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肆夕
●編輯|李明皿
直到今天,人們還在回味已經翻頁的十一長假。對很多剛結束一場旅行的人來說,假期遺留的強戒斷反應,全靠從異地帶回的特產緩解。
特產,接近一種旅行的“物證”。
游客們會從抵達旅行目的地開始,就一路踐行買些地方特色美食,先嘗再買、直郵回家,用于假期結束后反復固化旅途的記憶。
從反向旅游成為新風潮開始,大家都開始扎向縣城鄉鎮。這里沒有知名商業街和特產店,游客們可以在本地人常光顧、藏在生活區街頭街頭巷尾的小店,買最地道的本地美食。
而在近一年內出門旅游,會發現無論東西南北地區,越貼近下沉市場的餐飲小店,日常營業中都有一個新變化:直播。
大量開在背街、且店里面積不大的夫妻店,桌子永遠油膩膩的熟食小店,甚至流動的路邊攤和檔口,都會在營業的時候同步架起直播。其中很多門店,會在顯眼的位置貼上“快遞可發全國”“現做現寄,真空包裝”。
全民直播時代,套用在小本經營上顯得尤為嫻熟且普遍。
在下沉市場,在鄉鎮縣城,在大眾所看不到的地方,直播正在以一種新的方式,批量救活下沉市場的小本生意。
![]()
縣城的廣闊天地:特產包郵全國
十一假期后復工的一周后,汪昭還是很難從假期結束的情緒中抽離。
人在工位,各軟件大數據更是頻繁奉上沉重的一擊。摸魚刷視頻,算法推薦的還是“貴州小眾景點”和“本地才知道的寶藏小館”。
抖音上被推送進首頁的,除了景色和群眾對于復工的哀嚎,也偶爾穿插一條貴州辣子雞小店的直播,如果不是剛剛去過貴州,這條直播完全不會引起他注意。
整場直播沒有任何技巧,鏡頭直擊小店灶臺,主廚即是主播,沒有叫賣沒有互動,只在往油鍋里下肉下辣椒的間隙看眼屏幕,手里翻炒動作不斷,偶爾看著屏幕,帶著點貴普口音,說一句“快遞可發全國”。
汪昭的印象中,這家店似乎出現在某條攻略里過,他在貴州時,還因為時間和距離的原因最終沒能到店堂食,只點了次外賣。
味道超乎汪昭的預期,還有些沒能去堂食再吃一頓的小遺憾,心里更多還是復工日襯托下“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再去貴州”的失落。
偶然刷到直播,一個直擊源頭的購買鏈接,恰好在此時此刻,完成了汪昭對假期遺憾的一點彌補。
![]()
一種數字時代的再續前緣
直播間的另一邊,是還在鍋邊奮戰的店主,在晚間的飯點,一面蓄力喂飽身后小店內坐滿的食客,一面顧及遠方的顧客下單。這種略顯笨拙的直播風格,反而容易在線上搭建起一絲奇特的信任感。
在當下的小城餐飲街走一圈,就會發現,采用同樣手法直播的小店老板不在少數。
回看過去幾年,縣域的消費正在無聲無息中飛速更迭。
一個久居在小城的人,或許不知道在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中提到的“全面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發展鄉村餐飲購物”,但絕對注意到,很多連鎖奶茶店似乎是在同一階段,一股腦涌入縣城。
街頭開了古茗,緊接著旁邊開了瑞幸,霸王茶姬很快在縣城商圈開了兩家,這個曾經讓德克士撤店的小縣城,在半年之間突然開了很多家連鎖餐飲。
很快,再偏僻的縣城角落也能點上蜜雪冰城和楊國福麻辣燙,下沉市場居民能點到的外賣也越來越多。
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已經不記得,上次去那個只賣家常小菜的夫妻店吃一頓飯是什么時候了。
連鎖品牌駐扎下沉市場,讓消費者選擇增多的另一面,是夫妻店和非連鎖小店,遭遇了自己的生存圍剿。
![]()
小本生意在如今的餐飲環境中不堪一擊
原本只做周圍熟客生意的街邊小館子,幾乎每個月都能察覺來店吃飯的人越來越少。
一家開在縣城中學一公里處的面館,過去午飯時間忙起來,店里要至少雇兩個小時工才忙得過來。到了今年,店里直到下午兩點,才有零星幾個快遞員和外賣小哥來吃飯。
平時用來存放食材冰箱冷凍柜,從幾年前3個塞得滿滿當當,到了今年只剩1個冰箱還插著電。
消費者有自己的“附近3公里”,小本生意的客源逐漸被困在“周邊1公里”的孤島上,且水位還有不斷上漲的跡象。
連鎖化伴隨的是標準化的體驗,同時也擠壓著小本生意非標化生存的縫隙。
縣城的小本生意,在連鎖餐飲面前基本沒有什么競爭力,沒有系統化的供應鏈,只有清早來送菜的師傅;運營能力基本只有臨走對老顧客說的那句“下次再來”。尤其在打不起餐飲價格戰時代,靠干凈、新鮮、口味家常籠絡住的顧客實在非常有限。
縣城從來沒有主理人,倒是有越來越多的守店人。
所有店主都知道坐以待斃,在店里純耗時間和房租不是長久之計。于是,直播,開始成為小店經營的最低成本突破口。
![]()
直播,餐飲小店的經營延長線
東北縣城的深夜,氣溫已經接近0度,燒烤小店的門口,店主會在引爐、生碳、烤肉串的間隙,和直播間的人介紹“我家之所以叫趙三燒烤,是因為我爸在兄弟幾個中排行老三。”
實體生意的經營困境,平等滲透到餐飲行業各個類目的非連鎖小店。
即便燒烤店已經算是東北縣城中為數不多的夜生活聚集地,但也做不到家家都紅火,十一過后,返鄉人員的又一次集體離鄉,一并帶走了本地餐飲小店夜間的最后一絲紅火。
晚上11點,小趙手里只有兩個外賣訂單,都是最花時間費功夫的菜品,到手的價算起來僅僅不虧本,全靠屋里唯一一桌大哥點的一提啤酒,才算將將貢獻了今天這頓碳火費。
“那不能因為生意不好就不開張了,貓一天狗一天,也得開門才能有活路。”
每天只要在室外烤串,小趙就會架起手機兼帶直播,這種在深夜直播的形式,偶爾也能幫他籠絡起點同情分,路過直播間的看客,無論是看他不容易,還是真想念家里這一口,都能幫小趙能賣出些真空包裝的生串、自家腌好的油邊。
店里沒什么裝修,小趙也不懂運營和算法,只知道店里偶爾人多、燒烤爐子上烤的花樣多,直播間里就也能連帶著多賣出去十幾單,刨除食材和物流成本,相當于店里多了一兩桌客人的營收。
縣城小店之所以積極通過直播間自救,就是因為只要一部手機、一個賬號,就能重建“路過”的機會。
![]()
小本生意,更信奉蚊子腿也是肉
日均營業額200-300已經算是縣城小店的普遍現象,平均50%的毛利率,還要加上房租水電和人工,讓保本都變得艱難。
與此同時,下沉市場的餐飲現狀,已經進入非常白熱化的大魚吃小魚時代。
從縣城中心第一家雞柳大人開業,附近的炸串小吃店老板就要連續幾天都睡不著覺,轉天附近100米內又開了家臨榆炸雞店,周邊幾家檔口小店就都要在同一天在門口貼上“熱鋪轉讓”。
在“全國包郵”的系列直播中,可以看到有多少小店店主正在積極自救。大家都在迫切的“變則通”經營氛圍中,選擇直播作為突圍。
包括不限于擺滿熟食、只有夫妻倆忙碌經營的小店;有經營資質的涼拌米皮小吃也全國包郵油辣子;東北四平菜市場內順豐包郵豬皮凍的攤主,連帶幫旁邊的攤位賣點柿子黃瓜,以及揭陽當地的菜場的潮汕手打牛肉丸,就在直播間內現做現塑封。
這些商品,對縣城本地消費者來說,這些商品都算不上稀奇,一切都在身邊、在樓下、在幾百米內觸手可及。
而對外地消費者看來,一切都有種沖破預制味的“活人感”氣息。
很多店主在直播中,已經對快遞到北京、上海、深圳的時長分別是多少,以及順豐京東冷鏈包郵的流程輕車熟路。
對常年生活在一線都市中的人而言,這些都是遠在他鄉的一線特產,相比之下本地一小時能買到的,大概率只有100塊裝不滿兩個小塑料盒的連鎖鹵味涼拌菜。
越來越多的人,逐漸傾向從鏡頭晃動、操作臺油膩、但現切現做的小店中下單嘗鮮。
在縣城直播不是營銷手段,更接近一種經營形式的延長線。
![]()
透過直播能買到全國所有角落
過去幾年,“連鎖”幾乎成了縣城商業升級的代名詞。標準化、供應鏈、性價比,是連鎖品牌走進下沉的強優勢。
也正因為標準化,小店所擁有的差異性,在標準化過剩的地區反而變成了稀缺。
小商家或許無法形成品牌、做大做強,至少能有一個新的路徑來拓展生意,無論吸引附近的人到店消費,或郵寄全國,都屬于小店自救的一部分。
![]()
新型線上柜臺,先路過再留住
當消費回歸“真實感”后,縣城小店就重新獲得了競爭力。
互聯網會給予所有夫妻店一個平等展示的機會,有肥娟小吃店這類聽勸爆改,從瀕臨倒閉的童鞋店變小吃店,直播間炸薯條旁邊的小凳就是現成的可變現廣告位的“現象級夫妻店”。
同時,各地也有順著直播間一路猛進,成為小城里收學徒、開分店的成功案例。
如果說傳統生意比拼的是地段,那直播就接近一次“重新選址”的機會。
雖然不是所有小店都有這樣的機會和運氣,對縣城夫妻店來說,直播就像一個新型線上柜臺。
能讓線下熱鬧的門店,轉化成線上看客的購買欲,線上每賣出一單,都是為線下小店多撐一天作出的貢獻。
線上直播間的火爆,也能和本地生活消費相輔相成,同城消費者刷到,也能促成“先路過再留下”的機會。
哪怕粉絲不多,在線觀看人數少,至少也有了一些能隨著日積月累建立起高粘性的可能性。
![]()
同品類攤位,有的直播間幾人有的破萬
在縣城做小本生意,選址是第一位,但如果仔細觀察過一條餐飲街一天的具體經營情況,就會發現即便很多門店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要素,客流量照樣不理想、不可控。
這涉及到開餐飲小店,有個不成文的經營生意經。
除了不可控的客流量,做生意極為關鍵的一點,是不能給路過的潛在消費者設立門檻。
門口有沒有障礙物,有沒有能造成進店阻礙的臺階,從街上看店內是否是黑漆漆一片,一眼掃過去能不能知道這家店是賣什么的,基本均價都是多少等等,一切都是能不能把“路過”轉換為“消費”的重要因素。
直播,恰恰是破除這層門檻的有效工具,能在幾秒之內將店內的真實環境、商品的制作過程都毫無保留呈現出來。
同樣的商品,其蘊含的在地文化和手工價值,能在屏幕另一端被消費者重新發現和珍視。
直播可以打破物理上的深巷限制,讓一家地理位置的偏僻小店,成為了數字世界里的臨街旺鋪。
![]()
菜場小攤在直播間成熱賣
公平來講,直播救活的小店不在少數,但也不是所有小店都能被直播救活。
直播對縣城小本生意更為直接的作用,是幫助重塑了縣城商業的底層邏輯。
縣域經濟長期存在的問題,是連鎖商業群入駐后,下沉市場小本生意被擠壓后的連鎖反應。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的背面,是小本生意接連倒閉,甚至連部分中老年群體的就業環境也被一并壓縮。
曾在小城市開過兩次店又倒閉的餐飲從業者透露,如果今年一條街連續開三家以上連鎖餐飲后,就意味著明年這條街注定要漲一波房租。前有一批舊的夫妻店倒下去,后有一批新的創業者望而卻步。
一個小店的生存困境,也是一群人陷入計無可出的生活僵局。
直播的本質,可以算是一次小本生意“可見度”的再分配。
如果說直播短視頻的1.0階段,是通過互聯網讓更多品牌走向全國,從大城市走向下沉市場的各個角落。現在的2.0階段,是通過互聯網,讓小本經營個體作為地方特色,從小城鎮走向全國。
透過直播間,曾經中國商業生態里最邊緣的一群人,第一次擁有了與市場平等對話的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