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抗戰閱兵,金正恩終于想通了,中國給的機會,朝鮮不能再錯失第二次了。
綜合新華社和央視新聞等官媒消息,應中方邀請,26位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將于9月3日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
![]()
這份受邀名單上有不少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老熟人,比如俄羅斯總統普京、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和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等。這些老熟人都是10年前就來華參加過上一次“9·3大閱兵”的。
我瞅了一眼受邀名單,發現這次確定要過來的26位外國政要,按照地域劃分,基本可以分為四大板塊:中亞板塊、東盟板塊、南亞板塊以及其他板塊。之所以這么劃分,是因為中亞五國的領導人都來了;東盟之中最具分量的印尼總統普拉博沃、馬來西亞總理安華等人來了;南亞的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尼泊爾總理奧利、馬爾代夫總統穆伊茲也來了。
![]()
這基本可以視作我們在過去10年來取得的外交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這些給我們面子的外國政要,基本都是沿著“一帶一路”倡議鋪開的。
除了按照地域劃分之外,這次受邀來華參加閱兵的外國政要還有一個特別之處:那就是除中國之外,現存于世的4個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這次全都來了,包括越南國家主席梁強,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國家主席通倫,古共中央第一書記、古巴國家主席卡內爾,以及,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務委員長金正恩。
而在所有這些受邀來華的社會主義國家領導人之中,又以金正恩的地位最為顯赫,他在受邀名單上是排在第二位的,僅次于普京。
![]()
這個信號就很有意思了。只要是看過2015年的“9·3大閱兵”的人都知道,金正恩上一次是沒來的,代表朝鮮方面來華的是時任朝鮮勞動黨中央書記崔龍海。崔龍海的身份當然也很重要,但是和貴為朝鮮最高國家領導人的金正恩相比,那顯然還是差了點意思。
相比之下,反倒是韓國方面,當時韓國的總統樸槿惠她來了,不僅來了,而且還成了2015年的“9·3大閱兵”中最受關注的焦點人物之一。樸槿惠的到來,是基于中韓兩國空前緊密的經貿聯系、在歷史問題上對日本的共同立場,以及希望中國在約束朝核問題上發揮更大作用的戰略考量。
對樸槿惠而言,出席當年的閱兵活動是一個“一石多鳥”的戰略決策:既肯定了中韓共同歷史,又強化了彼此的經濟紐帶,同時還能在關鍵的東北亞安全問題,特別是朝核問題上與中國協調立場。這其實也象征著中韓關系正處于歷史性的“蜜月期”。
![]()
而金正恩當時之所以沒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也是朝核問題。2013年,朝鮮進行了第3次核試驗,作為堅決主張半島無核化的一方,朝方此舉與我國的戰略利益和安全關切是嚴重相悖的,因而導致了中朝關系的持續降溫。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很難在這樣一個彰顯勝利與和平的盛大場合,邀請一位正在挑戰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的領導人出席。
此外,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自2011年執政以來,金正恩直到2018年才首次對中國進行非正式訪問。他第一次出遠門也是在2018年去新加坡見川普。在2015年的那個時間節點上,金正恩還沒有進行過任何外事訪問活動。
考慮到這一層,他當時會派崔龍海過來也就不足為奇了。朝鮮需要和維持和中國的關系,但又因為種種原因不好完全拉下面子。和中韓關系相比,當時的中朝關系處于相對冷淡的“調整期”。
![]()
現在,一晃眼10年過去了。又逢金秋九月,又是“9·3大閱兵”。這次金正恩沒有再派別人替自己代為出席,而是選擇了親自來華。與朝鮮方面的積極姿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韓國方面的畏畏縮縮。在此次抗戰80周年紀念活動中,韓國總統李在明已經確定不會出席了,作為他的替身,韓國國會議長禹元植特意率領了一個特使團過來給我們賠不是。
就在禹元植率團抵達北京的前后腳,李在明也于當地時間8月24日跑到了華盛頓,開啟了他上任以來的首次訪美行程。面對川普施加的巨大壓力,在內斗中把尹錫悅整得死去活來的李在明完全沒了國內風采,從頭到尾都表現唯唯諾諾、戰戰兢兢。
在訪美期間,李在明表示,韓國不能再繼續走過去那種“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老路了,在美國對華明確采取遏制方針的背景下,韓國只能在美國的基本政策框架內作出決策和行動和決策。
![]()
這一表態被外界普遍解讀為韓國外交戰略的重大調整,即在戰略層面進一步向美國靠攏。對此,我外交部回應稱,中韓關系的發展源于雙方共同利益,不應受第三方因素影響,“希望韓方與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推動兩國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的立場。”
這話聽著挺客套,實則完全是“硬話軟說”,話里的意思非常清楚:我們中國不逼著你們韓國選邊站,這不代表我們就能容忍你們給美國當槍使。不要跟隨美國在涉華重大利益問題上給我們使絆子,否則,中韓關系出現的任何波折,責任都將由你們韓方獨自承擔。
除了李在明之外,禹元植率領的特使團在北京也碰到了軟釘子。據韓國方面近日反饋的說法,他們在華期間接觸到的幾乎所有中方人士,都對韓國內部日益增長、妖浪滔天的反華情緒表達了高度關切,并要求韓方采取切實措施加以應對。
![]()
現在不光是韓國對中國的民間情緒,其實中國對韓國的民間情緒也沒好到哪去。只是我們和韓國這種受美國控制的、偽裝成國家的殖民地不同,我們這邊管得住,而且中國老百姓沒有韓國人那么閑。但不管怎么說,民間的負面情緒都已成為影響中韓兩國政治互信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這事和李在明不敢來中國雖說不存在直接關聯,但深層聯系肯定是斷不掉的。
當年是樸槿惠來了,金正恩沒來;現在是金正恩來了,而李在明又不敢來。這一看似簡單的此消彼長,背后是中韓、中朝乃至整個東北亞關系在過去10年間發生的深刻而復雜的變化。能來中國出席抗戰閱兵,就說明中朝關系正在穩健向好,也說明金正恩終于想通了,中國給的機會,朝鮮不能再錯失第二次了。
現在朝鮮和中俄兩國的關系都不錯,朝鮮人民軍已經在俄烏戰場上打出對俄羅斯的統戰價值了,如果金正恩能抓住接下來的機會,給中國這邊也交出一份令我們滿意的答卷,那朝鮮在下一個10年實現經濟騰飛也不是沒有可能。
![]()
與之相比,韓國現在的處境就很微妙了,一邊疲于招架美國沒完沒了的敲詐勒索,另一邊和中國又處得不咸不淡。韓國目前和東北亞幾個主要國家的關系就沒一個好的,朝鮮就不用說了,俄羅斯和日本的對韓關系也沒好到哪兒去。現在的地緣政治和外交局勢對李在明來說其實是很危險的,他要是處理不好,別說自己政治前途不保,鬧不好還要把整個韓國給帶到陰溝里去。
事已至此,也沒啥好說的了。大戲開鑼之前的各種戲劇化插曲,大家近期都看得太多了,現在就等著九月三了。回望2015年,韓國媒體曾經用一種幸災樂禍的口吻,報道了樸槿惠參加“9·3大閱兵”的新聞,現在時過境遷,風水輪流轉了,我是真的很想知道,到時候金正恩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韓國人的臉上,又會是什么表情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