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復雜的學術江湖中,95萬竟能買一個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頭銜,這一驚人現象令人咋舌,而饒毅的大膽曝光更是引發了各界的廣泛關注與深刻反思。人們不禁要問,饒毅這一行為究竟在羞辱誰?
![]()
2025年的這一天,饒毅發出了與買賣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之人的郵件截圖。這看似簡單的一張截圖,卻如同一顆重磅炸彈,直接把學術界那層看似光鮮亮麗的“遮羞布”給無情扯下。饒毅向來以敢說聞名于學術界,他就像一位無畏的斗士,一直致力于揭露行業里的假大空現象。
此前,他就曾多次直言不諱地批評學術造假、學術浮夸等不良風氣。而此次直接曬出郵件截圖,更是將“花錢買頭銜”這一丑陋行徑赤裸裸地擺到了太陽底下,沒有給相關利益方留下絲毫情面。
郵件里的內容并不復雜,卻觸目驚心。有人明碼標價,只需95萬,就能搞定一個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頭銜。這個頭銜乍一聽,確實唬人。對外,它能成為個人或機構裝點門面的工具,在國際交流場合中顯得“高大上”;對內,它更是評職稱、拿科研項目的“敲門磚”。
![]()
一些人正是看中了這些好處,才愿意掏出巨額資金去購買這個頭銜。然而,真正懂行的人都清楚,真正的院士頭銜,那是靠科研人員幾十年如一日,在實驗室里埋頭苦干,憑借實打實的研究成果換來的。從古至今,無數偉大的科學家們,像牛頓、愛因斯坦等,他們的院士身份是對他們卓越科學貢獻的認可,是他們智慧與汗水的結晶,哪有花錢就能買到的道理?
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本身具有一定的含金量。它代表著在相關領域的專業成就和學術影響力。但近年來,卻架不住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鉆空子。有些機構或個人,敏銳地抓住了國內對“海外頭銜”的盲目追捧心理,精心策劃起了這種買賣頭銜的勾當。
![]()
花錢的人圖的不過是一個虛名,期望借此在國內的學術和社會圈子中獲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資源;而賣頭銜的人則是為了賺個快錢,全然不顧學術榮譽的神圣性。雙方一拍即合,把原本神圣的學術榮譽搞得跟菜市場買菜似的,論價成交。這種行為,嚴重破壞了學術的公正性和純潔性。
饒毅曬這個截圖,絕非是閑來無事的舉動。他針對的,正是這種在學術圈中肆意蔓延的歪風邪氣。如今,有些科研人員的心思早已不在實驗室里。他們不再潛心研究,而是專盯著各種頭銜、獎項。在他們看來,只要有了這些“光環”,就能一步登天,名利雙收。
![]()
然而,頭銜是買來的,肚子里卻沒有真東西。他們或許能憑借買來的頭銜在短期內獲得一些利益,但最終還是會在真正的學術交流和科研實踐中露餡。一旦東窗事發,不僅砸了自己的招牌,讓自己身敗名裂,還會污染整個學術環境,讓真正的學術研究受到負面影響。
更讓人感到憤怒和不舒服的是,這種買賣頭銜的行為,是對真正搞科研的人的極大羞辱。那些一輩子扎根科研領域、默默攻關的學者,他們為了追求真理,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
他們在實驗室里度過了無數個日夜,忍受著失敗的痛苦和外界的壓力,熬到頭發發白才可能獲得一些學術榮譽。這些榮譽對他們來說,是對他們多年努力的肯定和尊重。然而,在某些人眼里,這些用汗水和心血換來的榮譽,居然成了能用錢衡量的商品,這無疑是對他們尊嚴的踐踏。
饒毅這一曬,就是要讓大家看看,有些看似光鮮的頭銜背后,究竟藏著多少見不得光的交易。他希望能借此喚起學術界的覺醒。現在的學術界,真的該醒醒了。不能再被這些虛頭巴腦的頭銜迷了眼。
評價一個學者,應該看他的論文質量、研究成果,看他為行業做出了多少實實在在的貢獻,而不是看他頭上頂了多少“海外院士”的帽子。如果真有那95萬,把它投到科研項目里,去支持那些有潛力的科研課題,培養幾個年輕人才,為學術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不比買個假頭銜強上百倍千倍嗎?
![]()
饒毅這步棋走得夠剛,同時也夠得罪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