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現在干的活,有點讓人看不懂了。
在科內利亞諾,她不再是那個一錘定音的重炮手。球隊來了個更猛的外援哈克,得分的活基本都交給他了。朱婷呢?滿場飛奔,撅著屁股接一傳,搞防守。
進攻端的手感還在找,但一傳防守的效率倒是肉眼可見地高。這叫什么事?把世界上最好的主攻手當藍領使,是不是有點暴殄天物了?
想弄明白朱婷在想什么,就得看懂另一個人,郎平。
今年八月,央視記者邵圣懿把這對師徒拉到了一起,做了個專訪。里頭有個問題問得特別有意思:要是你倆身份互換,會怎么樣?
![]()
郎平的回答很“郎平”,她說自己當過教練,再回去當球員,知道怎么用腦子打球,能發揮得更好。滴水不漏,全是經驗之談。
輪到朱婷,她的回答才叫人心里一震。她說,如果自己是教練,那肯定要求隊員高度專注,每個細節都得摳到死。
這話聽著耳熟不?這不就是郎平帶隊的方式嗎?朱婷根本沒想過自己會成為什么樣的教練,她想的是,如何成為另一個“郎平”。
這師徒倆的關系,早就不是簡單的“你教我打球”了。
郎平曾經給朱婷發過一條短信,公開說她是“最優秀的徒弟”。這話分量太重了。郎平帶過的牛人多了去了,但只有朱婷拿到了這個評價。為啥?因為朱婷不光技術好,她還謙虛,對排球這事兒是真專注。
![]()
說白了,朱婷是郎平最理想的“作品”。
里約奧運會那次,中國女排能拿金牌,朱婷是場上那把最鋒利的尖刀。但這把刀怎么用,什么時候出鞘,全是郎平在場下算計好的。郎平給了朱婷技術,更重要的是,給了她一套處理壓力和困難的“操作系統”。
所以你看朱婷在專訪里,提到郎平全是感激。她說的很實在,從郎導身上學到的不只是技術,更是“生活智慧”,是怎么在逆境里保持冷靜和專注。
這些話不是場面上的客套。
現在再回頭看朱...婷在意大利干的臟活累活,一下就全明白了。隨著全運會越來越近,她需要的是什么?早就不是靠幾個暴扣來證明自己了。她需要的是把自己打磨成一個沒有任何短板的戰士。
![]()
當外界還在為她得分變少而議論紛紛時,朱婷自己心里跟明鏡似的。她缺的不是得分能力,而是在球隊最需要的時候,能像塊磚一樣,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這種大局觀,這種為了團隊勝利可以犧牲個人數據的覺悟,就是郎平刻在她骨子里的東西。
所以,那個假設性問題,其實已經有了答案。
朱婷如果當了教練,她會變成郎平。而現在的朱婷,作為一個球員,也正在用郎平的方式去思考問題。她不再僅僅是一個攻手,她在場上承擔的角色,越來越像一個“場上教練”。
![]()
哈克負責沖鋒陷陣,她就負責穩固后防,讓整個隊伍的運轉更流暢。這已經不是單純的打法調整,而是一種境界上的提升。
很多人覺得,朱婷和郎平的互相成就是一段佳話。郎平把一個農村女孩帶成了世界巨星,朱婷用一座奧運金牌回報了恩師的栽培。
但這只是故事的表層。
更深層的邏輯是,郎平在中國女排最需要一個領軍人物的時候,找到了朱婷。而朱婷,也遇到了那個唯一能把她的天賦完全兌現出來的伯樂。她們不只是師徒,更是為中國女排事業奮斗的戰友,缺了誰,故事都寫不下去。
所以別再替朱婷操心了,她在科內利亞諾接的一傳,墊的每一個球,都藏著郎平的影子。
那個曾經只會悶頭扣球的女孩,早就被郎平打造成了一個懂得如何思考勝利的領袖。得分,對她來說只是通往勝利的其中一種方式,而不是唯一的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