為滎;東出于陶丘北,又東至于菏,又東北,會于汶,又北,東入于海。”
大致意思是,沇水從源頭王屋山流出,向東繼續(xù)流淌被稱為濟水,隨后濟水與黃河交匯,在其南側(cè)溢出,形成名為滎澤的湖泊,繼續(xù)向東流經(jīng)經(jīng)過陶丘(今山東定陶)以北,形成名為菏澤的湖泊,從菏澤流出后濟水向東北延綿與汶水交匯,最后向東流入大海。
那么,濟水是如何跟長江黃河并稱的呢?
我們都知道,在我國古代,祭祀山川河流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而我國名山大川眾多,于是在周代就選擇五座山岳與四條河流祭祀,形成了有名的“五岳四瀆”;
![]()
我國古代的四瀆
《史記》中就有周天子祭祀五岳四瀆的記載,“冬至祭天于城南郊,夏至祭地祗,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
當中的“五岳”,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演化,就成了如今的“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以及中岳嵩山”,而“四瀆”呢,就是“濟河江淮”,也就是濟水、黃河、長江以及淮河;
可見,彼時的濟水,不僅跟長江黃河兩條大河并稱,同時還位列“四瀆之首”,秦代被尊為水神,到了隋代,隋文帝楊堅在今天的濟源市境內(nèi)修建濟瀆廟,即使到今天其占地面積仍然超過120畝,是四瀆中唯一保存較好的祭祀廟宇。
![]()
濟源市的濟瀆廟
實際上,看看配圖就會發(fā)現(xiàn),無論長度還是流域面積,濟水都很難跟長江黃河相比,但“四瀆”形成時,華夏文明尚處于早期,我國境內(nèi)的很多大江大河還沒有被我們的祖先發(fā)現(xiàn)或認知,而濟水恰好位于早期華夏文明的核心區(qū)域,是先輩們最早了解的能夠獨立入海的河流之一,從而得以與長江黃河并列,并成為四瀆之首;
為啥全城探秘認為濟水是一條“傳奇”河流?這就是第一個原因。
![]()
西周地圖,圖片來自北斗維斟
第二個原因,則是濟水本身就非常有“傳奇性”!
關(guān)于這方面,全城探秘想說兩點:
1.作為一條河流,濟水居然能“跨越”黃河;
在今天,道路的互通非常常見,一條公路與另一條公路相交后,彼此的名字都不會發(fā)生變化,但河流與道路完全不同,一條河流與另一條河流交匯后,那是一定要分個主次的,也就是所謂的干流與支流;
![]()
黃河水系圖
至于兩條天然河流形成“十字交叉”的,更是聞所未聞;
但濟水與黃河似乎卻做到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尚書.禹貢》,唐朝顏師古注《漢書.地理志》也提到,“言濟水入河,并流而南,截河,又并流溢出,乃為滎澤。”
啥意思?
濟水匯入黃河后,兩條河流先是并流一段距離,隨后濟水又向南溢出形成滎澤。
![]()
濟水“跨越”黃河
大多數(shù)河流的支流與干流的關(guān)系是“匯入”,而濟水匯入黃河后又流出,也許這就是其被認為是一條獨立河流的重要原因吧。
2.濟水與黃河“互通”后,河水還非常清澈;
我們都知道,黃河之所以為黃河,就是因為在歷史上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黃河含沙量非常高,導(dǎo)致河水混濁;
而濟水呢,卻以“至清至善,堅韌不拔,獨流入海”備受尊崇,其中的“堅韌不拔”,指的是濟水不僅“跨越”黃河,還“跨越”了滎澤、菏澤等諸多湖泊,最終還能東流入海,殊為不易。
![]()
濟水河道
所謂的“至清至善”,則是指濟水非常清澈;
這從歷代王朝對其“封號”也能看出,隋文帝建立濟瀆廟后,唐玄宗又將濟水晉封為清源公,宋徽宗則進一步封其為清源忠護王;
即使后來濟水上游河道干涸,下游河道改以大野澤為源頭形成了一條新的河流,其名字仍然以“清河”命名,并成為今天山東省境內(nèi)的大清河、小清河等河流的前身。
上述兩點,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真的非常不可思議,堪稱“傳奇性”十足!
但全城探秘認為,這其實都歸結(jié)于一個根本問題:
濟水究竟是怎么“跨越”黃河的?
![]()
一種說法,就是上面提到的,濟水匯入黃河后,在下游又分出了一條河流,由于兩個岔口距離太近,古人將其看做同一條河流,認為是濟水“跨越”了黃河;
但這種說法很難解釋為何濟水“跨越”了黃河后,河水還非常清澈這個問題,畢竟河水可不會自動分類,將清水送入濟水,濁水送入黃河。
于是就有了另一種說法,認為濟水在“跨越”黃河時變成了地下河,到黃河南側(cè)后又冒出地面形成滎澤;
這種說法能夠完美解釋上述問題,并且在古代,濟水也以所謂的“三隱三現(xiàn)”聞名,意思就是從源頭到入海口,濟水三次成為地下河,又三次冒出地面;
![]()
今天的濟水河道
但河流“三隱三現(xiàn)”,也太有“傳奇性”了吧?
尤其是濟水河道距離黃河不遠,所在區(qū)域還是地勢平坦的華北平原,多次成為地下河,還能成功冒出地面,總讓人覺得可信度不太高。
全城探秘以今天的科學(xué)角度,總結(jié)出了濟水“跨越”黃河最有可能的方式:
濟水匯入黃河,這個就不用解釋了,就是正常的支流匯入干流;
那么黃河南側(cè)的濟水河段是如何形成的呢?
![]()
今天的黃河下游已經(jīng)成為地上懸河
一方面,黃河因河水含沙量太高,導(dǎo)致下游河段的河床不斷抬升,一些原本匯入的河流就逐漸在黃河南側(cè)的低洼處匯聚,形成了滎澤,隨后,湖水從滎澤東部溢出,沿途匯入其他河流東流入海;
另一方面,同樣因為黃河河床抬升,導(dǎo)致河水泛濫時非常容易決口,而黃河在濟水匯入處下游不遠處決口后,河水恰好流入了滎澤。
因此,當洪水來臨,黃河通過決口流入滎澤,就會讓古人誤以為是上游不遠處匯入的濟水“跨越”了黃河;
而在平時,滎澤的湖水則向東溢出,不僅會給人以濟水“跨越”黃河,溢出滎澤的錯覺,由于黃河與滎澤隔絕,此時從滎澤溢出的河水也會相對清澈;
![]()
濟水就是黃河支流
如此,既能解釋濟水為何是一條獨立河流,也能解釋其河水為何清澈,當然,所謂的濟水上游,也就是黃河北側(cè)那一段,其實就是黃河的一條支流,與下游并無關(guān)系。
最后一個問題:
濟水是如何消失的呢?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黃河的泛濫與改道;
濟水不僅“跨越”黃河,其上游大部分河道距離黃河也非常近,而黃河在歷史上曾多次改道,連遠在數(shù)百公里外的淮河河道都被其奪占,更別說是濟水了;
![]()
歷史上黃河改道頻繁
早在兩漢時期,由于黃河決口,河水攜帶大量泥沙就導(dǎo)致滎澤被淤積,濟水下游河道逐漸萎縮,到了南北朝時期,根據(jù)酈道元所著的《水經(jīng)注》記載,黃河到巨野澤的濟水已經(jīng)出現(xiàn)斷流,其位于山東省境內(nèi)的下游河道以巨野澤為源頭,形成了新的清河;
隋朝挖掘大運河后,濟水曾短暫恢復(fù),但由于運河導(dǎo)致河水流失,很快再次斷流,從唐代開始,濟水下游河道還在,但其名字開始被大清河取代;
![]()
濟水下游的清河
宋代,黃河再次決口改道,濟水下游新形成的大清河也被其攜帶的泥沙堵塞,最終河流被迫改道,此時的大清,其實已經(jīng)跟濟水沒有關(guān)系了,而到了1855年,黃河最后一次改道奪大清河河道入海;
由此,大清河也成了黃河下游河道的一部分,濟水則徹底消失,而如果從宋代濟水下游的大清河堵塞而改道算起,濟水實際上已經(jīng)消失上千年。
不過,即使已經(jīng)消失上千年,濟水在我國北方大地上仍留下了無數(shù)遺跡,即使在今天,其影響仍隨處可見;
全城探秘總結(jié)出以下幾點:
1.今天河道的濟源市,其名字,就跟濟水源頭有著密切關(guān)注,而濟源市的濟瀆廟更是歷史上濟水作為“四瀆之首”的輝煌見證;
![]()
通濟渠
2.著名的隋朝大運河,有一段叫“通濟渠”,連通的就是濟水與淮河,其長達達到650公里,是大運河最先完成的河段;
3.滎澤雖然已經(jīng)消失數(shù)千年,但這座古湖所在區(qū)域卻在隋朝設(shè)置了同名的滎澤縣,2024年,鄭州市還啟動滎澤古城復(fù)建工程,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們就能看到這座古城的全貌;
4.菏澤地區(qū)在上古時期是一片洼地,分布著菏澤、雷澤、巨野澤以及孟渚澤等眾多湖泊沼澤,它們都曾是濟水河道的組成部分,尤其是巨野澤,后來成為濟水下游新形成的大清河的源頭,如今的東平湖,就是這座大湖的一部分;
![]()
山東河南的“濟”字輩城市
5.如今山東省還有不少“濟”字輩城市,比如濟南、濟寧以及濟南市濟陽區(qū)等,顧名思義,濟南就是“濟水之南”,濟寧就是“濟水安寧”,而濟陽則是“濟水之陽”,山南水北為陽,曾經(jīng)的濟陽就是濟水北側(cè)的一座城市;
很明顯,濟水作為一條河流雖然已經(jīng)消失千年,但其痕跡卻不會磨滅,如今的河南山東兩省,“四瀆之首”留下的遺跡與影響仍然非常廣泛;
![]()
今天的東平湖與大清河
說起來也令人唏噓,當年的江河淮濟之所以列入“四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四條河流能夠獨立入海;
但在今天,濟水徹底消失,而淮河歷史上被黃河多次侵奪河道,如今大部分河水也是通過長江入海,只有長江與黃河,還真正的保留著獨立入海的大河身份;
![]()
淮河大部分水量匯入長江
不得不說,世界大河就是世界大河,但換個角度來說,“四瀆之首”濟水的經(jīng)歷也堪稱傳奇,我國最“傳奇”的河流,濟水當之無愧啊!(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為防止文章被抄襲洗稿加了水印,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