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地區,是中國緯度最高的地區,也是中國平原面積最大的地區。可東北的發展卻面臨諸多的問題。
首先,遼寧是中國重工業基地之一,工農業都非常發達,但是卻面臨缺水的問題。作為東北文明的母親河——遼河的年凈流量只有150億立方米。遼河水量少,就是給工業、農業提供用水都比較困難,更別說通航了。正因為遼河無法通航,導致遼寧只有海運,沒有江海聯運,限制了遼寧港口的輻射能力。
為了給遼河上游補給水源,國家修建了引綽濟遼工程。但此工程基本只是在大興安嶺一帶引一小點水到西遼河,引水量每年只有4億立方米,主要是解決居民用水問題。
其次,黑龍江、吉林二省是中國最大的糧食基地,也是工業基地,但是二省沒有航運,想要出海必須先通過鐵路將貨物運輸到遼寧的港口,再裝船出海。松花江是二省最大的河流(國際河流除外),松花江的年徑流量可以達到760億立方米。但松花江向北匯入黑龍江,流入了俄羅斯,無法實現通航。即使黑龍江下游可以通航,其氣候嚴寒,結冰期長,通航價值不大。即使在非結冰期,黑吉二省的貨物向北沿著松花江、黑龍江順耳而下也是南轅北轍,因為世界主航道在南方,而向黑龍江出海則繞遠了,運費反而貴了。
![]()
想要同時解決松花江不通航和遼河缺水的問題,只需要一個工程就可以解決,這個工程就是松遼運河。松遼運河,就是在松嫩交匯處到遼河拐彎處修建一條運河,讓松花江上游和嫩江的水流到運河上,最終流向遼河。如此,就溝通了松花江和遼河兩大水系,給遼河補充了水源,既打通了松遼運河航運,也解決了遼寧缺水的問題。
早在康熙年間,為了解決向黑龍江駐兵打仗的糧草問題,清朝就試圖開辟遼河到松花江的水運,當時主要是通過伊通河等小支流的轉運實現的。1906年,清朝正式提出了松遼運河項目,主要目的是開發東北,防范沙俄南下。民國時期,派遣人員調查了松遼運河的線路,孫中山也在《實業計劃》中提出開鑿松遼運河。新中國建立后,多次考察和提出了松遼運河的建設設想,現在成為了東北“北水南調”規劃的一部分。
![]()
松遼運河是中國所有所有的運河規劃中,難度較小、經濟價值最大的運河之一了。
首先,運河經過的基本是平原地帶,其北為松嫩平原,南為遼河平原,中間為松遼分水嶺。在平原地區開鑿運河,難度小很多。古人尚且可以在平原開鑿上千公里的運河,今人借助現代化的機械,開鑿高級別的運河航道不成問題,可以參考廣西開鑿的平陸運河。古人要是開鑿平陸運河,估計會動用幾省之力,而現在只需要廣西一區就可以修建完成,而且也不是居全省之力。
![]()
第二,海拔適合。松嫩交匯點的海拔是128米,而遼河拐彎處的海拔是115米。如果運河貫通,那松花江、嫩江之水就可以自然流向遼河,不需要借助電力抬升,全程自然流通。最大的難點是松遼分水嶺一帶,這里的臺地海拔大概是140米。如果要修建運河,那必須要在分水嶺挖開一個口子,確保海拔在128米以下,,如此才能讓河水自然流過。
一旦運河修建了,可能造成的影響是很大。
第一,松花江(上游)和嫩江的水可以直接向南流向遼河,相當于讓松花江、嫩江改變了流向,改變了東北的水系布局。久而久之,可能松花江、嫩江、遼河可以算作一個水系了吧。
有人也會擔心:如果松花江、嫩江的水都流向遼河了,那松花江下游是不是就沒有水了?其實完全沒必要擔心。首先不會把全部把松嫩的水源都調走,如果都調走了,那松花江干流上游段的航運就無法開行了,對生態的影響也會很大。其次,匯入松花江干流的河流很多,除了松花江上游(第一松花江),還有第二松花江、呼蘭河、牡丹江等。嫩江的年徑流量為227億立方米,而松花江上游水量為162億立方米,兩者加一起一共380多億立方米,大概占據了松花江總流量的一半。
![]()
黑龍江省對松花江水量的需求不是很大,其大部分水資源都流向了俄羅斯,而俄羅斯遠東地區根本不需要這么多水,所以基本都流向了大海,造成了巨大的水資源浪費。如果將松花江、嫩江的水截留部分流向遼河,就會大大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如果黑龍江一帶發生了旱災,那運河樞紐一帶也可以迅速調節水量,加大對松花江下游的供水。總之,修建運河不一定完全是為了調水,是為了綜合管理水資源的調配。
第二,實現了東北的江海聯運。松遼運河開通后,從黑龍江的佳木斯、依蘭、同江、哈爾濱,吉林的松原、長春、吉林等城市的港口可以直達渤海灣,遼寧許多城市也可以實現通航。如此,整個東北平原出海的問題就徹底了解了。這個方案比圖們江出海方案都好,因為圖們江無法延伸到內地,還需要鐵路轉運。而此方面,水運直達東北腹地,而且通航級別更高,貨運能力更強,對東北經濟的帶動價值也更高。
![]()
目前,松遼運河保守的規劃方案是通航1000噸級別的輪船,而激進方案是通航5000噸級別的輪船。就按照取中的原則,通航3000噸級別的輪船,那在國內也是僅次于長江、珠江的存在,可以和京杭運河相提并論。目前,沒有全線通航的京杭運河的年貨物運輸量可以達到8億噸,而平行的京滬鐵路貨物轉運量為1億噸。也就是一條京杭運河的運輸能力是鐵路的8倍,而且成本只有鐵路的三分之一,公路的七分之一。松遼運河開通后,航運串聯三個省,甚至還可以進入俄羅斯遠東腹地,貨物量不比京杭運河差。
![]()
而且,運河開通后,松花江、嫩江向南流。越往南,結冰期越短,有利于航運的發展。以前,松花江向北流,在春季可能出現凌汛災害。但部分水源向南流的話,那凌汛災害就會大量減少。
第三,對遼寧的生態恢復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遼寧的生態問題,主要有水資源不足,水污染嚴重、森林覆蓋率比較地、土地鹽堿化嚴重。而這些都是水資源不足帶來的影響。松嫩之水到達遼寧后,會給遼河平原帶來充足的水源,什么土地鹽堿化、水污染都會得到很好的解決。大量水資源還可以用于植樹造林,有利于植被恢復。
![]()
總之,目前看來,松遼運河是現在經濟價值最大的運河之一。想要推動東北經濟的振興,松遼運河一定是最關鍵的工程之一,另一個大工程應該是大連到山東半島的海底隧道。目前,世界大部分經濟發達的地區都是在沿海地區,其次是有航運的內陸地區。沒有航運的內陸地區,經濟發展很艱難,主要是物流成本太高了,企業難以聚集。想要東北振興,就必須要開鑿松遼運河,減少東北的物流成本,為企業聚集提供基本的條件。
《中國的運河》是歷史地理學家史念海撰寫的學術著作,。該書基于作者四十余年實地考察,對初版內容進行系統性增補,新增47幅地圖并優化裝幀設計。全書以中國運河的歷史變遷為主線,梳理遠古至明清時期的水道利用、漕運網絡演變及其與政治經濟的關系,揭示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作用。書中突破傳統沿革地理研究框架,通過考證楚國早期運河工程、隋唐漕運功能等案例,構建交通進步推動地理變遷的理論體系,為運河水利史研究奠定基礎 。該版本被納入中國大運河申遺后的學術傳播項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