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子女需通過讀書改變命運,拼盡全力考上好大學,卻發(fā)現(xiàn)這只是部分優(yōu)渥家境子女的起點。
江浙滬獨女從小享受精致富足生活、優(yōu)質教育資源,成長路徑順風順水,成年后多有父母提供的財富支持或高薪工作,而普通子女需獨自面對激烈競爭。
![]()
給你們舉幾個例子。有個上海女孩,一路從頂尖的私立學校讀到世界知名大學,這教育資源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
而且她父母還給了她公司股份,光每年的分紅就有千萬,她自己還有份年薪超過兩百萬的工作,這收入讓人羨慕。
還有另外一個上海獨女,家里有好多套房產,還有別墅,家境相當殷實。
![]()
她父母全力支持她去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給她提供開放式的教育。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那眼界和見識自然不一般。
杭州有個 16 歲的少女,在國際學校讀書,以后還要出國深造。小小年紀,就已經去過三十多個國家了,這視野和思想可比同齡人開闊、成熟多了。這和普通家庭孩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有人生在羅馬”這個事實,確實讓人無力。
但這種新聞的出現(xiàn),推到我們的面前,創(chuàng)造了持續(xù)的對比焦慮。看著別人輕松獲得的成就和生活,再反觀自己辛苦爭取的一切,自然會產生“讀書無用”、“努力白費”的錯覺。
拿別人的亮點對比自己的日常,拿別人的結果對比自己的過程,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比較。
“命好”是事實,但“命好”也有它的代價
我不是在說“有錢人都不快樂”這種酸葡萄話,而是指出每個位置都有其特有的困境。普通家庭的孩子至少知道:我今天擁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掙來的,這種踏實感和自主權,本身就是一種財富。
![]()
表面上可以自由選專業(yè)、選職業(yè),但背后藏著 “選金融能幫家族拓展業(yè)務”“選法律能處理家族資產糾紛” 的隱性要求。看似有 10 條路可選,實則真正被認可的只有 2 條,一旦偏離,就會面臨 “你不懂家族責任” 的道德壓力。
普通家庭子女考上名校、找到高薪工作就是 “成功”,但優(yōu)渥家庭子女可能需要 “名校 + 名企高管 + 家族事業(yè)接班人” 的組合,才能滿足期待。這種高閾值會讓他們陷入 “永遠不夠好” 的焦慮,即便達成目標,也難有普通人那種 “靠自己拼出來” 的成就感。
![]()
從小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物質帶來的快樂會快速 “脫敏”。普通孩子攢錢買一雙球鞋的快樂,他們很難體會;普通人通過努力買房買車的成就感,對他們而言可能只是父母的一句話。當物質無法帶來滿足,又沒在其他領域找到努力的方向,就容易陷入 “活著沒意思” 的迷茫。
如果他們想做一份 “不賺錢” 的工作,比如公益、藝術,可能會被質疑 “你根本不用吃苦,為什么要折騰”;如果他們努力奮斗,又會被說 “你有家里幫忙,再努力不是應該的嗎”。這種困境會讓他們懷疑自己的努力是否有意義,甚至不敢坦然追求自己真正熱愛的事。
![]()
普通孩子可以嘗試創(chuàng)業(yè)、換行業(yè),失敗了大不了從頭再來;但他們如果想做 “不穩(wěn)定” 的事,比如辭職去旅行、嘗試小眾領域,會被警告 “你不能失敗,家族丟不起人”“你現(xiàn)在擁有的一切,一旦錯了就沒了”。這種高成本的試錯壓力,讓他們只能沿著既定路徑走,不敢冒險,也失去了發(fā)現(xiàn)新自我的可能。
野蠻生長的過程中,人會學會 “解決問題的韌性”“與人打交道的靈活性”“在困境中找機會的敏銳度”。而優(yōu)渥家庭子女遇到問題時,父母往往會提前解決,比如找關系處理工作難題、用錢化解生活麻煩。長期下來,他們可能缺乏獨立面對困境的能力,一旦脫離家族的保護,就容易陷入手足無措的境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