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簡單都不會?你是豬腦子嗎?你看看都幾點了!作業還有一大半,你到底在磨蹭什么!”
每天晚上8點,我家隔壁總會準時傳來這樣的吼聲,夾雜著孩子的哭聲,一場因寫作業引發的“家庭大戰”如期上演,一直持續到晚上11點還沒有結束的意思,聽得人心焦。
而一墻之隔的我家,二年級的若蘭,課后作業大半在學校都已經完成。放學回家后,趁著我做飯的時間,若蘭會自覺地拿出作業本,接著完成剩余部分。偶爾作業較多或者遇到難題,才會在飯后向我求助。晚上8點,我們基本上都已經檢查簽字完畢,若蘭連書包都已經自己收拾整理好了。
![]()
很多家長都羨慕我“咋這么好命?孩子這么讓人省心!”只有我心里清楚,并非我“命好”,生了個天生自律的“省心娃”,而是我知道小孩子貪玩是天性,家長不想后期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就得提前做好預防措施。在若蘭剛上一年級時,我就有意識地運用了一套 “三步撤退法” ,讓孩子養成了自主又高效的寫作業習慣。
聽著鄰居家的“兵荒馬亂”,再看看我家,晚飯后孩子讀書或者畫畫、做手工,爸爸看書或者繼續未完成的工作,我要么陪孩子讀書做手工,要么把最近幾天遇到的和養育孩子有關的一些見聞思考記錄整理出來,家里一片“母慈子孝”的溫馨和諧。
這么強烈的對比,常讓我感慨,更讓我深信:很多家庭的“雞飛狗跳”,源于陪伴策略的錯位。今天,我就把我的這套“三步撤退法”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給那些深陷陪孩子寫作業的“泥潭”中的家長們帶來新思路。
![]()
我家若蘭上的是公立幼兒園,我也沒給她報過幼小銜接班。孩子剛上一年級那會兒,面對“作業”這個新事物,內心是茫然的。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我是一直坐在她身邊,陪著她的。只不過我的全程陪伴,不是為了“監工”和“督促”,而是做她的“定心丸”。幫孩子建立安全感,培養正確的學習習慣。
我和寶爸做好分工,每天吃完飯,寶爸去洗碗收拾。我拉著孩子趕緊去寫作業,把“先作業后玩”的節奏先建立起來。我把她的小書桌就放在我的書架旁邊,她寫作業,我看書,讓她知道“媽媽一直都在身邊”,不是她一個人在孤單的學習。
我們通常是先把當天學習的內容再“過一遍”。這一點不得不提一句,孩子的語文數學兩位老師,真的很有辦法。她們都要求孩子每天回家都要完成“我是小老師”的“任務”,要讓孩子把當天學習的內容給家長講一遍。孩子講得有遺漏的地方,我再做補充。這就相當于進行了一遍高效的復習。
![]()
復習完之后,再開始寫作業。我會讓孩子自己決定先寫語文還是數學,先練習生字還是口算。若蘭喜歡先做口算練習(老師要求每天都要做一頁口算)。這時候她們的課本要求開始是5以內的加減法,后來到10以內,整個上學期才學到20以內的加減法。若蘭在幼兒園中班的時候,已經通過玩游戲,熟練掌握了2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了,口算作業對她來說是比較容易的。她之前沒有練過寫字,因此寫字對她來說是一件高難度的挑戰。
我尊重她的選擇,她想先做容易的就先做容易的吧。我也不希望她一開始寫作業,就被難的事情嚇退了,進而對寫作業產生畏難抗拒情緒。后面相對較難的部分,不是還有我可以幫助她嗎?得益于若蘭的識字量不錯,雖然才剛開始寫作業,但我連幫忙“讀題”這樣的事情都能省了。只用在她有需要時,用她能理解的語言解釋題目,偶爾溫和地提醒她注意坐姿,養成正確的握筆習慣等。
一年級上學期的前半個學期,我一直就是這樣全程陪著她。給她提供情感支持,手把手教她“學會如何學習”,在她需要時給予幫助。
![]()
說實話,這個過程相當的“熬人”。萬事開頭難,剛開始接觸寫作業這件事的若蘭,也難免會有讓人生氣的時候,但我盡量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一次次地壓下了自己想要燃燒的怒火。有一次甚至把自己憋到胸悶氣短,但我硬是沒讓孩子感覺到我快要崩潰了。我知道發火這種事情,一旦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和無數次,后面就會陷入無休止的惡性循環。好在我挺過了那段最難熬的日子,給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開了一個“好頭”。
寫完作業,還要預習第二天的新內容。這也是學校老師要求的,并且給出了詳細又具體的預習步驟和要求。說實話,很多家長對此是有很強的抱怨甚至抗拒情緒的。他們覺得家長自己在家都已經教會孩子了,還要老師干什么?覺得這是老師為了自己省事,把責任都推給了家長。
但我很清楚的知道,老師這不是在推卸責任,而是在讓孩子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畢業十多年的我,再一次捧起了孩子的課本。我發現孩子的課本上很多內容,都和我們上學的時候學的不一樣了。難怪很多家長說自己堂堂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卻連小學孩子的作業都輔導不了了。家長按照自己當年所學講的和孩子現在學的,根本就不在一個頻道啊。自然是一個講得口干舌燥,一個聽得莫名其妙,整一個“雞同鴨講”,能不怒氣沖天,雞飛狗跳嗎?
![]()
這樣“熬”了兩個月,也就是一年級上學期的前半學期過完,期中考試之后,我覺得這個基礎打得差不多了,流程孩子已經熟悉了,我開始了“戰略撤退”。我對她說:“寶貝,你現在是小學生了,可以試著按照我們之前的流程,自己安排作業了。媽媽就在旁邊看書或者在電腦桌跟前工作,你要是遇到想了3遍還不會的題,就先空著,這科作業寫完了,拿來問媽媽。”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還是習慣性的一遇到不會的,就湊到我跟前來了。我還是會跟她講解,但講完之后我會提醒她,下次遇到不會的題,可以先空著,繼續做下一道題。等這張卷子或者這一科的作業都寫完了,再一起來問媽媽。
我一刻不離的陪了兩個月,不就是為了能夠慢慢地從孩子身邊撤離嗎?我們所有的介入,都是為了培養孩子獨立飛行的能力。現在已經給孩子打下了獨立學習的基礎,是時候移交學習的主動權,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識了。
![]()
慢慢地,孩子往我跟前跑的頻率越來越低了。即便是遇到不會的題,也會自己先想一想,實在不會就先空著,等整張卷子都寫完了,再一次性拿來問我。因為她知道媽媽一直都在,她隨時能找到依靠,反而會更愿意嘗試獨立。
得益于前期養成的預習和復習習慣,她課堂上知識消化得比較好,作業中“遇到難題”的幾率也越來越少了。而且,她也逐步能夠區分哪些問題可以自己解決,哪些問題確實需要求助。到了一年級上學期快結束的時候,她經常不需要“打擾”我,就能夠獨自完成全部作業了。學習的主動權,就這樣在無聲中完成了交接。
一年級的下學期,開學的家長會上,老師詳細詢問了大家陪寫作業的情況,是否一直陪伴?有沒有幫孩子檢查作業并訂正?并且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學期開始,老師不會再給家長發作業,需要孩子自己記作業。作業寫完,孩子需要先自查,再由家長復查,訂正無誤后簽字。
![]()
老師的話,我選擇了“聽一半”。有一天放學,孩子很郁悶地告訴我,她今天被老師批評了。昨天的作業有一張卷子忘了寫。還問我“你為什么不提醒我?”我露出十分惋惜的表情:“寶貝,聽到這個消息,我也很難過。可是,你們老師讓你們自己記作業,沒有把作業內容發給媽媽,媽媽也不知道你昨天還有一張卷子要寫啊。”
孩子更加委屈地說:“我記了作業的,就是沒來得及記完,就放學了。回家之后我就不記得老師說的是哪張卷子了。”我拍拍孩子的肩膀:“剛開始自己記作業,偶爾一次沒記全沒關系。下次如果作業沒記全,記得跟媽媽說,媽媽幫你問問其他同學。多記幾次,你就熟練了,就不會漏記了。”
從那之后,孩子再也沒有漏記過作業。因為她知道,她自己不把作業記清楚,媽媽也幫不了她。偶爾問同學一次兩次可以,隔三差五就要問別人,多不好意思啊。自己還是班長呢,別人都能記住作業,自己怎么能記不住呢?
![]()
又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放學,孩子又悶悶不樂地告訴我,她今天又“挨批”了。昨天的作業,有兩處明顯的錯誤,我沒檢查出來,就簽了字。我拿出手機翻開數學群給她看:不僅你今天挨批了,媽媽也挨批了呢。老師在群里公開點名,批評媽媽沒有檢查好你的作業,就簽了字。
我用手指點了一下孩子噘得能吊油壺的小嘴,說道:“落后就要挨打,犯錯就要受罰。你的作業,你自己沒檢查好,有錯誤沒及時訂正,老師就會批評你。媽媽沒認真復查就簽了字,媽媽就會被老師在群里公開點名。誰的責任誰承擔,沒有擔起自己應盡的責任,那就得接受批評教育甚至懲罰。”
其實,孩子的那兩處錯誤那么明顯,并不是她不會,就是粗心大意了。寫完又沒有認真檢查,就拿來給我簽字。我一眼就看到了,卻依然沒吭聲,直接簽了字,才有了今天母女雙雙挨批的結局。
![]()
看孩子依然有些不服氣的樣子,我說:“說起今天挨批的事,媽媽比你委屈。那是你的作業,你才是學習的第一責任人。簡單的題卻做錯了,說明你寫作業的時候不認真,馬虎大意。你們老師明確要求,寫完作業后要自己先檢查一遍,發現錯誤及時訂正。確認無誤后,才能拿給家長復查并簽字的。你自己沒發現錯誤,顯然是沒有檢查或者檢查得不認真。你連續犯了兩次錯,被老師批評,一點都不冤。”
孩子看了看我,一言不發低下了頭。我接著說道:“媽媽承認自己不該沒好好檢查就簽了字。那是因為媽媽相信你已經自己檢查過了,有錯誤也已經改正了,才拿來讓媽媽簽字的。媽媽就偷了一下懶,這是媽媽的不對。可你要是真的自己先檢查訂正了,不論媽媽有沒有認真復查,今天我們倆都不會挨批。”
孩子“噗嗤”一聲笑了,“這么說,是我有錯在先,不僅自己挨批,還連累了媽媽也丟人了?”我故意嘆了口氣,促狹地看著孩子,“可不是嘛!誰讓我是你的媽媽呢?咱們倆有福同享,有難也得同當啊!”
![]()
若蘭是個自尊心很強的孩子,接連因為作業的事情,被老師批評了兩次,也終于清楚了學習是她自己的事。為了不再被老師批評,她每天都會牢牢記住要寫的作業內容,自己規劃作業順序。偶爾遇到經過認真思考仍無法解決的難題時,她才會主動來找我討論。我并不會給答案,而是通過提問,引導她理清思路,陪她一起找到解決方法。等所有的作業都寫完了,她會再三檢查,確認無誤,才會拿給我復核和簽字。
到一年級結束的時候,我們已經完全達成了默契,我終于可以放心地“退居幕后”了。每天她會自主規劃、完成作業并自查,只負責最后的復核簽字。孩子很享受她自主安排的成就感,學習的主動權,在已經穩穩地移交到了她手中。而我,也終于可以心無旁騖的做自己的事了。
一直關注我的老粉,應該也發現了。自從這學期開學,我的更新頻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那是因為我現在終于不需要再陪孩子寫作業了,有了更多的屬于自己的時間,能夠用來記錄和分享了呀。
![]()
回頭看看這一年多,我做的其實很簡單:從“我陪著你學”到“你需要時,我都在”,最后變成“你自己來,我把關”。孩子的成長需要空間,我們往后退的每一步,其實都是在把她往“獨立”的那個方向,輕輕地推上一把。
這套“三步撤退法”的核心,在于前期做好鋪墊,看到孩子有能力時,要敢于放手,把學習的責任穩穩地交還給孩子。我用實踐證明了它的可行性,如果您也在為陪寫作業而煩惱,不妨試試這套方法,相信您也可以復制這份輕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